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季,新一批研究生开启自己的读研生活。虽然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充满期待,却也在喜悦之余笼罩着一丝忧虑,因为读研只是一系列问题的开始。
首当其冲就是钱的问题。现在读研,家里没点矿真的会读不起。不仅学费水涨船高,许多学校的研究生还多到没宿舍可住。不少人读研三年,光是租房就要花掉十万。
2023 年年底,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就陆续公开表示,不再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宿舍。
好不容易考上名校,怎么就要开始人生第一次租房了?
许多研究生,没宿舍可住了其实,不是所有研究生都没宿舍可住,最受伤的当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就是俗称的“专硕”。
在十年前,就有大学开始不给部分专硕提供住宿了。
早在 2014 年,位于寸土寸金之地的北京师范大学就不为部分专硕提供宿舍 [1]。2020 年之后,这一范围扩大到北师大北京校区的所有专硕生 [2]。
北京大学则是在 2018 年引起过一波热议。北大在 2018 年硕士招生简章中称,由于学校宿舍有限,只能为 55% 的硕士生提供床位,在另外 45% 中的专硕生需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3]。
为此,在 2018 年夏天,几个北大专硕学生给校长林建华写了封信,名为《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二十万》 [4]。
到 2024 年,根据各高校最新的硕士招生简章,全国有至少 9 所大学不向全日制专硕提供宿舍,至少 25 所不向非全日制或定向就业研究生提供宿舍。
这些大学大多地处一二线城市,且多为“双一流”名校。其中,属人多地少、房价高昂的北京高校数量最多。
其中,有的学校称会提供一定的交通补贴(如南京大学),还有的声称会协助学生解决住宿问题 [5][6]。
例如复旦大学表示会为专硕生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 [5]。但这种协助只有部分幸运儿才能享受。复旦大学曾与外部公寓合作,通过摇号决定哪些专硕生入住费用较低的公寓,没抽中的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7]。
除了这些在招生简章里有明确说明的学校,还有些大学虽然没说不提供住宿,但实际上宿舍资源十分紧张,甚至要抽签、摇号才能住上宿舍。
2022 年时,西南交通大学就因为“研究生抢宿舍”上了热搜。新生们还没开学,就要经历比“抢课”更残酷的“抢宿舍”,上百名未抢到的同学入学后无法住在校内的宿舍楼里 [8]。
也是在那年,湖南的许多大学集体遇到“宿舍难”问题。由于宿舍供需紧张,湖南师范大学一度被曝给研一 2000 名新生安排至十余公里外的金海谷郡中学 [9]。湘潭大学则要把大四学生从四人寝换到十人寝 [10]。
读研三年,花十万元交房租于是,没宿舍可住的研究生们只好走上了租房的道路。
凡是租过房,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租过房的人,都会知道这个经历有多刻骨铭心。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高昂的租金。
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他们本身在大学所在城市有工作、有住处,学校不提供住宿不至于造成太大困扰。而对于全日制专硕而言,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统计了自如租房上北京大学中心校区附近的租金水平,发现一个北京大学的学生如果想住个通勤时间小于半小时的合租单间,月租金至少要 2713 元,这还不包括水电、中介费、服务费等。三年专硕读下来,花个十万元租金稀松平常。
与之相比,北大学硕住在燕园或万柳的宿舍,一整年住宿费才 1000 元左右 [11]。
而且这每月近三千元并不能换来多好的住宿条件,大多房间是位于“老破小”、小于 12 平方米、放个床和行李箱便显得拥挤的地方。
再加上校外的房源多有消防相关规定,加上房东本人可能不允许,许多学生很难像大学宿舍一样和好几个同学同住一间从而平摊房租。
如果想省房租又住得好些的话,那就要忍受长时间的极端通勤。
例如北师大、北大的研究生想住月租 2000 元还大于十平方米的房子的话,大概率就要每天来回通勤两小时以上。
早八的课,别人提前十几分钟起还能不迟到,而他们可能早上六点就要去挤地铁。碰上晚课,到家可能就晚上十点多了,辛苦程度不亚于“996”的大厂员工。
还没怎么接触过社会险恶的研究生一边承受着来自科研、毕业、求职的压力,另一边还要和房东、中介、陌生合租室友打交道。
为了减少经济压力,有些专硕还会通过实习和兼职来分摊房租。可能白天上课、打工,晚上还得回家和室友吵架。夜深人静细想时,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学历。
中国大学扩建,赶不上扩招那么,到底为什么大学无法给所有研究生提供宿舍了呢?核心的原因很简单:高校扩建的速度跟不上扩招的速度。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历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0 年至 2022 年,随着高校大幅扩招,中国研究生招生数从一年约 13 万人飙升至 124 万人,增加了近九倍。
过去不久的 2020 年,全国研究生扩招比例还超过了 20%,而且多以专业硕士为主 [12]。
接连不断的扩招自然使得在校大学生数量增加。2000 年以来,全国普通高校平均在校生数量从 5289 人上升到 2022 年的 1.68 万人,足足增加了两倍多。
尤其是 2021 年,高校在校生平均人数激增 36.6%,许多大学宿舍不够住的新闻也在那之后集中出现 [13]。
面对这种状况,大学不是没想过办法。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许多大学都掀起了“扩地热”,频繁建设新校区,甚至异地办学 [14]。
据不完全统计,单是 2017 年,全国在建和已建高校新校区就超过了 200 个,用来容纳源源不断的新生 [14]。
但这种规模的扩建还是不够。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0 年来,全国高校面积虽然在扩展,但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反而下降了。
具体到学生宿舍面积也是如此。
2013 至 2022 年的十年间,全国高校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从 12.53 平方米下降到 7.71 平方米。仍有很多学生得挤在六人以上的上下铺里,宿舍也几乎没有多少可以自习的空间。
比如宿舍短缺的北师大,很长一段时间都因为宿舍太破劝退考生。
大学校舍资源的供不应求,还体现在自习室、教室等资源上。例如中国政法大学不仅宿舍挤,上课还要抢教室座位,去晚了真的可能没位子坐。
这些学校在土地匮乏、地价高昂的大城市还难以继续扩建。
前几年,许多学校都想异地办学、新建校区,但也因为资金缺乏、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等原因被叫停 [15]。
今年一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的文件则提到“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 [16]。
或许到未来,没宿舍可住的研究生能住进大学提供的廉租公寓里。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种所有学生都能每月花一两百块住上宿舍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