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李敏新婚,张仙朋当着毛主席的面打趣:怎么我不是新郎官呢?

史海任我行 2024-03-13 22:37:07

1959年,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结婚了,婚礼地点就在中南海内,毛主席为此准备几桌酒菜宴请宾朋。

来的客人并不多,基本都是非常亲近的亲友,比如毛主席表哥王季范、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等等。宾客纷纷落座,等到新郎新娘出场后,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到了顶点,众人欢声笑语不断。

而就在这时,一个叫张仙朋的人对毛主席笑着说:“怎么我不是新郎官呢”,这给毛主席逗得哈哈大笑。那么,这个叫张仙朋的人究竟是谁,又为什么能打趣毛主席?

温暖人心的相逢

要说张仙朋,他并非是政府里的干部,也不是毛主席的亲戚,而是毛主席的身边人,是为毛主席服务的卫士,而他与毛主席之间有着相当多可以讲述的故事。

1934年的一天,山东烟台西郊一个农民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张仙朋。

从他出生的年代,就注定了其人生的前半程不会顺利,因为日军侵华活动已经逐渐蔓延到了华北,山东也面临冲击。

果然,在张仙朋四岁的时候全面抗战就开始了,大半个中国惨遭铁蹄蹂躏,数千万黎民成为亡国流民,张仙朋也被卷进了这黑潮中,其童年饱尝动荡之苦。

好的一点是,烟台当地在抗战后期就一直是八路军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也一直是重要的解放区,在人民军队的庇护下,当地人民最终是迎来了花开月明的一天。

而在1949年解放前夕,时年十五岁的张仙朋也来到了沈阳,并在文化宾馆找到了一份接待员的工作。此时的张仙朋还意识不到,这份工作将在不远的未来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当年的冬天,毛主席准备借斯大林七十大寿之际出访苏联,这还是他人生第一次出国访问,为的就是解决与苏联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争取苏联对我们经济建设的援助,于是毛主席就乘坐专列从北京出发,准备经东北一路北上莫斯科。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专列上的暖气无法正常工作,不得已停靠在了沈阳,毛主席也来到了沈阳文化宾馆暂时下榻。

在毛主席到来之前,张仙朋已经听说有一位重要的领导干部要来,他们也在宾馆负责人的带动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但直到见面,张仙朋才恍然大悟,来的人竟然就是毛主席,这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在毛主席落座之后,张仙朋赶紧端来一杯热茶,并热切地说:“主席,您请喝茶。”毛主席微笑着回应:“谢谢。”

停顿片刻,毛主席再次开口:“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啊?”

张仙朋当即回答:“主席,我叫张仙朋。”

在弄清了他的名字后,毛主席却幽默地讲:“这个名字有意思,神仙的朋友,那你是不是神仙啊?”

张仙朋腼腆地摇了摇头,而他的回复也很有意思:“我不是,主席是神仙,我是主席的朋友,所以叫张仙朋。”毛主席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当下对这个小鬼刮目相看。

于是,毛主席又问了张仙朋很多问题,首先就是他的出身和受教育经历,而张仙朋回答:“我是山东人,今年虚岁十六。书读的不好,只上到初中......”

毛主席点了点头,又问:“这里的工作待遇怎么样?”

张仙朋说:“这里实行的是供给制,工资一般是一个月一款钱,会吸烟的还会发一斤烟末。”

张仙朋一一作答,而毛主席对他从容不迫的样子很满意,随即再次表示了对张仙朋的赞赏。张仙朋并没有意识到,此时毛主席已经看上他了,有心要他到自己身边工作。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要到卧室去休息,张仙朋也已经贴心地为他准备好了泡澡的热水,毛主席还特别嘱咐他:“不要太热,跟体温差不多就行了。”

张仙朋又马上去照办了。而等毛主席洗完澡出来,发现张仙朋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休息用的暖炉和床品,一切都十分细致而到位,这让他对这个年纪不大的精灵鬼愈发喜爱。

第二天,毛主席要走的时候,他便问张仙朋:“小同志,我看你对待工作很认真,想不想来北京工作?”

