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为什么不救韩信?他足智多谋,韩信遇难时,为何却袖手旁观?

祖广聊历史 2023-09-22 11:02:57

刘邦、张良和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对君臣和友人。他们在秦末汉初的乱世中,共同打下了西汉的江山,成为了千古传颂的英雄。然而,他们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刘邦成为了开国皇帝,张良功成身退,而韩信却惨遭杀害。为什么刘邦要杀韩信?张良又为什么不救韩信?这是一个历史上的悬案,也是一个人性和政治的难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韩信之死,兵仙陨落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他曾经说过:“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他能够灵活用兵,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战例,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他为汉朝的天下立下了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了刘邦的疑忌和吕后、萧何的陷害,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之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功高震主。在楚汉战争中,韩信是刘邦最得力的大将,他先后平定了三秦、擒魏破赵、收燕伐齐、垓下歼楚。他所向披靡,无人能敌。他手下有着百万大军,声威赫赫。他在军中和民间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和人气。这些都让刘邦感到了威胁和不安。刘邦曾经问过韩信:“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韩信回答说:“陛下得天下者,非臣力也。”这句话虽然客气,但也暗含了韩信对自己功劳的自信和对刘邦才能的怀疑。

除了功高震主外,韩信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没有自己的政治基础和势力团体。他虽然出身于淮阴(今江苏淮安),但并非沛县(今江苏丰县)或砀郡(今安徽亳州)乡党。沛县和砀郡是刘邦起义时期的主要根据地和人才来源地。沛县乡党有萧何、夏侯婴、樊哙等;砀郡乡党有吕雉、陈平、灌婴等。这些人都是刘邦最亲近和信任的干部和亲属。而韩信则是在楚汉战争中才加入刘邦阵营的,并没有与刘邦有深厚的感情和利益纽带。他也没有自己的政治派别和盟友,只能依靠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刘邦的任用。这样一来,他就很容易成为刘邦和其他乡党的牺牲品和攻击目标。

韩信之死的过程是这样的:刘邦在封赏功臣时,封韩信为齐王,但并没有给他实际的领地和兵权,而是让他留在京城长安,时刻受到监视和限制。刘邦还利用各种借口,削夺韩信手下的将领和部队,让他逐渐失去了军事上的支持。刘邦还故意挑拨韩信和其他功臣的关系,让他陷入孤立和危机。在刘邦外出巡游时,吕后和萧何趁机设计陷害韩信,以谋反为由将他逮捕并处死。等到刘邦回来时,韩信已经死了。刘邦虽然对韩信有些不舍,但也没有追究吕后和萧何的责任。不是不救,而是救不了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也是韩信的朋友。他们在楚汉战争中多次合作,共同为刘邦出谋划策,打败项羽。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和信任。那么为什么在韩信被杀时,张良却没有出手相救呢?

这并不是因为张良不想救韩信,而是因为他救不了韩信。张良虽然是刘邦的智囊,但他并没有实权。他也没有自己的军队和势力。他只能在刘邦面前说话,但不能左右刘邦的决定。更何况,在韩信被杀时,刘邦正好不在京城,而是在外出巡游。张良无法直接找到刘邦,也无法阻止吕后和萧何的行动。

即使张良能够找到刘邦,也未必能说服他放过韩信。因为张良知道,刘邦对韩信早已心生猜忌和恐惧。如果张良强行为韩信求情,反而会让刘邦怀疑他和韩信有什么勾结或阴谋。这样一来,张良不仅救不了韩信,还可能连累自己。

张良也知道,即使这一次救下了韩信,也不能保证下一次还能救得了。因为吕后和萧何对韩信恨之入骨,一定会想方设法再次陷害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信在军中和民间的影响力也会逐渐消退。到最后,韩信可能会变成一个孤家寡人,无人敢与之交往。

所以张良选择了沉默和退避。他不想卷入这场政治风暴中,也不想与刘邦、吕后、萧何等人发生冲突。他只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和清白,并且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功成身退。

韩信之死并非坏事,张良早已看清大局

韩信的死,虽然让人感到惋惜和不平,但对于汉朝的统一和稳定,却是有利无害的。张良作为一个明智的政治家,早已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去救韩信。

韩信的死,首先打击了异姓王的威风和野心。异姓王是刘邦为了收买人心而封赏的一些功臣,他们有着自己的领地和军队,对汉朝的忠诚度不高。他们中最有可能造反的是英布,他曾经是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降刘邦,被封为淮南王。他手下有着十万精兵,地处要冲。他对刘邦不满,也对韩信嫉妒。他曾经想过联合韩信一起反汉,但被韩信拒绝了。当他听说韩信被杀后,他认为自己也难逃一劫,于是起兵造反。但他没有正义的名分和民心的支持,很快就被汉朝的大将周勃所平定。这样一来,汉朝就消灭了一个最大的敌人。

韩信的死,其次稳定了刘邦的地位和权威。刘邦虽然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但他并不是一个有着超凡才能和气度的君主。他有着很多缺点和弱点,如好色、贪财、狡诈、残暴等。他对自己的功臣也不够宽容和信任,常常猜忌和打压他们。如果韩信还活着,刘邦必然会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他可能会采取更加激烈和残酷的手段来对付韩信,甚至可能会引发一场内战。这样一来,汉朝就会陷入分裂和混乱,百姓就会遭受更大的苦难。

韩信的死,最后也是对韩信自己的一种解脱和尊重。韩信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但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没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目标,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军事才能而效忠于刘邦。他也没有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手段,只能任由刘邦和其他人摆布和欺负。如果韩信还活着,他必然会过着一个悲惨和屈辱的生活。他可能会被刘邦再次派遣到边境或者战场上去送死,或者被吕后和萧何再次设计陷害而遭受更加惨烈的折磨。与其这样,不如早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保留自己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

综上所述,张良没有救韩信,并不是因为他不忠于友情或者背叛了理想,而是因为他看清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政治的现实情况。他知道救韩信是无济于事的,反而会给自己和汉朝带来更大的麻烦和危机。他选择了沉默和退避,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维护汉朝的统一和稳定。这是一个明智而又无奈的选择,也是一个悲哀而又无奈的结局。

0 阅读:344
评论列表
  • 2023-10-05 10:40

    哼,张良都自身难保了,在污浊中清澈反而是罪恶。一群地痞流氓,做事毫无底线,结成一伙是黑涩会,懂吗? 一个被贵族的礼仪束缚,一个是不择手段,哪个更占便宜。

祖广聊历史

简介:我是祖广聊历史,分享有趣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