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该《公报》显示:全国幼儿园减少5610所,下降1.9%;小学减少5162所,下降3.35%;民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分别减少6213、1626所,分别下降3.89%和15.5%。
人口负增长给教育行业的冲击远不止这些:幼儿园由入学难变为招生荒;富余小学教师面临失业;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倒闭;大学开始关停并转……
这一切,对教育行业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不幸,还是福音?
01
最近,广东河源的陈梦老师十分纠结,她在广州一家幼儿园做了15年的老师。2016年,她抓住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机遇,和丈夫回老家开办了一所乡镇幼儿园,然而,2023年春节过后,本来有60多名在园幼儿的幼儿园难以为继,不得不关闭了事。
而数十套课桌椅、小黑板、各类幼儿教具和书柜,已经挂在“闲鱼”平台上出售半年了,却无人问津。
仍然留在广州幼儿教师交流群里的陈梦,不时看到群里也有转卖幼儿教具的老师。不用说,在她们背后,都是招不上生了。
曾经的民办幼儿园是何等风光:招生根本不愁,一到七、八月份招生季,打着各种关系的家长找上门来,就是为了争取一个学位。而学费标准,每学年少则两三万,多的七八万甚至十万,还不包括每月五六千甚至更高的生活费、保育费。
而那些没有“关系”的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幼儿园的学位,除了不惜重金在幼儿园周边购买学区房外,还要连夜排队,生怕被别人挤掉了自己孩子的入园指标。更夸张的是,有些家长为了拿到入园名额,把旅游帐篷带到幼儿园门口,连续几天吃住都在那里!
然而,短短几年过去,曾经“入园难”的香饽饽,现在却“一孩难求”。
由此,一些幼儿园之间还上演了生源争夺战:要么扩大招生片区,校车上门接送;要么降低费用,还提供一日三餐和下午家长接孩子前的看护服务……但效果仍不理想。
与此同时,2017年5月开始实施的“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原来的高收费再难实施。
尤其是2017年11月发生的北京“红黄蓝幼师虐待儿童”事件,相关部门整顿规定,从2018年开始,民办幼儿园一律不准单独或者作为企业固定资产构成打包上市。
这样一来,本身大受资本青睐的幼儿园投资,投资人要么撤资,要么终止投资。特别是普惠制幼儿园的普及,普通民众孩子“入园难”的压力大幅缓解,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上低价优质幼儿园的实惠。
而失去了高收费支撑的民办幼儿园,面临招生难和倒闭潮,便毫不奇怪了。
02
“计划招生200人,实际却招到了19人。”这是2020年哈尔滨市松北区鹰沙中加小学部秋期的招生情况。当年,该市的13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仅有一所完成了招生指标。
由此反映出民办学校招生也陷入困境,部分地方的民办中小学甚至濒临关闭。
为什么民办学校招生一下子陷入困境?
