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电池新规:新能源汽车报废电池需“回家”,生产国负责到底

小风谈史 2024-09-15 14:46:52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还记得欧盟《电池法》吗?

该法案的核心条款如同一道不容置疑的指令:所有在欧盟境内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其报废后的电池必须由生产国进行处理。

信息来源:《欧洲电池新规苛苛,中企如何应对?》,环球网,2024年7月25日。

这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环保立法吗?而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该如何应对?是知难而退,放弃欧洲这块巨大的市场?

欧盟的“环保牌”

与传统燃油车排放尾气不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污染,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绝对的“环保卫士”。

有研究表明,一颗纽扣电池就能污染60万升水,而一块汽车动力电池所含的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足以让一片土地寸草不生。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退役的电动汽车电池将达到惊人的120万吨,2040年更将飙升至340万吨。面对如此海量的“电池”,如何妥善处理,已经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欧盟率先打响了全球电池回收的“第一枪”。作为全球环保领域的“优等生”,欧盟一直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其出台的电池法案,是希望通过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源头上减少电池污染,促进电池回收利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可,如果仅仅将欧盟的动机归结为环保,未免太过天真。

支持者拍手称快,认为这是欧盟在环境保护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有效堵住了发展中国家可能沦为“世界垃圾场”的漏洞。

反对者则质疑欧盟“醉翁之意不在酒”,认为这不过是打着环保旗号的贸易保护主义,目的是通过提高中国车企的成本,来维护自身传统汽车产业的利益,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经对欧洲传统汽车制造业构成了巨大威胁。

还有部分网友对中国能否妥善处理大量报废电池表示担忧,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

可无论欧盟的“电池新政”究竟是出于真心实意的环保考量,还是暗藏着贸易保护的私心,都不可否认,《电池法》的出台,的确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信息来源:《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2023年8月21日。

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新能源汽车出口国,占据着全球电池市场80%的份额,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约64%的份额。

信息来源:《全球电池产能创新高,中国占全球80%!》,北极星电力新闻网,2024年5月20日。

欧盟重拳出击

首当其冲的是成本压力,根据新规,中国车企需要将报废电池运回国内处理,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而且,欧盟还设置了严格的碳足迹管理制度,要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必须低于规定的上限。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投入巨资改造生产线,采用更加清洁的能源和生产工艺,才能满足欧盟的要求。

当然,面对欧盟新规带来的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寻求突破,变压力为动力。

首先,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最完整的产业链,这是发展电池回收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和资本的涌入,中国电池回收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些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梯次利用”等创新模式,将退役的动力电池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剩余价值。

而且,中国在电池回收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一些企业已经掌握了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锂、钴等稀有金属的关键技术。

以宁德时代为例,这家电池巨头早已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电池循环利用。在他们看来,与其将废旧电池简单粗暴地拆解,不如找到一种方法,让它们“重获新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需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企业参与电池回收,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有效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效率。

当然,公众是环境保护的最终受益者,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要积极参与废旧电池的回收,增强环保意识,理性消费,选择更加环保的产品和生活方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盟的“电池新政”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将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问题推向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过去,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将环境责任置之度外,导致废旧电池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而欧盟新规的出台,则是在提醒全球企业:环保,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可是,电池回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一国之力难以奏效,唯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生态,需要全球各国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携手合作,才能找到一条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朝着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笔者认为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内部的转型升级压力。

这场“电池返乡潮”,或许会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史上的一道分水岭。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肩负起环保的责任,用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0 阅读:200
评论列表
  • 2024-09-15 21:12

    电动汽车的电池以后会给中国的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