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色列由军事模式变为商业模式
商业利益和军事组织向来是水火不容。商人成军无战力,军队经商必腐化。这世界上本就没那么美两头都占的事。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埃及和谈,邦交正常化以来,以色列四面受敌的战略封锁就已经事实上打破了。南面埃及土地换和平,蒂朗海峡为以色列所有,商贸可以通行于死海红海之上。沙特兵不足为据,且有美国做保和谈。约旦在黑九月时间后与巴解组织划清界限,只有北面的黎巴嫩和叙利亚还不死不休,但历次战争中黎巴嫩叙利亚损失惨重,无力再战。以色列从四面开战到一面向敌,国防危机大大降低。
当时的犹太人与现在非常不同,彼时是其千年以来民族主义的最高峰。纳粹的大屠杀事件和民族国家概念普及让犹太人从未如此迫切的去寻找立身之所。大量的在二战战场上历练过的犹太族裔老兵带着装备回到了以色列。这在民族国家形成中其实并不罕见,比如说朝鲜军队建军核心就是东野拨出去的三个朝鲜族独立师,也是首先打进汉城的英雄部队。
况且大量从东欧回来的犹太人带来了苏联的特产——集体农庄(基布兹农庄),这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动员体制,是苏俄军事文明的典型特征之一,就像我们前文提到基布兹农庄出身的将领在以军前期占大多数,甚至一度以色列内部诸军种中以俄语为交流语言。这奠定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不仅在武器装备,财政动员乃至于组织体制上对转型期的阿拉伯诸国形成版本碾压。
基布兹社区内采用集体主义生活态度,财富上缴福利平均,公共设施成员共同使用。惯于集体生活,追求劳动和战斗,向往荣誉这些都是军队战斗力的底层硬件。
从1920年最初的12个基布兹,805名成员,到以色列建国后,1950年共有214个基布兹,人口达66万成员。1948年建国至今,以色列4位总理出自基布兹,大量的将领都具备基布兹战斗和生活经验。前四次中东战争中,三分之一的飞行员,四分之一的陆军军官都出自基布兹。
虽然以色列的人口从1960年不到200万膨胀到2022年的955万,总人口膨胀了近五倍。可1980年以后以色列基布兹的成员人数就没有明显提高(1980年以色列还有255个基布兹,人口11万,2020年前后统计基布兹农庄人口预估为十二三万)
现在基布兹农庄人口只占以色列1%不到,从当年的脊梁柱蜕变为边角料。
世界形势变化就是如此。斗转星移日新月异,曾经的强大会因为形势的发展而慢慢衰弱,曾经的弱小在血与泪的折磨之下会逐渐整合力量。韩信当年锐评项羽:项王其强不足惧,因为其强易弱。汉王诚能反其道而行之,不愁没有胜利的一天。
后来以色列正赶上了苏联解体,美式新自由主义贸易帝国大行其道的三十年。再加上以色列本身是一个移民国家,需要对源源不断的移民创造更好的条件,兵民合一的集体农庄在这种大趋势下纷纷破产,已经不再是以色列年轻人的选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错吗?
现在的以色列特别的“自由”,虽然地处中东,但高举性别政治正确,LGBT大行其道,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成为了中东的“白左之都”。俨然一副华盛顿正星条旗的架势,黄赌毒都合法了。这种情况下社会以个人、组织为纽带运行,早就缺乏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战斗土壤。
连军企都敢私有化,以利润为最大目标。
以色列《环球报》2015年3月5日报道,以色列国有企业管理局当日公布了出售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 Ltd.)的通知,请感兴趣的投资者联系国有企业管理局了解相关信息。该局和以色列国防部将对潜在的竞标者进行审核。国有企业管理局计划于2015年底或2016年初完成以色列军事工业私有化进程,公司将作为一整体出售给私人投资者,特别敏感部分的业务将被剥离出来,纳入另一新的国有国防企业——Tomer Systems。
著名的沙漠之鹰Desert Eagle手枪,玩过CS的同学都知道,就是Israel Weapon Industries 以色列武器工业公司的产品,IWI也是世界畅销军火商之一。这个公司早在2005年就被私有化了。
Elbit Systems旗下还有一家Elisra 埃利斯拉的企业,生产导弹跟踪和控制系统、雷达和激光雷达设备、电子监控设备、无人机的。以前还有30%的国企份额,后来国企的股权被卖掉了,变成Elbit的全资子公司。
以色列船厂(מספנות ישראל)是地中海东部最大的造船和修理厂,始建于1959年,是以色列国资出资的,主要是建造军舰,例如萨尔4型快艇;在70年代,这个船厂没有获得军舰订单,也没有获得政府支持,于是在1986年进行破产清盘。到1994年,70年代1000人的船厂被裁员得只剩下410名员工,但这个船厂也在1995年被彻底私有化了。
以色列所谓“全民皆兵”制度有名无实,没有听命于国家的军工企业,只剩下追求利润的武器大亨,拿什么全民皆兵?
