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承(ID:xicheng-edu)
作者 | 小玺君
编辑 | 小玺君
1688又有新动作。据相关媒体报道,阿里旗下源头厂货直销平台1688即将启动全面入淘计划。
准确来说,前期1688会在淘宝开设三家店铺,分别为1688严选淘宝店、1688企业自采天猫店和1688工业行家选天猫店。这三家店的商品均由产业带源头厂商直供,消费品主打“严选”,工业品主打“行家选”。
目前在淘宝App中,“1688严选店”“1688企业自采店”“1688工业行家选”均已上线运营。
并在店铺下端标有“1688官方直营”字样,店铺粉丝数在2万-11万不等。
后续这些1688的淘宝店会整合成一个类似“天猫超市”的频道,在淘宝推出1688贴牌的源头厂货。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
官方介绍,源头商家入驻这三家1688店铺后,不需要再在淘宝上重新开店。
而是通过半托管模式,与 1688 商量定价,1688 负责店铺运营,商家负责发货和售后。
看来B端和C端真要打通了。那1688为何此时突然选择入淘?1688接入淘宝对于商家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1688入淘,押注“平替”生意
1688入淘,实际上是消费者与平台的双向奔赴。
这两年,消费环境的分层及改变,让大批追求“平替”消费的C端用户涌入了1688。
1688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1688App的主动打开用户数量已突破历史纪录,用户平均年龄为25岁,女性居多。
1688买家数据 图源:1688电商圈
1688买家会员数高达2亿,B类买家数6500万,年交易额高达8000亿。
同期商家数量则突破了100万,其中,有60万是源头工厂,创下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工厂和年轻买家在加速涌入1688。
另一边,淘宝的消费群体与1688的采购人群的重合度也越来越高。
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在做淘宝的用户调研时,发现这两年有两类需求增长很快。
一类是品牌平替和大牌代工厂直供的需求;
一类是淘宝企业自采需求,他们对供给的丰富度、独特性、专业性和定制化要求往往较高。
以上两类需求恰好分别是1688严选和1688工业品的优势。
现今接入在B端和C端双栖发展的1688,于淘宝而言就是水到渠成了。
而从平台方面来看,流量内卷的大环境下,淘宝也迫切需要1688这张“性价比王牌”。根据阿里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财报,上个季度中,淘天集团的收入为1290.7亿元,同比增速仅2%。
这部分收入主要由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等组成的直营及其他收入和中国批发商业收入增长带动。
而中国零售商业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显然,淘宝天猫在吸引商家广告投资意愿方面正经受考验。
就在几天前,拼多多也发布了新一期季报及2023年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一共斩获2476.39亿元的营收,与上年同期1305.58亿元的营收相比增长90%,差点实现翻倍。
对于去年营收实现大幅增长一事,拼多多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在线营销服务和交易服务收入的增加。
“五环外”的拼多多威胁渐渐逼近,老对手京东、新对手抖音,今年在内部也强化了价格力的战略任务。
对于淘宝来说,很难不焦虑。
这一点从之前淘特商家的回迁也能窥见一二。
不久前淘特商家要回迁淘宝时,官方就对外回应过,将深耕下沉市场的“特价王”召回合并,是要担当重任,力挑大梁。
简单点说,就是淘宝与淘特要从以前的“分兵作战、独立阻击”,转变为“联手抗敌、各司其职”。
但仅靠淘特,淘宝似乎觉得还不够。
那阿里旗下还有谁能正面对抗拼多多呢?
带着质价比标签,也服务C 端用户的1688,无疑是最合适的“新王牌”。
两大平台联手出招,电商卖家迎来机遇与挑战
当然,引入1688内的商家资源进入淘宝,于平台和商家而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然都不会少。首先,借力资源整合,促进双方平台互利共赢。
据1688 内部人士对外透露,此次1688入淘并非是为了卖货。
而是测品,孵化出超级单品,变成 1688 数字供应链的商品,进入全网销售,让 1688 从全网源头变成新品源头。
在外界看来,两大平台联动,共同塑造良好的电商生态,更有利于重塑整体竞争力。
其次,是平台流量有望迎来新一轮爆发。
此次1688入淘,将丰富淘宝在低价商品的供给能力,给消费者带来更具质价比的商品、更顺畅的服务体验。
对于追求“低价高质”的用户来说,淘宝今后会是一个十分具有竞争力的选择。
再者,两大平台合作,商家也将迎来新机遇。
借助淘宝平台流量和运营优势,1688厂商可以直面消费者,获得更多曝光,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同时,也会为淘宝中小商家提供更加直接、更加高效的货源渠道,从而大大降低商家的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不过,1688商家入淘,给平台和商家带来的挑战也不小。
目前市场争论声音主要在于,零售与批发的运作模式不同,1688在C端起步也较晚,1688商家入淘,在履约、运营、售后方面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还是个问号。
而且两大平台还在战略磨合期,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虽不易,却可期。
“平替”生意这块肥肉,长远来看仍具有巨大潜力。
想要吃到这波市场红利,还需要平台和商家进一步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