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对手底下的这些大臣说,我希望这些武将,在闲暇的时光里,也可以多去看一看书,从而多去学习一些治国之道。这让当时的这些武将也是很难理解的,他们有不少都是手握宗兵之人,可能从小就习武,很少去看一些书。并且武能兴邦,这种思想已经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深深的种下了,甚至是深入骨髓。
但是看一看当时的情形,五代十国时期是比较混乱的,皇帝也称得上是一个很高危的职业。各个潘镇的节度使,手上也是拥有兵权的,一旦让他们感到不满意,他们完全可以借助于手上的这些兵权,和皇帝背道而驰,甚至是兵戎相见。赵匡胤自己就是发动兵变,最后直接把后周取代掉。对于他而言,很明白兵权的重要性。
就在他成为了帝王之后,汲取了前朝灭亡的经验,想方设法的去剥夺这些人手上握有的兵权。正因如此,在宋王朝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重文轻武”。就像在宋太祖看来,不管一个文人的心思,究竟有多坏,但是相比学武之人而言,带来的威慑力远远不及学武之人那么大,更不可能像学武之人那样会直接威胁到政权的根基。不管赵匡胤的生意如何伴随着一系列的制度实施,宋朝的风气的确成为了重视文人的发展,文人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再来看一看赵匡胤本人,对于读书是特别酷爱的。就像跟随着周世宗去攻打淮南的时候,有人曾经针对于他私载货物这件事情,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告发,经过了一系列的检查,发现他所携带的这些东西并非是金银财宝,而是书籍。对于他的这些做法,让周世宗当时完全没有办法理解,很疑惑的问道,你不是一介武将吗?应该多花一些心思在蒹葭戾气上面,为什么要带这么多的书籍呢?赵匡胤在当时回答,承蒙陛下让我去当了蒋帅,我很担心没有办法完成任务,所以就随时随地的去看书,就是为了学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见闻,增加智慧。当周世宗听了赵匡胤的这番回答之后,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越来越欣赏他。
就像赵匡胤读的书越来越多,偶尔也会吟上一两句诗词。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就是远大的志向,同时也让身边很多习武之人,慢慢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通过汲取知识,也能够获得更多的人的尊重。就在赵匡胤摇身一变,成为了宋太祖之后,仍旧把读书这件事情看得很重要,一方面就体现在治国纲领,而另一方面就是告诫这些习武之人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用兵方面。
要懂得变通,要多去读书,才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变得越发的活跃,遇见了问题才能够不那么呆板的去处理。多读书终归是好的,就像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出蛮力,一味的向前不懂得低头,只可能让自己碰得满身伤痕,浑身是包。可能偶尔慢下脚步,换个思路去对待眼前的问题,就能够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