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何喜欢“三寸金莲”?裹小脚时有多痛苦?

笑语春秋 2024-04-21 17:27:51

古代有很多歌咏缠足的诗篇,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明确赞美女足的纤小。还有苏轼《菩萨蛮·咏足》中“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可见,缠足很受古代官僚贵族和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裹足源于古代社会对女性美的独特审美观念,小脚被认为具有性感的魅力,走起路来摇曳生姿、如风摆柳,可以展现出柔弱、纤细的形象。

最初出现在北宋朝宫廷之中,后来逐渐蔓延至社会上层阶级,南宋时流行到民间,整个社会都视小脚为更有教养和更高贵的标志,唤作“三寸金莲”。

古代封建社会有着男尊女卑观念。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地位和权益受到男性的严格限制。一旦把女子的脚缠成了“三寸金莲”,在劳动和交往方面会大受制约。女性如有什么不满、反抗、私奔之类的举动,更是难上加难。

古时有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玉律,女子缠足后不利于行走,更容易被管束。裹小脚的女性展现出柔弱、纤细的形象和对男性的依赖,也符合当时男性对女性的期望。

裹足跟现代社会的整容、医美其实并没区别。古代的女人也都是爱美成性,为了一双瘦削正直、傲视众人的小脚,纵然断骨折筋、痛彻心脾,也在所不辞。正是这样的畸形的爱美之心,使得女人们盲目信从,最终缠足的风俗世代相传,一发不可收拾。

裹足通常在女性三四岁时开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束缚和扭曲她们的脚部,导致脚部骨骼畸形、关节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这个过程中会引起女性脚部剧烈疼痛、感染和行走困难等问题。

李汝珍曾在《镜花缘》中描述缠足:“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成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女教篇》中也曾记录:“妇女缠足,严词厉色凌逼面端,必使骨断筋摧。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痛苦”

为了将脚上的横弓和纵弓扭到最大的限度,裹足时经常会先放入竹片和石板,夹在脚掌两侧,再用裹布缠紧。因为竹片和石板会紧贴靠在脚骨关节上,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溃烂化脓出血,从裹布里层层渗出。重裹时,裹布经常会揭不下来,需要浸着洗脚水用力撕扯,常常血块连着皮撕开,脓血淋漓,进行清洗后,再换用新的裹布重新次裹紧。期间所经受的痛苦残忍可想而知。

这种违背自然与健康、建立在摧残妇女身体基础上塑造出来的极度扭曲和畸形的审美,一直延续了上千年。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后,提倡女性平等,裹足被视为陈规陋习,才被彻底的否定和废除。

1 阅读:7
评论列表

笑语春秋

简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持续分享历史上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