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贾府被抄家是全书最悲的剧情之一,甚至是必然的结局。然而,有种说法是,如果贾宝玉考上状元,就能阻止家道中落。那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贾宝玉能否考中状元?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不能!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极为严格,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考验着考生的学识、才华、意志与运气。考中状元不仅需要深厚的学识基础,还需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以便在考试中展现最佳状态,并获得考官的青睐。想要在此种考试中脱颖而出,较之现在考上清华北大更加困难得多。
然而,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与科举考试的要求相去甚远。他生于富贵之家,长于温柔之乡,虽有一定的文学造诣,但更多展现的是对世俗功名的淡漠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对科举仕途的排斥,对八股文的厌恶,以及他天性中的叛逆与不羁,都使得他难以适应科举考试的严苛要求。
原著第七十三回有云: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虽贾政当日起身时选了百十篇命他读的,不过偶因见其中或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作的或精致,或流荡,或游戏,或悲感,稍能动性者,偶一读之,不过供一时之兴趣,究竟何曾成篇潜心玩索。
因此,基本可以断定,即便是在家族的压力下勉强应试,贾宝玉也很难通过会试这一关,更不用说在殿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乃至状元了。
接下来,即便假设贾宝玉侥幸考中了状元,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第二个问题:考上了状元是否就意味着拥有了权势,足以防止贾府的家道中落?在清朝的官僚体系中,考中进士只是获得了做官的资格,相当于获得了一张进入官场的门票,但具体的职位高低、权力大小,还需看个人的能力、机遇以及是否有贵人相助。如贾雨村,虽有功名,但若无贵人的提携,也难以迅速升迁,实现仕途的飞跃(第十六回:细问缘由,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后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做伴而来。)。因此,即便贾宝玉考中了状元,他也需要从最底层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和人脉,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维系社交关系。
贾府家道中落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家族开支过大贾府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家族,虽然拥有丰厚的俸禄和众多的产业,但家族成员众多,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原作第六十二回有云: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即便贾宝玉考中了状元,带来了仕途上的希望,但在官场上的初期阶段,往往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来结交权贵,扩大影响力,这对于本就捉襟见肘的贾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无法承受之重。
贾府家道中落的另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得罪了皇帝,失去了最大的政治靠山在作者曹寅的身世中,由于他们家得罪了雍正,才惨遭抄家。而在《红楼梦》的背景设定中,贾府在朝中的靠山元春去世,加上江南甄家、亲戚薛家的失势,使得在政治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即便贾宝玉能够考中状元,由于贾家与当朝权贵之间的隔阂,也很难有官员愿意冒险与之结交,更不用说在贾府危难之际伸出援手了。在那个封建权力至上的时代,失去了宠信,就意味着失去了最重要的保护伞,任何个人的努力都显得微不足道,难以逆转家族衰败的命运。
综上所述,即便贾宝玉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考中状元,这也不足以防止贾府的家道中落。科举考试对于贾宝玉而言,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即便跨越,官场的复杂与贾府自身的财务危机,以及最为关键的与权贵关系的破裂,都是无法用个人努力轻易改变的现实。贾府的衰败,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家族内部管理的失当,也有外部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编织了一张难以逃脱的命运之网。因此,贾宝玉考中状元,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贾府带来一丝希望,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下,这丝希望显得太过微弱,无法照亮贾府走向复兴的道路。
不能阻止,除非贾宝玉放下偏见,就他那样谁都看不起的态度,早晚也是死,还有一种可能除非贾芸少年崛起,短时间就成为朝廷中流砥柱,加上贾元春生下嫡子,贾家就会度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