有的人出身豪门,却不思进取;有的人出身贫寒,竟逆风翻盘。
2009年,在香港大学名誉院士颁授典礼上,一位领奖的82岁的老人,受到了所有专家学者、社会精英、媒体记者的关注。
老人名字叫做袁苏妹,港大老师和学生都亲切地称她为“三嫂”。她一出场,就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热烈、持续、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竟全部起立致敬!
在港大,名誉院士的称号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要有丰富的学识、德高望重的品性才可以。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被授予“名誉院士”的老人,只是港大的一位宿舍管理员。她既没有学历,也没有背景,一辈子也不认识5个字。
那么,这位普通的港大“三嫂”,到底有何魅力,竟被所有港大人所敬仰呢?
01 食堂勤杂工
一切都得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说起!
1927年,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袁苏妹出生了。她的家在广东的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后来由于战火的原因,她不得不跟随家人迁往香港谋生。
幸运的是,在她7岁那年,袁苏妹被一位好心人介绍到一位老师那里读书。她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旅程,心里充满了求知的喜悦,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命运仿佛跟她开了一个玩笑!书还没读几天,学业就被炮火中断了,而她求学的梦想也无情地被年代的腥风血雨给吹散了。
由于战乱的原因,袁苏妹只好辍了学,开始帮父亲卖鱼赚钱,贴补家用。可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袁苏妹从小就非常自立自强,无论做什么都有一股子韧劲儿。
成年之后,袁苏妹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一位手艺颇高的厨师。
随后,两个人便经历了相知、相识和甜蜜的恋爱,组建了一个令别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1957年,丈夫进入香港大学的食堂,成了大学里的一名厨师,袁苏妹也就跟随丈夫来到港大食堂工作,成了一个食堂勤杂工。
别看是勤杂工,但在袁苏妹的心中,对于工作却始终有着一个信念:只要为了自己的家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付出一腔心血。
本着这样的信念,袁苏妹凡事都尽心尽力,慢慢地,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由于她的丈夫在家中排行老三,港大的教职员工们都亲切地喊她“三嫂”。
三嫂一开始只是做些帮厨的工作,切切菜啊,唰唰锅啊,但是在食堂帮厨久了,聪明好学的袁苏妹也学做了许多好吃的小甜品,西米红豆沙、马豆糕等。
没想到,这些小点心竟深受港大学生们的喜爱。她做的小吃前,学生们总是排起长龙的队伍,踊跃购买。
学生们都反馈:她做的这些甜品让人回忆起了家乡的味道和母爱的温暖。因此,即使课业负担和科研工作再忙,学生们还是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浓浓的关爱。
袁苏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当这些大学生个个都是我的孩子!”
为了给孩子们做出好吃的马豆糕,袁苏妹每次都要站在锅灶前,不停用力搅拌一个多小时,一天工作下来,她总是累得筋疲力尽。
她经常和家人说,只要大家喜欢吃她做的美食,喜欢港大的餐饮,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有时,学生们晚上在食堂开联欢会,经常持续到了凌晨时分。
袁苏妹总是默默地坐在食堂大厅边上,看着学生们唱着、笑着、闹着,丝毫没有流露出半点的着急和不耐烦。
等学生们联欢会结束了,袁苏妹不管多晚,都一一捡起学生们喝过的酒瓶和扔的果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转天一早,等吃早餐的学生们到来时,又是一个干净整洁的食堂大厅。
就这样,多年来,袁苏妹一如既往地为学生们做美食小吃、整理食堂环境,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着这些学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播撒着爱心。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都是需要感情的纽带来连接的,真心付出的人终将被他人认可和爱戴。
02 “拎出个心来对人”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三嫂已在港大食堂辛勤劳作了几十年。
然而,好人往往容易遭到命运的捉弄!由于长期在食堂辛苦工作,袁苏妹在四十几岁的年纪就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
在医生们的命令下,她不得不给自己的工作按下了暂定键。随后,袁苏妹做了心脏大手术,安装了一个心脏起搏器。
袁苏妹手术以后,很多关爱她的老师和学生都建议她退休回家,以享天伦之乐。
但袁苏妹喜欢这种忙忙碌碌、充实愉快的餐饮工作,一旦停下来还真是无所适从,况且她也始终舍不得离开那些需要她照顾的孩子们。
这些远离家庭、出门在外、独自生活的大学生们实在太不容易了!袁苏妹一想起那些孩子时,内心心疼不已。她向校方提出申请,继续留在校内工作。
然而,对于手术后的袁苏妹来说,太过操劳的工作已经不再适合她了。为了照顾她的身体状况,学校让她做了一名宿舍管理员。
随后,袁苏妹虽转换了角色,却依旧做着服务于港大学生们的辛勤工作。
有一次,一个大学生患了重感冒,发起了高烧,袁苏妹立刻自掏腰包,跑到药房,给学生买来退烧的西药和汤药。
不仅如此,她还将药每天三顿药熬好了,关切地望着这位学生按时服药以后,才放心地离开学生宿舍。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些学生给三嫂买药的钱,她从来不收。袁苏妹经常鼓励学生们:“你们学生还没有经济来源,一定快些好起来,努力完成学业,不要让家人惦记你们!”
