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玄宗处死了太平公主的所有儿子,唯独没有处死次子薛崇简?

念桃说历史 2024-01-22 19:26:14

中国封建社会从秦朝开始,到后来的清朝结束,期间经历的朝代很多,其中唐朝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同时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时期,这一点从当时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唐装等都可以体现出来,甚至现在的西安仍然具备当年长安城的古朴气质。

或许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让唐朝太过繁荣,人们大都只记得唐朝的繁荣,忘却了它始终也只是一个封建时期,除了繁荣的社会表现之外,同样也会出现诸多问题,比如武则天代唐朝,玄宗后期的安史之乱,群雄割据的局面等等,都是十分严重的现实问题。

多次大事件中最严重的一点,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之间权力意见分歧而引发的斗争,为此唐玄宗狠下心来将姑姑的女儿和儿子全都杀死,尽管对方是自己具有血缘的表兄妹也毫不心软,但唯独放过了次子薛崇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太平公主其人

太平公主基本堪称是唐朝时期最著名和最特殊的公主,并且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性,不仅因为她是家中唯一的独生女,更重要的是她的父母都是皇帝,父亲李治,乃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钦定的太子,也是后来大唐江山的接班人,这代表着她公主身份的名正言顺。

至于母亲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尽管在李治时期武则天尚且还没有掌握大权,但和皇帝的关系却十分要好,这不仅让武则天在当时凌驾于后宫之上,也为后来独揽大权埋下了伏笔。

之后武则天为了斗倒皇后,扫除自己后宫之中的阻力,不惜亲手掐死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

这便让太平公主变成了武后和高宗的唯一骨血,李治正是爱屋及乌,所以对其十分宠爱,而武则天则是将对大女儿的愧疚化为宠爱倾注在太平公主身上。

但在当时的唐朝,与少数民族和亲是经常有的事情,吐蕃作为和唐朝关系较为紧密的少数民族,就曾在这一时期请求和亲,并且明言要与太平公主和亲,但对其十分宠爱的武则天并不想就此将女儿远嫁,但又无法直接拒绝吐蕃方面的请求。

所以便直接下令修建了一处道观,并让太平公主以祈福之名进入其中成为道士,这种现象在唐朝时期是十分常见的,但时间长短都是由皇帝说了算,并且这样做,就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出嫁的问题,于是武则天便用这个理由拒绝了吐蕃一方的要求,将太平公主留在身边。

这样的时光并没有多长时间,因为作为唐朝的公主即使没有被派去和亲,到了一定年龄也需要婚配嫁人。并且这次指婚,乃是太平公主自己要求的。

她通过身服紫,头戴冠,翩翩而起舞的方式告诉武则天,是时候给自己找一个人家了,最终在一番抉择之后,李治最终选择了士族薛家之中的薛绍,这其实有自己的多重考虑,首先薛家算是皇亲国戚,因为薛绍的母亲本身就是太宗皇帝的女儿。

算是李治的平辈,双方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根本不用担心联姻之后会造成一方势力的过度膨胀,因为就算没有此次联姻,薛绍也应该称呼李治一声舅舅,所以这次婚姻,基本算是权力的整合与共同膨胀,也是亲上加亲。

二人很快举行了婚礼,场面之隆重前所未有,因为大门比较窄,高宗甚至拆掉院墙,赦免所有囚犯来为太平公主的婚姻让道,足可见对其之宠爱。按这种情况来算,到了李隆基这一时期,应该对自己的姑姑敬重有加,但后来为何又走向敌对呢?

两次政变的影响

太平公主在早年受到的宠爱,来自武则天和李治,当时的武则天尚且还不是皇帝,但后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高宗皇帝在晚年的时候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基本没有了临朝理政的能力,国家大事的处理和决断权很快被武则天全权掌握,并大有替代的意思。

这种外戚对朝廷权力的蚕食自然会引起诸多人的不满,以至于在不久之后还引起了唐朝旧臣的反抗和针对,但这些举措就像是投石入海,除了能在平静的湖面上掀起一阵波澜之外,没有什么其他大作用,武则天因此提高了警惕,加紧对唐朝宗族的进一步削弱。

