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再“学个技术”,还来得及吗?

凡波职场 2024-06-10 13:20:58

自古以来,就有“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一说,现代人也相信技术立身,之前确实如此。

不过,这是老一套了,古代的荒年,改革开放前后的几十年,那是国内技术匮乏的时代。现在是个什么时代?你是活在2024年的现代中国,商品经济之前在中国从来不曾有过,现在却已经在中国发展了46年,当下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资本不是洪水猛兽,但资本的力量巨大,它不仅发展经济,它也推动技术革新和革命。

这里面一个显而易见但很难理解的道理就是,技术并不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技能。这句话非常深刻,你一时还不一定能理解。

你想想看,当今的技术是什么样子的?比如一部手机、一辆车、一条高铁线路,包含多少技术?最简单的,路边一台“抓娃娃”游戏机、一块十元钱的电子表、一张扫码付款即可享受的按摩椅,这些都是饱含多种科技应用原理的技术,是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制造出来的。当下的技术,并不是你一个人就能掌握的技术,有这个技术你自己一个人也实施不了,得放到团队合作的企业或平台中去,才能将技术落实于产品。

当下的技术,是一家企业中跨部门的团队合作,甚至是一个跨国家的协作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技术的存储、开发和创新。在当下的这种科技时代,你觉得你个人的所谓技术,能有多少?离开了你所在的企业、单位、平台等载体,你的技术就一点用也没有了。

阿里的工程师,离开了公司,他的技术不名一文,几乎毫无用武之地。个人能学到的那点技术,不足以支撑任何一家企业,对于个人创业也基本没用。

我甚至做过统计,阿里P7-P8岗位的年薪上百万的大头兵,他们很多是待不下来的,因为会被不断PUA,他们的方向是从阿里毕业。但是每100个他们毕业后:大概50个出去创业了,最终48个一败涂地,又回去打工或者继续失业;另外大概50人,主要就是去了中国5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比如顺丰、格力等传统行业和企业去了,去做了从经理到副总的高管,他们去加速别的公司的内卷去了。

以后大家会不断发现你们公司来了个比如是阿里等大厂的高管,很快他就开始裁人,并招聘来自己的一帮手下,都自己的人。阿里的人来了后,带来的不是科技上的技术,而是管理上的压榨、排挤以及政治斗争的技术。

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实际上除了华为,大多没多少技术,他们的技术是搞人和算计人的技术,压榨员工的技术,裁员不给补偿金的技术,加班福报的技术,算计消费者的技术。但你也没有办法,行情如此。

再看最简单原始的技术,你是个技术高超的厨师,你开个饭店试试看。成功率非常低,而你原来学到的那些厨艺,在整个饭店筹划、开立到运营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最常见的,程序员得组建各种团队,还要捕捉市场盲点,引来融资,这才有了创业的可能性。但这卖点,绝不是他个人的啥技术。

个人所能掌握的,不叫技术,顶多算技能,还是小技能。仍然是阿里的这位工程师小伙子,他的这种技能最大的好处,实际上仅仅是可以帮他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去。

如果面试顺利过关的话,他能获得跟原来级别类似的技术类岗位。但这里起到作用的,可不是他的个人技术,而是阿里的牌子、阿里给他的职位抬头、他本人的学历和综合职场素养。

技术到了当今,已经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大学里看得那些技术书籍,在具体某一家企业中的具体工作岗位上,根本不适用。

接着,你在这第一家企业中学到的某个岗位上的技术,能用到第二家企业中那个职位并直接上手的可能性,也极低。别老想着学个啥技术了,技术不属于个人,也不是个人能学得到的。

企业可以靠技术取胜,国家可以靠技术立国,但你个人靠技术立身,比较悬。

“学个技术”这问题,对于理工科毕业生来说,在他们毕业超过3年后,就不再纠结,也不再问了。只有工作不顺的文科生,会一直在想象中认为自己要“学个技术”,具体啥技术,她也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

“技术”,只是文科生一辈子的痴念,也是理科生毕业头三年的借口。

还有一些人,他们“技术”痴念太深,都30岁了,还在想“我得学个技术”。不仅如此,TA还到处告诉人“我要学个技术!”

你究竟想学啥技术呢?百度、谷歌、维基百科、Open AI,等等,都这么发达了,那么多技术,你想学就学呗!成天嚷嚷,自己却为何又不学呢?因为TA想学的不是技术,而是个人技能。

技能通过个人理论的学习,是学不来的,得深入实践才能掌握。跟技术不同,技能更在于熟练程度,所谓操作技能。

技术个人学不来,技能更侧重实践中操作,这句话大多数30岁的人是理解的,只是他们描述不出来。他们是怕自己30岁过后就碰到中年危机,这精力没放到正确的地方,就会总想着要去学点东西,怕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成天担忧。

技能,大多就是主要靠手脚勤快就能做的事,属于初级工程师和低薪职员,他们更适合20-29岁毕业不久的人去做。年轻人刚入社会初入职场,也需要锻炼,他们年轻,肯学,肯干,愿意加班,效率也高,吸收新知识更快,也更容易运用新技能。

你都30岁了,还去做机械设计,跟人家23岁的小伙子比谁绘图软件用得熟练?你35岁做财务,跟人家22岁小姑娘比谁更会快速收集和审核发票?你40岁该做高管了,你跟人家文员比谁打字更快?

只怕,你老婆在家抱怨、孩子嗷嗷待哺、父母一天天变老,你还跟人家小伙子一起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比谁更会做程序猿?

你做销售的,还长期驻外跟人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轻人,比谁对客户和项目进程更了解谁更能出差?

35岁还准备改行做设计师......

你那把老骨头,已经没有人家年轻人灵活,吸收新知识也慢,软件和器械的操作效率也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比人家陈旧,你确实性价比逐渐走低。

可见,技术属于团队,不是个人能学得到的;技能主要看熟练程度,更适合刚毕业的年轻人。那怎么办呢?

实际上,30岁后的人,也是可以靠“技术”吃饭的,你对技术原理的整体了解、对研发流程的熟悉、作为一个技术背景之人的职场综合素质,以及你管理技术人员的能力,包括你过往的履历、项目成就、上一家公司的职位抬头、圈子口碑,等等,这些都是你更有用的职业要素。

30岁开始,你要更侧重管理能力,不是让你亲自上阵,亲自做,你要做的是带兵,也就是增加管理能力。

30岁后你再跳槽,企业和社会是看你如何管理:管理采购员、安排程序猿的工作,让25岁的设计工程师加班并提前完成项目,提升部门整体业绩,协调各部门关系,接待外部客户,培训新人......而不是看你具体的技能有多熟练。

员工性价比=高质量劳动力/低薪水要求,30岁后的人,工资已经远比年轻人高了,你得增强管理能力,增加效率,任人唯贤,提高你这个劳动力的质量,才能维持较高的性价比。此外,你工资之外一般会有收入,还可以发展副业,可以投资理财,这也是你的优势,不像年轻人那样只有光光的工资。

最后,说下本质:学,是一个在中国非常廉价的动作,是人都能学习,要多么刻苦都有人愿意学,愿意悬梁刺股的人千千万万,排队能绕赤道几周,可见这学的成本太低了。

如果光靠学就能改变命运,就能笑傲职场,那这社会是不是太容易了点?

何况,等你30岁了,还想半途临时靠学啥技术来翻身,你是自己骗自己罢了。

0 阅读:2

凡波职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