张仙朋闻言心中自然很是兴奋,但他还是镇定地说:“报告主席,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毛主席欣慰一笑,于是说:“那好,等我回到北京,就把你调过去。”

说着,毛主席给一旁的汪东兴示意,而后者对此已经记忆在心。

毛主席很快就走了,他的专列轰隆隆向北开去,很快就消失在漫天的雪雾中,但此时的张仙朋内心无疑烧起一团热烈的火。

毛主席身边的小诗人

毛主席在苏联一共待了两个多月,然后在1950年的开春就回到了北京,而张仙朋则是在当年的八月份就收到了调令,并很快就赶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以后,张仙朋也不是第一时间就来到了中南海工作,因为他先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毕竟在领导人身份工作可不是足够机灵就能胜任的。

这次培训进行了小半年,张仙朋再一次出现在毛主席的身边已经是1951年的事情了。

当天,卫士长李银桥带着新就任的卫士张仙朋来见毛主席,他们在菊香书屋见了面,李银桥最先开口说:“主席,这是新来的卫士小张。”

然后,毛主席起身伸手握住张仙朋的手,热切地说:“欢迎你来到我身边工作,这里的工作有些辛苦,吃饭睡觉都不准时,你要有心理准备啊!”

温和而慈祥的毛主席让张仙朋一扫此前的紧张心理,当即对毛主席表示:“主席,您别看我年纪小,但我最不害怕吃苦。”

毛主席连连赞许。从那以后,张仙朋就留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而这一干就是十三年。

与张仙朋预想的不一样,在中南海的工作还是非常考验人的,尤其是面对像毛主席这样的最高领导人,张仙朋的初期工作经历并没有预想中的顺利。

这里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因为毛主席有很浓重的湖南口音,身为山东大汉的张仙朋很容易听蒙,于是有一天晚上毛主席要他去拿一根蜡烛,结果张仙朋以为毛主席是要辣椒,急匆匆从厨房端了一碗炒辣椒进来......

好在张仙朋等炒辣椒的时候,等不及的毛主席已经重新让人拿了蜡烛过去,并没有耽误事,而毛主席看着他端来的辣椒也没有表示批评,反而很自然地抓着吃了起来。

做错事并没有什么打紧的,人总是要在错误中寻找成长的经验,所以这以后的张仙朋做起事来也谨慎细致多了。

对于张仙朋,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那就是到1953年的年关,毛主席批准他返乡探亲。当时,还是毛主席首先提议:“小张啊,你在北京这么久,不想回家看一看吗?”

张仙朋当即表示:“当然想啊!”

毛主席于是说:“那就抽空回去看看,但记得写一份报告给我。”这也是毛主席的一贯作风了,他经常借工作人员的眼睛和耳朵去了解他到不了的地方,因为这样得来的信息是最真实的。

于是,张仙朋在回家之后,就总是找机会跟乡亲们聊天,当然不是以为毛主席考察的名义,仅仅是打着闲聊的旗号。

而最终,张仙朋把得来的信息汇总成一份报告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对待这份报告十分认真,他一边看一边修改其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并在看完后告诉张仙朋:“写的不错,不过文字可以通俗一些,多接触一下群众,了解一下社会经验。”

张仙朋看到毛主席这么认真对待自己的报告,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敬佩,他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事实也诚然如此,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后,张仙朋的文化素养大大提高,他甚至还开始学着写诗了。

就在1957年,毛主席第二次前往莫斯科,这次是为了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祝活动。

在看到雄伟的克里姆林宫后,张仙朋就写下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今望宫下朵朵花”。到了晚上,毛主席与张仙朋探讨起来,他还建议将其改为“远望宫下朵朵花”,张仙朋深以为然。

当看到张仙朋的另一首爱国诗《求知》后,毛主席对其中一句“手握干之泪浸土”颇为惊讶,连连赞叹:“小诗人,不简单,真是不简单!”

