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阵地战、夜战、反包围、歼灭战都很擅长,可以说是国民党名将,可是这样一位名将主却在解放战争期间没有什么作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王耀武作为不大,无非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实力不足
王耀武在抗战胜利后任山东省主席,绥靖区司令,听上去名头唬人,实际上只掌握了约十余万人的野战力量,其余的是地方保安部队或者曲线救国的伪军,既不可靠、战斗力又弱。
而王耀武却要用这些兵力负责济南周边24个县城、青岛鲁东地区(48年1月前)及山东省主要铁路线的安全,平心而论,这点兵力守城尚且艰难,更不要说全军出击、野外作战了。
而且就算仅有的几个野战军也是难堪大用,第十二军和第十六军是东北军和赣军出身,本非嫡系,装备差、素质低、战斗力弱。
王耀武自己打造的嫡系部队、亲信将领是一个没有,面对不同系统的部队,整合起来十分艰难。
因此,王耀武实力有限,无法有大的作为。
第二、职责有别
王耀武虽是山东的党政军一把手,但军权非常有限,第二绥靖区最大时也只能包括济南附近及胶东地区,兖州以南都不是王耀武的绥靖范围。
后来干脆青岛及鲁东也被剥离,王耀武专门负责看守济南附近24个县,王耀武在军事上主要的职责就是打通铁路线并做好要地防御。
相应的,在对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时,指挥权从来没有交给过王耀武,薛岳、陈诚、顾祝同、范汉杰等都主导过对山东的进攻,他们可以直接指挥王耀武所属的部队,如李仙洲、李弥等,而王耀武在里面基本没有话语权。
第三、派系掣肘
派系林立是国民党的传统艺能了,王耀武也面临着这个问题,蒋介石给王耀武配的副司令是李仙洲,黄埔一期生,年龄大王耀武十岁,资历老,在莱芜战役的关键时刻就不听命令,没有尽早撤退。
在具体战斗部队上,所属各部队也是派系复杂,除了前述杂牌队伍,还有整编四十六师是桂系的部队,师长更是卧底。
第九十六军的军长叫廖运泽,这个名字熟吗?他有个表哥叫廖运周,淮海战役阵前起义的师长,廖运泽参加过南昌起义,同许光达(开国大将)搞过暴动,其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愿意出来当军长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起义的,这样的部下怎么用?
第八军李弥部倒是嫡系精锐,但一向桀骜不驯,部队长期驻扎胶东,自己从一个军发育成一个兵团三个军,为发展自己实力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在陈官庄被围的最后时刻,还坚持向杜聿明讨要番号,以收容其他部队扩充自己实力),堪称嫡系中的军阀,王耀武使唤不动。
54军阙汉骞部是陈诚的土木系的嫡系部队,也不是王耀武敢染指的,算来算去,李耀武手下唯一能信赖的,只有跟自己有点渊源的七十三军。
试想一下,在王耀武的位置上该是多么绝望,你的副手资历老、脾气硬,听不听你的看心情,你的手下要么是草包,如十二军,出门打仗得给他后面派一支部队当监军,否则分分钟垮给你看;要么是刺头,一心保存实力、发展自己;要么是卧底,随身准备说声我是好人。王耀武就是个光杆司令,能有什么办法。
第四,队友太猪
在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王耀武指挥部队打通了津浦路,占领了兖州,打通了胶济铁路,攻占了周村、潍县、高密,这些基本已经是王耀武现有兵力下的极限了,而这种扩张势头在莱芜战役后就被终止了。
按照陈诚命令,1947年2月,山东剿总副司令李仙洲率第46、第73军先一步集中到了莱芜,准备南北夹击华东野战军,王耀武认为莱芜地区易被伏击,要求不从这里走,但陈诚拒不同意。
华野放弃临沂后,国民党都认为解放军要完蛋了,只有王耀武有不同意见,认为华野主力未损,而是要趁机偷袭李仙洲,并绕过蒋介石、陈诚向部队下达了撤退命令,但又被陈诚否决,强令李仙洲继续南进。
即使到了最后时刻,李仙洲已被包围,王耀武亲自乘飞机到莱芜上空观察,判断莱芜城小,粮弹缺乏,难以坚守,遂趁吐丝口镇还没有被共军攻占之时,命令李仙洲立即放弃莱芜经吐丝口镇后撤,但李仙洲拒绝了这一命令,最后挽救命运的机会也失去了。
王耀武事后说:“5万多人,不知不觉三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呀!”从莱芜战役过程来看,王耀武从始至终的判断都是正确的,但有什么用呢、上司队友都是猪,属下还一堆卧底,神仙来了也没辙。
从根本上来讲,王耀武就是不被蒋介石信任,所以剥夺了自己的核心部队和基干亲信,明升暗降调到了一个官大职小的位置上,周围还掺满了沙子,这种情况下,就不要指望他有什么作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