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雁,真爱情深,千古传颂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9-05 20:47:55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金章宗完颜璟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的一个日子里,元好问与几位同县学子前往并州参加乡试。

在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位山民正在捕鸟。元好问与同伴上前询问,得知山民捕到了一只大雁,但因为不忍心看着它死去,他将其杀了。随后,一只雌雁飞回来,一直在头顶上盘旋哀鸣,他看见伴侣已经死了,最终撞死在地。山民深感悔恨,真的不应该杀了这只雁啊,于是向他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这两只大雁的凄美故事。众人深受感动,决定将其埋葬,并筑起一座小小的坟墓,命名为“雁丘”,以留待后来的文人墨客凭吊抒怀。最后,他们决定先吟咏诗词,纪念这两只情深义重的雁。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元好问在吟唱时,满怀深情。他一开始便向苍天、世人、同伴和自己发问,问道:“情是何物?”他自己的回答是,情是甘苦与共,相随相依,更是生死相许。然而,一对共同度过多个春秋寒暑、比翼双飞的情侣,突然间生死异路,成为了永别。活下来的那只无法承受眼前的打击,更难以忍受日后的孤独和凄凉。元好问为这只孤雁设想,它在空中盘旋时,一定在悲吟和泣诉:“它已经死了,我已经没有依靠,无论飞到哪儿,也只是独自一人。与其日后背负还不完的相思债,不如眼前随它一起去!”因此,你最终选择了殉情而死。这段话,虽然是从雁的角度设想的,但充满了元好问对孤雁的深切理解和同情,可以说是滴泪和血,痛彻肝肠!

在词的后面部分,元好问借鉴了汉武帝的《秋风辞》和楚辞《招魂》、《山鬼》等名篇的诗意,来描绘雁丘的凄凉环境。他描绘了当年汉武帝巡游河东(今山西,黄河在此南折),泛舟汾河,君臣宴乐的盛况,而如今却已沉寂无声,只有荒烟和远树依旧。这对恋人已经天人永隔,即使召唤他们的魂魄也已经无济于事,山鬼依旧在夜夜啼哭。元好问用这两个典故进一步表达,世间人事盛衰都会成为陈迹,唯有“情”字会永存于千古。清人许昂霄赞叹说,元好问的深邃情感如同绵延不绝的思绪,读之令人心生感慨,低徊不已。这是对孤雁殉情的赞颂,也是对元好问及其词作的极高评价。

同时代的人李治和杨果都有《迈陂塘》和元遗山的《雁丘》词。杨果面对雁丘,手捧元好问的词,仔细阅读其中的悲歌,泪流满面。他为遭遇灾难而殉情的孤雁设立祭坛,深情地吟唱:

恨千年雁飞汾水,秋风依旧兰渚。

网罗惊破双栖梦,孤影乱翻波素,还碎羽。

算古往今来,只有相思苦。朝朝暮暮。

想塞北风沙,江南烟月,争忍自来去。

埋恨处,依旧并州路。一丘寂寞雨,

世间多少风流事,天也有心相妒。

休说与,还却怕,有情多被无情误。

一杯会举,待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为尔酹黄土。

——杨果《摸鱼儿 同遗山赋雁丘》

这只幸存的孤雁,形单影只,每天都在痛苦地相思;而词人面对雁丘和吟读元好问词时很深的感受,无情的上天似乎故意与有情人作对,在萧瑟的秋天中,不断洒下凄风苦雨,更加增添了词人祭奠的悲伤。整首词读来缠绵悱恻,凄楚动人。

李治的《迈陂塘·雁双双》与元好问的原词可被视为双璧。

雁双双,正飞汾水,回头生死殊路。

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

摧劲羽,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

诗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

并付一丘土。 仍为汝,小草幽兰丽句,声声字字酸楚。

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树。

霜魂苦,算犹胜,王嫱青冢贞娘墓。

凭谁说与?叹鸟道长空,龙艘古渡,马耳泪如雨。

——李治《迈陂塘·雁双双》

上片主要描述了孤雁殉情的悲惨故事,采用了代孤雁代言的手法,口吻生动,将元好问词中的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李治认为,元好问将时事感慨、人间悲欢与孤雁殉情紧密结合,因此词作具有深刻的感情和深邃的意蕴,表达了对金王朝的忠诚。下片高度评价了元好问的原词,称其如“幽兰丽句”,清艳馨香,字字酸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最后,用元好问词中的意境,为雁丘营造出冷艳荒芜的氛围,并排比典故,抒发了诗人凭吊的感叹。据《元史》和元好问《年谱》,李治与元好问在金亡后开始交游唱和,因此李治的感叹不仅表达了元好问的“深心”,更注入了对金王朝的悼亡之情,比元好问原词更为深沉和悲愤。因此,近人况周颐称赞李治的和词:“托意甚大。

元好问《雁丘词》原唱,确实脍炙人口,当时年仅十六岁,已经崭露头角了。

在古时候,婚姻最为讲究的就是三书六礼了。三书是指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则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而大雁,就是这六礼中经常出现的重要角色。

据闻,当年南唐后主李煜迎娶小周后的时候,李煜委派执事官开始准备六礼议婚,其中第一道环节是纳采,采用大雁作为礼物。

大雁作为古代婚姻礼仪的象征,是因为古人认为娶妻当娶贤,注重妻子的品德。而大雁是一种具有团结精神和忠贞不渝的动物,符合古人对妻子的要求。因此,送大雁被视为一种寄愿,希望未来的妻子能够贤良淑德,像大雁一样撑起整个家的意思。大雁也象征:候鸟择居、顺应阴阳,以及人伦关系的忠贞不渝。

但遗憾的是,李煜与小周后的婚期恰逢候鸟迁徙季节,找不到一对大雁。有人建议用外形相似的鹅来替换,但被懂得礼仪的大臣反对,因为大雁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李煜为了婚礼有个好意头,坚持传令找大雁,但多日寻找无果。有些大臣建议明年再举行婚礼,但李煜无法等待,决定用白鹅代替。执事官奉命行纳采之礼,彩亭中放置着一对用红绸捆绑的大白鹅进行婚事,从此民间有了鹅礼代替雁礼的做法。

大雁专情,这个古老的浪漫传说,永远不会过。它们南北迁徙,始终如一,不论风雨霜雪,都不离不弃。它们的专情与忠诚,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真谛。愿每一个人的爱情都像大雁一样,始终如一,不离不弃。愿每一个人的幸福都像大雁一样,飞得高远,飞得长久。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