巴以冲突开战之前,以色列的士兵装备非常辣眼睛。基层部队的费拉不堪可能也是以军迟迟不敢进场加沙绞肉的直接原因。
以军动员后发现后勤仓库里面空空如也。以方动员起三十万大军,可连最基础的子弹,头盔,防弹衣都缺乏。
后勤仓库里连最多的子弹也只有300万发。平均下来,每人只有10发弹药。四个人共用一顶头盔,八个人共用一套衣服,一百个人共用一个防弹插板。
西方有军事专家评论道:以色列就这个状态进加沙找哈马斯,会遇到很大困难。
以色列后勤系统为什么闹出来这么大的笑话?市场化军企运作导致备战不积极是一方面,以军上下的硕鼠们也是猫有猫道,狗有狗道,真真切切是蛇鼠一窝,只是没料到哈马斯的出击会这么猛烈。
只要黄金给到位,哈马斯的钱都想赚。
二、轻步兵战术再次兴起
正所谓夫外无敌国外患,内无法家拂士者,国恒亡。
而老对手伊斯兰世界,却在悄无声息中实现了版本迭代。
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都是近几十年来反对现行体制下形成的全新社会力量,其在国内外的打压下艰难成长。都走的是伊斯兰特色的底层路线,其军事组织,人员构成,斗争策略,斗争意识,都不是第一代反以同盟能比较的。
黎巴嫩真主党,被誉为21世纪轻步兵的范例,早就在黎巴嫩战场就挫败以色列的攻势,只是受限于装备后勤无法反击。
胡塞武装,穿着拖鞋就能把沙特重金打造的军队打成“委员长第二”。
哈马斯就更不用说了,诞生于炮火连天苦难深重的加沙地区。
这一次与以色列正面对决的,不再是拿钱办事的政府军,而是极具战斗意志,由复仇和宗教信仰驱动的全新阿拉伯民族组织。即使以色列的清缴已经定点除杀了多名哈马斯领袖,仍未使这个扎根加沙的组织脑死亡,仍有余力对以色列火箭袭击。
据路透社10月25日报道,哈马斯称25日向以色列南部度假胜地埃拉特发射了一枚火箭弹。红海城市埃拉特距离加沙地带约220公里。
10月27日报道据《以色列时报》网站10月26日报道,从加沙地带发射的一枚火箭弹落在靠近以色列中部城市雷霍沃特的一条高速公路附近,导致一根电线杆起火。
三、以色列陷入侵华日军的困局
轻步兵战术的核心,就是能聚能散。这就对军事人员的战斗意志和组织信仰有极高的要求。武器装备的代差,是可以靠组织能力的代差弥补上来的。这一点中国有着辉煌的实践成果和光荣的革命历史。只有自己不怕死,敢于牺牲生命,而又能团结一致令行禁止,这才有可能打好不对称战争。因为能够分散,则不易被歼灭,所有什么时候打这个战斗时机的把握就有了主动权,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可以维持一个较高的交换比。在天长日久的斗争过程中,可能会使得敌对方的战争经济效益迅速变为负收益,从而拖垮敌人。
日本自1937年侵占华北开始,一直到其战败投降,都没办法在华北建立有效统治。整个华北地区,在抗日武装的抵抗下,使得日本的占领成本居高不下,一直在给日本不断“放血”。炸铁路、拔电线、打埋伏,使得占领军的运输、通讯成本极高,而零敲碎打、灵活机动的小规模“游击战”,更是让抗日武装与侵略军之间的交换比很高。而日本人也是采取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也是“大扫荡”,但是这些反人类的操作越多,抗日战士就越多。
而八路军化整为零,分布于各处,快速与基层相结合,获得了大的发展。这使得侵华日军的大扫荡劳而无功,反而成了“抱薪救火”,不断地屠杀群众、破坏建设,给八路军的发展提供增量的土壤。
以色列虽然现在的战场只在加沙,但是实际上整个中东都是其敌人。一旦以色列在加沙被拖住,大家就会发现轻步兵小规模突袭的战斗模式实际上正好是以色列的“克星”。一者以军残暴不缺兵员,二者底层组织成本低战斗力强,三者军事组织分散以色列找不到一劳永逸的目标,其武器优势无从应用。
而在中国重建了一套独立于西方的卫星通信网络,同时将钢材、芯片等潜在的战争产能飚上去,把价格打成白菜价之后,中东地区反美抗以的民族武装就可以拉平与以色列和西方势力的生产力代差,获取一个用生命来有效打击以色列的战略机会。对于这种敌人,核武器是派不上用场的。这样一来,以色列就会成为一个民族武装竞技的“舞台”。届时,地区大国的博弈,世界势力的交锋,都会作用于这弹丸之地。如此,以色列疲于奔命,有一定概率会成为美国的重要“放血槽”。
哈马斯在加沙地区的战斗平息之时,就是整个以色列陷于战火之日。低烈度,高频率,分布式的无人机+火箭弹+游击队的组合,将会在加沙的战火看似平息之后不断在以色列的国土上演。以色列即便把加沙炸为白地,也消灭不了哈马斯,反而会在整个伊斯兰世界激化出更多类似哈马斯的组织。这种轻步兵的游击战一旦开始,只要对于侵略者的仇恨不灭,就不会停止。而世界核心生产体系打破垄断,则会使得这些战斗的效率大大提升。这就是侵华日军面对的困局,如今也同样是以色列面对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