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职场是为江湖,那么营销界大概相当于江湖里明教盘踞的光明顶,包容性极强也内乱不断,精英辈出却也似群魔乱舞,既有诸多成大事者从这里走出一统江湖,又有更多的边缘化人物逐渐隐没,油滑成性的面目可憎者更不少见。江湖已足够凶险,这个地界的险恶更胜一筹,所谓“仁者无敌”此间绝对行不通,其所独有的激烈竞争和不断上演的成王败寇的故事,不过只是正常的特征和现象罢了。
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和营销人的主业——“营销产品”并重的,是“营销自己”——营销人得想法把自己打造成“名优产品”,进而化为职场上的定海神针。这往往需要花费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以技巧去万千同行竞争,在成功与失意间找寻平衡,且将努力和坚守进行到底。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就是看不到混不出头的倒霉蛋们的艰辛,眼里只有头领们笑傲江湖的快意,问题更在于,营销人大都是野心勃勃之辈,他们一入行就打定主意要成为主角,搅乱一方天地,继而成就自己的传奇。于是,如何制胜有道,成为营销人学习力的重点攻击方向。
国内国外的营销大师级人物多如牛毛,应了早早有人下定的结论:“营销无处不在”,连一些演艺圈的明星们也深谙此道。上世纪50年代,在著名导演伊利亚·卡赞的一次聚会上,有个青年人没有正装出席,反而穿着一身略显邋遢的牛仔T恤大摇大摆地出现,若不是他同时手牵了一位大美妞入场,与会者大概会把他当成来维修水管的工人驱逐出场。在成功靠美女同伴吸引了全场目光(当然包括聚会主人、导演卡赞)后,这个身材高大的闯入者兴致勃勃地吃了一大块牛排,又吞下一杯热牛奶,这才心满意足地从油迹斑斑的牛仔裤屁股兜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台词,即兴演绎了几段。
然后?没有然后了,这个叫马龙·白兰度的家伙就凭这次聚会的惊艳(抑或该称之为“惊悚”)的表现获得了导演伊利亚·卡赞的青睐,出演了舞台剧《欲望号街车》的男主角,彼时的好莱坞著名美女费雯·丽是女主角,就此他星运亨通,横扫影界。
别忙着下结论说马龙是个踩了狗屎运的莽撞汉子,他这整套“表演”颇具匠心,携美女同伴出场成功Hold住全场,一身邋遢装正是剧本演绎所需,大吃大喝的好胃口暗示其一点都不怯场,即兴表演则是亮出了真家伙,抑扬顿挫的台词演绎瞬间就抓住了导演卡赞的心。若干年后,为高盛、摩根大通证券、迪士尼、思科等大公司担任领导与沟通顾问一职的美国老奶奶佩姬·克劳斯女士为这种营销术下了论断:“秀出自己是你个人的责任,你必须让人家知道你是谁,以及你能做,并做了些什么事儿。”
其实老马龙的营销术倒真的很容易复刻,“不辞长做营销人”的老手们也总是有办法整出几个代表作来吓吓新入行的菜鸟。他们心中的忐忑在于如何自始至终保持对局面的掌控力和永远高出一线的竞争力,常胜将军并非没有,但在营销界绝对属于稀有品种。这就需要营销人的适时选择——是专精一门?还是纵横捭阖、互为贯通?就好比挖井,十年挖十口井,井井都出了甜水,或者干脆十年挖一口井,先出水,后出油,出个金矿也大有可能。两者究竟谁更收获得多些,众说纷纭,无法论断。
但是,不管选择哪条路前行,亦有大师级人物对着后辈人感慨——“千万别把自己封闭在窄小的圈子里,整天与不及自己者为伍,少了惊心动魄的跌沓起伏,也势必少了奋力拼杀伟业将成的快感。”这并非前辈赠你迷魂汤,事实上,营销人若失去了不进则退的心境,和街边小贩又有何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