首当其冲的,是国家政策的调整。
2016年,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并于2017年9月1日起实施。该法把民办学校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非营利性学校的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这样一来,民办中小学校的投资盈利空间大幅缩小,加上公办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公益学位不断增多,民办中小学已经错过了黄金发展期。
所以,社会资本投资义务教育学校的热情大幅下降。近5年,川南某市就有2所已经谈妥的以国内知名高校附属学校名义举办的民办学校,最终因投资方打退堂鼓,转为了本地知名中小学的分校,最终由政府投资兴建。
而该市一所已经准备上市的民办学校,因为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教育质量明显下降,再没有招收优质生源的吸引力,陷入“好教师减少-质量下降-招生困难-留不住好老师”的恶性循环困境。
此外,高收费也是民办学校招生难的原因之一。
据家住哈尔滨市南岗区军工院内的李女士说,她家离工大附中小学校区非常近,但孩子上这所小学,一年学费就要4万,9年就是36万,如果再学艺术、体育方面的特长课程,加上生活费,差不多50万元。
这样一算账,她觉得不划算。于是,李女士与丈夫一商量,花了80万元在公立的继红小学附近买了一套学区房,不仅节约了大笔学费,还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而且,公办学校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赢得了大多数家长的信任。
第三个因素,是低生育率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据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乔锦忠团队研究,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总和生育率2.1,既可以保持人口增长与减少平衡。
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口总和生育率就只有2.0,加上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口生育期推迟等原因,我国人口在本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低生育率水平。
尽管2016年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企望出现人口生育高峰,却仅持续一年,2017年出生人口达1723万人,2018年即减少150万人,2022年低至958万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乔锦忠研究表明,未来十多年,中小学生人数持续减少,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将达到峰值的1.46亿人,到2035年,人数将减少3000万人,由此带来的学校减少、教师富余问题,将是义务教育不得不改革的驱动力之一。
别说是民办学校,就是公办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小学,也面临生源减少的严峻形势。
03
幼儿园和中小学招生不足,造成民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大量倒闭,农村教学点撤减,大量教师富余。然而,城市公办学校的招生却持续升温,仍然出现学位紧张的状况。
广东珠海市金湾区教育部门披露,2023年,该区共有39所中小学招生,其中有4所是新增加的公办学校。在这39所学校中,民办学校仅有1所。
数据显示,金湾区今年公办小学一年级报名儿童7939人,较上年增长26.46%;初中一年级报名适龄学生4887人,比上年增长9.67%。不仅学校增加了,学生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所以,未来几年,各地人力和财政资源,不得不向城区倾斜,一方面保证进城务工子女有学可上,推进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发挥城区中小学的集约化效益,打造优质中小学,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同时,教师富余现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专家论证,由于中小学教师群体具备相当的公共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再学习再培训,实现顺利转岗。
其途径有3个:
一是符合年龄条件(一般在35岁以下)的教师,可以通过报考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编制,重新开始新的职业生活;
二是转岗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音体美等特长教育,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指导等方面,帮助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服务孩子健康成长。
三是自谋职业,发挥个人兴趣特长进行创新创造,开启人生新篇章。
而留下来的教师,再通过严格培训,考核上岗。严肃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达成目标的,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待岗学习;连续完不成任务,或者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作下岗分流处理。
如此一来,保证上岗教师的总体优秀水平,有利于保证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另外,由于学生数量减少,完全可以实行小班化教学,在原规定班额的基础上再减少一半的班额,比如小学班额减少到25人左右,初中班额减少到22人,使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品行表现、学业成就、身心发展、个性特长,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低生育率带来了生源和学校的减少,教师也会阶段性富余,但这也是催生教育系统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性新机遇。
04
那么,我国高等教育面对人口负增长的形势,该如何调整思路,实现改革突破呢?
根据乔锦忠团队的研究成果,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会随着少子化现象而萎缩,部分办学质量不高、无特色的高等学校会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学校规模将变小,像现在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巨型大学将很难再看到,同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会进一步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整合,部分优质大学,会在争创“双一流”大学方面更加努力。如工程、医药学、法学、师范教育类大学,会以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为目标,瞄准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创办更加优质的学术性、研究型大学。
而那些招生困难的本科大学,以及它们所办的独立学院,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普通劳动者为目标,向应用性大学转变。
可见,未来“学术型”和“应用型”大学的高质量发展,为老百姓子女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也符合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更加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广大群众有百利而无一害。
05
综上所述,人口负增长虽然带来了幼儿园、中小学生源的减少,学校缩减,教师数量富余,民办学校招生困难,部分民办高校和公立独立学院关停并转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教育内部却迎来了结构化改革、办优质的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的机会。
基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双一流”大学的成功创建,应用型大学的逐步普及,老百姓的子女都会从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迎来更加有利的机遇。
所以,任何社会现象都有两面性,关于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我们要迅速调整思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办人民更加满意的优质教育。
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羊子
编辑:麦子
参考资料:
1. 《计划招生200人仅录19人!民办中小学为啥突然转冷》东北网2020-08-25
2. 《教师过剩、高校关停,人口如何影响教育?》《中国新闻周刊》2023-02-27
未来就是就一个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