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的“武”,就是他在位期间对外征战的具体表现,他的左膀右臂则是两个“汉”,一个是卫青,一个是霍去病。
卫青:卫青是一名优秀的统帅,他的第一场战役,让整个汉朝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战役中,卫青的军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不过,这场战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而是在对方的地盘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李广虽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将军,却并没有立下太多的战功。他所熟知的那种战斗方式,现在已不复存在了。
大将军卫青:首战之时,为何卫青立下最大的功劳?前两个纵队,虽未失陷,稍经小攻即撤,此乃敌军之地,恐遭包围,恐遭歼灭,既为老兵,恐失之兵,但经多次战斗,已习于此法,故获胜者也。卫青的目的和想法,就是要让对方无法南下,只要能够发现对方的主力军,哪怕损失惨重,也能够战胜对方,于是他决定继续前进。
河西之战:这一场战斗,是卫青最擅长的一场战斗,改变了匈奴人的战斗风格,在卫青的攻击下,匈奴人不得不做出反应,河西之战,才是这一场战斗的关键,因为这一场战斗,不管是人数,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汉赢了,那就是十年的太平,如果匈奴赢了,那就是旧的战事了。河西一战之后,匈奴人不得不退守漠北,这样的情况让卫青有些措手不及,毕竟他已经习惯了与敌人交手。而卫青,则是彻底地改变了与匈奴的战争,从守势转为了进攻。
【长安少爷】:霍去病是个青春,英俊,有钱,有魅力,有气质与其舅舅不同,其幼年的日子也算不错,又得了汉武帝的恩宠,可谓是信心十足,其从军之路,也就是在战败之时。自从河西一役大获全胜之后,与匈奴的战争就从正面战场转移到了远程战场,他手下的士兵都是一些将军的儿子,他们的身手都很好,也很有血性,所以他才会在长安横行无忌,很快就会迎来自己的第一次战争。
《带兵打仗》:这一次,从霍去病的表现来看,匈奴人的战斗力大不如前,不过匈奴人也是够倒霉的,先是擅长防守的李广,后来又是卫青,最后又是霍去病,三位大将都没有休息过,天佑中华。最大的成就并不是消灭了太多的敌军,而是让北边的匈奴人明白,北边的朝廷已经不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了,而且北边的军队也改变了策略,所以他必须要先了解北边的情况,然后才能对他进行嘉奖。
酒泉:自从张骞回来之后,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匈奴人的实力,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削弱他们的实力,这一次,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他们的大军引开,而我们的舅舅,就是酒泉城的名字,也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他们对我们的掌控,缩小他们的地盘。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计划竟然成功了,而且还展现出了他的“长途跋涉”能力。
封狼居胥: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双方的兵力都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与单于交手的主要力量,霍去病的兵力比卫青要强大得多,为何他们一听说卫青遇到了大统领,立刻就想要撤退,一来是担心卫青的兵力不够,二来是担心单于会被击溃,没有了进攻的目的,怎么能继续战斗呢?可是霍去病却晓得这一仗的目的就是要让匈奴人不敢南下。至于封狼居胥,则是为了削弱他们的斗志,让他们心灰意冷。
中国的史册上,没有了他,汉人的文明就会少了一份气魄,一个大国的文明,不仅要靠文学,还要靠武力,没有武力,就是阉人,没有文化,就是野蛮人。如果不是霍去病,地理教师怎么可能给我们讲解酒泉,如果不是霍去病,语文教师怎么可能给我们讲解古诗,如果不是霍去病,我们拿什么来做榜样呢?
青年强大,国家强大那么青年如何能称为强大?可以说是雄心壮志,才干也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周总理十几岁的时候就是“为了中华的复兴而学习”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小的孩子,他就是一个很小的孩子。中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才干卓绝的年轻人,中国岂能不强大?霍去病年轻之时,曾说过‘胡人不除,何为国’,三次征胡人,赐给胡人一头狼,难怪胡人会被逼到绝境。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怎么可能在中国的史册上默默无闻?年轻人没有偶像,自然会有新人顶替,那些坏人指责他们实力弱,难道不是他们的错吗?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