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之——江西宜黄牯岭山下:国营利群机械厂(9327)

高明野懂科技 2024-03-14 03:56:22

“大三线”、“小三线”这类名词随着时间的流逝鲜有人提起,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三线”,“三线建设”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为了应对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我们的军事威胁而做出的一项国防工业建设,它从1964年开始,1980年结束,当时我国的核心工业都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以及华东沿海地区,而这些区域都处在苏军、美军直接的威胁之下,为此毛主席在1964年做出三线建设的决策,将边疆和沿海划为一线,川、黔、滇、陕、甘、宁、青、豫西、湘西、鄂西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划为三线,二线在一线和三线之间。当时大量一线的骨干工厂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到三线地区,三线建设加快了西部的工业发展,同时也在三线地区建立起稳固的战略大后方。

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为部属项目,集中在三线地区建设,而小三线是省属的项目,毛主席结合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提出每个省都要建立自己的三线,发展省属军工业,这样如果发生战争,每个省可以做到“省自为战”,小三线军工主要生产步枪、中小口径迫击炮、轻机枪、手榴弹、子弹、引信、炸药等产品,可以满足营、连级别的装备。江西是华东面积最大的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区的后方基地,江西虽然不是大三线的建设区域,却是小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江西的小三线主要建在赣西吉安、宜春等地。

1965年初,江西省动员11个设计院的1000余名设计人员负责省内的三线工程设计,同时从15个建筑单位抽调4500余名职工组成专业的施工队伍,另外从各县协调3万余名民工参与江西省的小三线建设。1965年7月,华东局、江西省国防工办决定建立一个迫击炮厂,经过多地的选点勘测,最终厂址定在宜黄县凤岗公社官仓村的牯岭山脚下,厂名为国营利群机械厂,军工代号9327 。

1966年3月,国营利群机械厂破土动工,利群机械厂的建设得到来自全国众多兄弟厂的鼎力相助,南京晨光机器厂(307)支援了大批优秀骨干技术人员,内蒙古一机厂(617)主要支援干部,另外四川陵川机械厂(167)也支援了很多骨干职工。建设初期,条件异常艰苦,职工们住在席棚子里面,喝的是稻田和小溪中的水,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太阳还没有出来就已经开始工作,虽然劳动强度很大,但没有人有怨言,因为他们要和敌人抢时间,在所有建设者们的努力下,钣金车间、机加车间、总装车间、设备车间、工具车间、动力车间先后建成,1968年基本完成建设,随后开始试生产。

国营利群机械厂的主要产品为67式82毫米迫击炮,该炮非常轻巧,全炮仅重35千克,其中炮身13千克、炮架10千克、座钣12千克,炮长1220毫米,可以发射榴弹、照明弹、烟幕弹、燃烧弹等,最大射程3040米。利群厂附近的半山腰处设有靶场,每一个批次产品出厂前都将进行试射,试射过程中会有军代表和技术人员参与。

国营利群机械厂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为正团级单位,职工们每天听着军号声上下班,广播喇叭遍布厂区的各个地方,随着利群生产步入正轨,厂区建设也开始完善,建成厂办大楼、职工宿舍、职工食堂、俱乐部、招待所、灯光球场、商店、澡堂、邮电局、粮站、职工医院、幼儿园、子弟学校等。利群机械厂附近还建有两个小三线厂,分别是惠民机械厂(9342)、星火机械厂(9344),这几个厂经常在一起搞一些体育、文化交流,很多职工还是老乡,因此几个厂关系很好。

1979年1月,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结束敌对,国际形势发生转变,1980年我国结束三线建设,进入全面的经济建设,三线军工企业进入“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阶段。国营利群机械厂凭借军工优势,进军纺织机械行业,为了便于发展,于1996年整体搬迁到抚州,新址位于今天的迎宾大道与金巢大道交汇处,搬迁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不久企业破产,2002年7月18日利群厂被收购成立民营企业江西利群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如今的国营利群机械厂老厂区当年的建筑基本被夷为平地建成公园,位于抚州的新厂区附近也被开发成住宅区,仅有部分职工住宅楼还在,利群机械厂的资料非常有限,仅整理此文献给老一辈利群人以及所有参与三线建设的军工人,正是他们当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革命情怀,铸就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也将继续引导后人勇往直前,报效国家。

0 阅读:1

高明野懂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