后来,当时尚且是唐朝皇室之一的李隆基忍无可忍,决心通过一次政变重新夺回唐朝宗族的权力,但人算不如天算,这次事件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数,710年唐中宗突然病故,虽然没有实权,但他的驾崩也算是造成了国中无主。

恰逢此时,在新皇帝的认定方面,太平公主和韦氏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前者私立温王为皇太子,皇后可以直接参与政治事务,这件事情后来被韦氏知晓,后者认为太平公主私自做决定,不问叔嫂,是十分无礼的表现,所以站出来反对。

在这次事件之中,李隆基其实是站在姑姑太平公主这一方的,因为他们始终是李唐皇室的后代,韦氏则不同,她是当年武则天一方的人,并且从行事作风来看,和当年的武则天十分相像,所以引起了二人忌惮和担忧,所以这场政变因为中宗的去世而提前发动了。

最终在玄武门处,韦氏的势力被全然扫除干净,当时太平公主所说的温王重茂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他依然是没有实权的,只是由外戚掌控转变为由唐朝宗室操纵,这次政变之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有同样的目的,但第二次则不同。

此后发生的先天政变,乃是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决裂的直接原因,当时是李旦在位,太平公主仰仗自己功高,经常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处理和抉择上,后来事情逐渐失去了控制,太平公主甚至可以直接掌握朝中大小官员的升迁降职和任免,隐隐凌驾于皇帝之上。

身为皇帝的李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逐渐扶持太子李隆基,试图用这种方式实现双方之间的平衡,早年的太平公主眼见李隆基尚且年幼,所以不认为这个太子对自己有什么威胁,但随着其能力的不断展现,终于引发了太平公主的担心。

不仅早朝廷之上针锋相对,太平公主还派出眼线去监视李隆基的日常行为,这让李隆基感到十分不安,李旦为了避免事情再次发生变化,选择尽早传位给李隆基,尽管是这样,太平公主依然不肯罢休,利用李旦的遗留权力染指朝政。

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朝中结党营私,私自组建自己的势力,企图对新继位的唐玄宗李隆基进行加害,就连下毒这种卑劣的手段也用上了,既然生命已经受到威胁,玄宗也就顾不得血肉亲情了,最终听从了臣下的建议,以太平公主叛乱为名开始清除朝中势力。

唐玄宗所采取的方法是多面开花,首先是朝中,唐玄宗先发制人,命令自己的心腹之臣拿下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党羽和眼线,随后调用禁军呈包围之势,将朝中企图逃跑的残余势力全都包围,尽皆诛杀,即使是尸体,唐玄宗也没有放过。

事情的正主太平公主在事发之后选择逃走,藏了起来,直到三天之后才再次现身,现在的她已经是大势已去,孤家寡人一个,最终被唐玄宗赐死,仅从后果来看,太平公主的家人总计被赐死十余人,子女后代全都死亡,唯独薛崇简一人被赦免。

原因之所在

从这次事件来看,太平公主的行为已经被定性为造反,不少参与者都被处死并株连,对于太平公主这个始作俑者来说,连坐九族是正常的处理方式,但唐玄宗却选择对次子薛崇简网开一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一问题,依然要从两次政变来看。

在唐隆政变的时候,不仅是太平公主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子薛崇简也带兵前来支援,对那个兵马武器就是王牌的时代来说,薛崇简的带兵到来可以省去诸多麻烦,也为政变的成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第二次政变之中,薛崇简的举措同样被李隆基注意到了。

早年薛崇简之所以赞成发动唐隆政变,是不想唐朝的权力落在韦氏手中,但之后母亲太平公主的表现,无疑就是第二个韦氏,所以薛崇简同样十分反对这种做法,还多次对母亲进行劝导,但太平公主一直执迷不悟,数次责备惩罚薛崇简。

太平公主的对立面,成了唐玄宗赦免薛崇简的重要原因,所以他才能在母亲造反的罪名之下侥幸存活。

重要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对于薛崇简并不是表面上的饶恕,在后来还直接对他“赐李姓”,这是唐朝皇族的至高荣耀,只有在外作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才有这样的殊荣,所以足可见李隆基对薛崇简的重视,饶恕他也是十分正常的。

0 阅读:0

念桃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