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69岁,主诉:10年前因心悸而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久治不愈。近因工作繁忙、劳累,心悸加重诊治。刻诊:心悸,心慌,胆怯易惊,失眠多梦,恶寒,手足不温,时时汗出,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虚。中医辨证:心阳虚损,肾阳不足。治疗原则:调和阴阳,固摄心肾。治疗方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10g,牡蛎10g,附子10g,五味子12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手足转温,心悸减轻,又以前方适当加减变化治疗30余剂,诸症悉除。心电图复查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心肾虚寒失精证的代表方,王旭高亦言:“此为心肾不交,精伤气竭,神不敛藏之证。
桂枝汤外感用之能祛邪和营卫,内伤用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收敛其浮越之神,固摄其散亡之精。”根据仲景所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常用于治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等病,然《外台秘要》所引《小品方》龙骨汤(即本方),则言其主治“诸脉浮动而心悸者”,说明本方对于心脏疾患尚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使本方的治疗范围又有了扩展,究桂枝加龙骨牡蛎能用于治疗心悸,是因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不仅能调和营卫亦能交通心肾。经云“心者主营卫”“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调其营卫,使血脉有所资也”。这说明了心的功能与营卫的协调有密切关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能主治心阳不振,营卫不调的心悸。根据此患者心悸、胆怯辨为心阳虚,再根据手足不温,腰酸辨为肾阳虚,以此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补心肾,调和阴阳,加附子温补心肾,五味子益气敛阴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功。
论:本条医案诸症,有手足不温,就知道阴阳不交了。心动过速,是阳火拔根,胆怯易惊,就是惊恐,寒水下陷也。人老体衰,生气不足,则升气不足。桂枝龙牡汤,能交通心肾,交济阴阳,使阴阳相得也。调和营卫,是解表之义。而治虚劳,也是交通表阳与里阴,使阴相得也。而仲景诸方治病,皆是取阴阳相得之义。所以仲景方,皆是神方。中医的核心方。胆怯,实际为恐惧的症状,肾主恐,恐则伤肾,恐则气陷,陷于寒水也。而惊惕,才是胆经不降,胆木拔根的意思,是胃气不降,胆木拔根。而心悸,肝木不升,郁陷而上冲的病理。
心阳虚证,心之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所引起,临床以胸闷胸痛,心悸冷汗,恶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心悸、胸痹、奔豚气及西医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
心阳虚证多因素体阳气不足,或发汗、攻下之品用之太过,骤损心阳而致。心阳虚证常由心气虚证发展而来,以心气虚表现为基本症状,常见心胸憋闷,甚则胸痛,心悸,恶寒肢冷或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淡或青紫,苔白,脉沉弱。由于心阳受损,不能温煦肢体,故见畏寒肢冷;阳虚则生寒,寒凝经脉,心脉痹阻,胸阳不展,所以又见心胸憋闷,或作痛,甚或口唇指甲青紫,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弱等虚寒之象。因汗为心液,若心阳虚进一步发展到心阳暴脱,不仅心液随之外脱,而大汗淋漓,肢体温度亦由寒凉变为厥冷,以致影响肺主气、肾纳气的功能,出现呼吸衰微;更因阳气虚脱,精神随之涣散,而致神志模糊,甚则昏迷,脉微细欲绝,呈心阳衰亡之象。由于心阳本于肾阳,所以互相影响:肾阳虚衰,水气凌心时,可致心阳亦虚;而心阳虚亦能损伤肾阳,出现尿少、水肿等症。
心阳虚证治宜温通心阳,常用桂枝甘草汤合人参汤。若心阳暴脱,急以参附汤之类回阳救逆。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白,或有自汗,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
机理分析:本证以心悸及阳虚证为辨证要点。心阳不足,心失所养,故轻则心悸,重则怔忡;胸阳不展,故心胸憋闷气短,温运血行无力,心脉痹阻不通,则为心痛;阳虚失于温煦,故见畏寒肢冷;功能减退则神疲,卫外不固则自汗;运血无力,血行不畅,故见面白或面唇舌青紫,脉弱或结代;舌质淡胖,苔白滑,为阳虚寒盛之象。
剂量毫无章法,胡乱篡改剂量,好好学习吧
手足不温,不代表就是阳虚症,而脉虚就是阴血不足,重在补阴血。宁可用小柴胡汤,也不能用桂枝龙骨牡蛎汤。阴血亏虚,手足怎么能温了?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