打那以后,张仙朋就成为了毛主席口中的“小诗人”,甚至当有领导人来找毛主席的时候,他还为这样为大家介绍张仙朋。

李敏的小张叔叔

既然是在为毛主席工作,张仙朋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毛主席的家人,而当时常常出现在毛主席身边的只有他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

其中李敏是姐姐,她出生于1936年,而作为妹妹的李讷要小四岁。在张仙朋刚来中南海的时候,不管是李敏还是李讷,都管他叫“小张叔叔”,但一年后李敏就不这样叫了。

张仙朋对此感到奇怪,于是就问她:“你怎么不叫我叔叔了,我可是比你长一辈呢”,哪知李敏很不服气地说:“你只大我不到三岁,我才不叫呢。”

张仙朋吓唬她说:“你以后要是不叫我叔叔,我就找你爸告状!”

可李敏毫不示弱,竟然先一步找毛主席告状,于是毛主席就笑着对张仙朋说:“她是该叫你叔叔,但你只比她大不到三岁,我看她很不服气嘛。”

张仙朋那一刻尴尬到脚趾扣地,赶紧回复说:“主席,我开玩笑的。”

张仙朋与李敏的趣事还没有结束,因为后来李敏结婚的时候,张仙朋再一次开起了玩笑。

那是1959年的八月份,还在上大学的李敏要结婚了,而新郎官是开国名将孔从洲将军的儿子孔令华,他和李敏从小学就是同学,直至大学时期谈起了恋爱,毛主席也非常痛快地批准了他们的婚礼。

就在婚礼当天,张仙朋从外地赶回来为其祝贺,并故作遗憾地打趣说:“怎么新郎官不是我呢?”

毛主席知道后哈哈大笑,他回答道:“你没成为驸马爷,我却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都热爱着我的孩子。”

看着这和谐有爱的一幕,即便是身在后世的我们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只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很快张仙朋就要离开毛主席了。

李敏结婚的那一年,正是新中国遭遇经济困难的时候,而毛主席早就想着裁减身边工作人员的规模来为财政减负了。

于是在1960年的年底,也是毛主席生日的当天,毛主席将身边的工作人员都集中起来,请他们一起吃了一顿便饭,你也可以就其理解为毛主席对故人的“饯别”。

那以后,以李银桥为代表的一批毛主席的身边人都离开了中南海而前往基层工作。

张仙朋当时并没有走,毛主席还让他当起了副卫士长,但在1961年的八月份,毛主席还是狠下心来对张仙朋说:“小张,我思考很久了,你不能总在我身边,那样不好,还是要去基层锻炼一下,这对你有好处。”

在毛主席说完这句话后四个月,张仙朋也离开了他服务十三年之久的毛主席。

原本张仙朋要去兰州支援大西北,但由于父母的反对,他还是决定回老家工作。

三年以后,已经是一名公安干警的张仙朋到北京出差,他顺路回来看望了毛主席,而毛主席也依旧对他十分热情,并嘱咐工作人员多拿一些水果和糖果给张仙朋,让他带给家里的孩子。

1965年,张仙朋再一次到北京,并与毛主席会面,而这将是他和毛主席最后一次见面。此后多年,张仙朋再也没有机会联系毛主席。

直至1976年的寒秋,他接到来自李敏的电话:“小张叔叔,你怎么不来悼念爸爸?”在电话的这一头,一个中年男人早已泣不成声.....

结语

张仙朋本是一个平凡的人,农村孩子,受教育不多,其人生的开篇再寻常不过。但命运却垂青了这个平凡但机敏的少年,让他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从而度过了并不平凡的十三年。

十三年的经历,对张仙朋而言改变了很多,也让他从毛主席身上学到了很多。但我想,最让张仙朋难忘的,一定是毛主席对他真诚的情谊,这将一直温暖张仙朋的余生。

7 阅读:1065
评论列表
  • 2024-03-15 15:33

    毛主席与人民心连心

  • 2024-03-15 15:28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能把同志们团结起来。

  • 2024-03-15 15:32

    人生有幸,名字起的好,神仙的朋友!

  • 2024-03-15 15:31

    毛主席是领袖,也是慈父,更是可亲近的朋友!!!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