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朱氏皇室遭受到的首次灾难,是在一次农民的起义中,被一次又一次地残害。
到了明末,由于积怨已久的农人与地主的冲突,终于在天启七年发动了一场大叛乱,这场大叛乱终于终结了大明王朝,朱家人被残害殆尽,只剩下寥寥几人。不久之后,他们就面临着一次新的灾难。
那时,满族人在边陲地区兴风作浪,想要取代朱氏王朝,从而获得中原这块辽阔的土地。朱氏皇室幸存的成员,大多都是在这一次的战斗中,英勇就义。最后,在经历了两次惨烈的大灾变后,勉强存活下来的朱氏皇室,日子过得越发艰辛。
据史书所载,明朝末年和清初政权更迭时,有少部分皇室子弟,诸如:朱慈烺,朱慈炯,永王朱慈照,以及其他的一些崇祯皇室子弟,首先被李自成带领的农民的起义所擒,押往北京,等到满清占领北京之后,便在战火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便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行踪,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是生是死,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剩下的大明皇室成员,为了保全自己,也为了逃避清朝的处死,不得不改头换面,有的四处漂泊,有的躲进深山老林,过着举步维艰的日子。
比如,八大老祖就是宁藩的人,在大明覆灭之后,八大老祖就放弃了自己的姓,然后,他也跟着朱元璋一起,成为了一个僧人。劫后余生的朱耷,为表示自己没有忘记大明后裔的身份,暗中将明朝覆灭的日子做成一朵花,并将其印在自己的画卷上。
安昌失守,安昌郡王一脉逃到浙东,还想要再打一场。安昌郡王在舟山大败后,就被处死,从小跟着母亲逃跑的长子,为了逃避清朝的刺杀,两个人跑到杭州杭清宫出家,后来又跑到松江,在一座废弃的寺庙里生活。
只是因为他手里拿着安郡王的印章,所以,尼姑庵里的和尚将这件事情泄露出去,最后,安昌王的大儿子被朝廷抓了起来,尼姑庵里的和尚也因为这件事情而死去了几百个。
不过,也有一些皇亲国戚,为了保住自己的血脉,不得不臣服于满族的治理。
在抗战初期,曾有鲁王朱常淓效忠于清朝,但次年在北京被清朝处死,后人不知所踪。后来投降的,则是那些逃往台湾的,郑成功在击退了荷兰之后,便将台湾作为了自己的大本营,对那些想要投靠他的大明皇室成员进行了特殊的待遇。
在郑氏家族中,皇室成员都得到优待,数十年来,他们都在台湾安居乐业。
但到了康熙22年,施琅率领大军占领了台湾,郑氏王朝也就归顺了大清,于是,大明皇室也就跟着被抓了起来,成为了大清的附庸,。
据说,施琅一踏上台湾,就把皇室成员的家书和印章全部没收了。自从台湾被占领,满洲帝国就彻底统一了,因为局势稳定,所以康熙并没有对这些人赶尽杀绝,而是将这些人全部留了下来,以示自己的仁慈。
后来,清朝迫使这些人向内地迁移,先后在山东、河南等郡县定居下来。因此,这一支的皇族血脉就一直延续至今。
台湾沦陷后,宁靖王朱术桂再也不愿苟且偷生,便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膝下无后,只有一位七岁的益王儿子朱俨珍,被他收为义子。朱俨珍被清朝逼迫回国后,便定居于开封杞县,其子孙便以此为家。
据记载,明朝灭亡后,宁藩的一些皇族,依旧生活在江西,至今仍为江西朱氏的一个主要分支。
每一次的朝代交替,新的朝代,都会将老的皇室成员,全部处死,但却从来没有一个朝代,如满清一样,仗着自己的外姓身份,得不到汉族的承认,再加上心中有愧,对于前朝的皇室成员,极为忌惮,不断地对大明皇室成员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杀戮,对于凤阳朱氏来说,这种杀戮,甚至要远远超过了农民的起义的惨烈和恐怖。
一直到康熙年间,清朝政权认为自己的地位更稳固,局势才有所好转。康熙七年,康熙皇帝下令:明宗室中人,若有隐居深山老林,则可归故土,若有隐姓埋名,则可改其本名。康熙皇帝二次南下时,还到南京拜祭朱元璋的陵寝,并命人寻找明代子孙,以维持朱氏宗族的祭祀。
然而,由于清朝前期“大清洗”的残酷,此次访察未能取得什么成果。
康熙二年,皇帝正式遣人进入京城访察,寻得明朝皇亲国戚朱志琏,赐其为正白旗,赐其“一品侯爵”,主持明孝陵的春秋祭,自此,明朝皇亲国戚,成为满族子孙。至此,这些大明皇族子弟,终于从苟且偷生的状态中走出,回归到了正常的百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