最感人是,在香港大学每一年的迎新活动中,袁苏妹都费尽心思。
为了避免食堂的其他厨师做的饮品刺激胃,三嫂每年都亲自调制一款迎新的饮品,不仅活跃了迎新会的气氛,还备受历届学生喜爱。
这款饮品内含番茄汁、辣椒酱,本身呈现红色,又因为凝聚着这位宿舍管理员的心血,因此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宿舍之血”。
袁苏妹有一句话感人肺腑:“拎出个心来对人”!她对于学生们的照顾,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当你以真心待人,那么你得到的必然是别人的真情回报!
03 心灵导师
在三嫂担任宿舍管理员的日子里,学生们无论遇到什么困扰,考试成绩不理想、失恋时心情郁闷、思乡情切不得释放,都非常愿意找“三嫂”聊天。
她虽然学历不高,也没有学过心理疏导的知识,更不会讲什么人生大道理,但是学生们却特别愿意找这位老人说说心里话,倾诉自己的心事。
三嫂有时静静地倾听,有时买瓶可乐给学生,她的宽慰总是能使学生们放松心情,卸下包袱。
她成了港大学生们当之无愧的心灵导师!
而港大“三嫂”的惠泽,也令很多人记忆犹新。
TVB的行政副总曾回忆,自己熬通宵准备一场考试的那天夜里,三嫂给他熬了莲子鸡汤。
就因为这碗鸡汤,他精力充沛地连夜备考,并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考试。对此,他至今铭记。
还有一件往事,令大律师陈向荣记忆犹新,在他发高烧的那天,是三嫂亲手熬制的凉茶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很快退烧,才有精力参加转天的重要考试。
袁苏妹用她的无私爱心和博大胸怀,照顾着一批又一批港大的学子们顺利完成学业。而她自己,则工作到73岁才退休回家。
在香港大学,多年来有这样一个被人们广为流传的说法,大学堂有三宝:神秘的“四不像雕塑”,古朴典雅的“旋转铜楼梯”,还有“三嫂”这个无价之宝!
有很多毕业多年的港大学生,都铭记着三嫂的对自己的恩情,她对港大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后来,他们一致提议,授予三嫂香港大学“名誉院士”的称号。
2009年,在港大的名誉院士颁授典礼上,袁苏妹成为港大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名誉院士”称号的平凡女性。
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港大学子不断成才。
看来,只要真心付出,拼搏进取,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普通人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04 普通人的逆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袁苏妹这样靠着自己的敬业、努力,取得巨大成功的普通创业者还有很多。
在香港电影圈子里默默无闻的“茶水妹”杨蓉莲,就是其中之一。
她辛勤工作30年如一日,将倒茶水、冲咖啡的平凡小事做到了极致,受到了成龙、刘德华、古天乐等大腕明星的盛赞,还被授予第37届金像奖的专业精神奖。
本来,她的工作就是负责给明星、导演端倒茶倒水,别的人不用管。
但是莲姐觉得,幕后制作的工作人员都很辛苦,有的人从早忙到晚,连口水都喝不上。于是,莲姐也会为他们准备一份茶水。
夏天,为了给大家解暑,她给全剧组的人熬一大锅绿豆汤;到了冬天,莲姐看见被冻得发抖的群众演员,也会贴心地送上一杯热水。
就这样,杨蓉莲3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辉煌,也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
也许,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因此获得什么荣誉。然而,她却意外地获得了别人的褒奖。
其实,无论是港大“三嫂”还是“茶水妹”,她们的人生经历都刷新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认知。
有的人觉得拥有财富是成功,便一生追名逐利,不停不歇,没想到最终却因太过急功近利而失了生活的本心,尽管有了财富、有了地位,却算不得成功。
有的人觉得拥有权利是成功,便一辈子苦苦追寻,不离不弃,没想到最终到手后,却因权腐败、因权变质,最终锒铛入狱,人生如过眼云烟,一切成空。
其实,无论做什么,如果都能如“三嫂”般用心,如“茶水妹”般真心,把小事做到极致,让平凡散发光亮,那么,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成功的人生。
作者:云河
编辑:Sarah萱草悠悠
参考资料
《"三嫂":从宿舍服务员到名誉院士》2010年3月5日《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