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这个五代十国小国其实挺有意思的,虽然是十国之一,但其实地盘不过三州十七县,在周围一圈政权里小的不能再小了,论地位,他仅仅是附属藩王的级别,立国近六十年,却从未称帝。
但别看人家地盘小级别低,但国祚在五代这种乱世里却属于少有的长寿国家了,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担任荆南节度使开始,到北宋开宝元年(963年)投降为止,荆南这个政权共存在了56年,仅次于吴越国。
当然荆南能够存续这么久倒不是特别能打,毕竟巴掌大的地盘再能打又能撑得到几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地方过于重要,留着荆南对各个势力都好,是五代时期一个天然当永久中立国的料。
而荆南的建立也是因为如此。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自立,虽然圆了自己称帝的梦想,但周边一群割据势力怎么看怎么心烦,尤其是在两淮之地的杨行密父子,是除了晋国李克用之外另一个心腹大患。
后梁国境狭长,纵深有限,四周被晋国、南吴、前蜀包围着,前蜀还好,恃险而富,不轻易动兵,但有雄主之称的杨行密父子和晋国李克用父子联手,南北夹击,后梁搞不好会被彻底打穿,因此后梁想要和晋国决战,必须找人牵制南吴。
朱温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牵制南吴,朱温一方面拉拢吴越、南楚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南吴,另一方面又阻止南吴最重要的茶、盐进入中原,切断南吴的商路,阻止南吴发展经济。
只不过吴越国比较弱小,牵制力不足,朱温真正能够依靠的只有雄兵十万的南楚,因而对南楚多有姑息,几乎有求必应。
但在五代那种乱世,国与国之间何谈信任?今天可以是盟友,明天说不定就是敌人,而且后梁强大,南楚必然会有所提防。
对于后梁来说,南楚不仅仅是自己牵制南吴的帮手,更是自己通商的必经之地,此前后梁已经断绝了和南吴的贸易之路,现在能够依靠的只有南楚了,靠着南楚,后梁才能和南汉、闽国和交州经商,所以后梁必须给予楚国充分的安全感。
如何制造安全感呢?只能人为制造一个缓冲区了,最终朱温选择了荆南这个地方。
开平元年(907年)五月,朱温任命亲信牙将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允许他割据一方,“开平元年,拜季兴节度使。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为了支持高季兴,朱温表明允许他每年可以从后梁领取五千士卒的军饷和一万三千石食盐,暗地里则是打算用经济控制荆南。
高季昌
为何朱温选择高季兴呢?最主要的是高季兴太听话了,而且拍自己马屁拍得太舒服了。
高季兴“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庙讳,更名季兴。季兴少为汴州富人李让家僮。”“梁祖尝见季兴于仆隶中,其耳面稍异,命友让养之为子。梁祖以季兴为牙将,渐能骑射。”加上高季兴也有一定的能力,就这样朱温放心大胆地让高季兴担任荆南节度使。
有了荆南这个缓冲区,南楚终于放下心来,选择对后梁称臣纳贡以牵制杨吴,也不阻挠和自己有着领土纠纷的南汉对后梁的进贡,朱温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高季兴虽然听话,但他是对朱温听话而已,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五代这样的乱世,而有了地盘之后的他岂能只守着一个残破的江陵城和周围数县?因此高季兴一有机会就开始搞事情。
当然搞事情得有本钱,高季兴有个优点就是喜欢放权,知道自己不是处理政务的料,将荆南事务都交给得力手下去做,慢慢恢复了荆南的实力,也让高季兴有了拓展疆域的本钱。
乾化二年(912年),趁着朱温几个儿子为了皇位大打出手之际,高季兴就出兵占据了归州和峡州。而在李存勖进攻后梁的时候,高季兴打着援助后梁的旗号直接袭击后梁的襄州,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高季兴打了个败仗,但他不以为意,反而耍性子断了对后梁的进贡。可惜朱友贞已经无暇顾及他了,因为李存勖快要偷家了。
李存勖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高季兴找准时机向李存勖称臣,至于真不真心也就他自己知道了,李存勖高兴之余加封他为南平王,算是给荆南一个国号了。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趁着后唐灭前蜀的时机,他又打着从征的旗号趁火打劫前往蜀地劫掠一番,还厚着脸皮让后唐分他几个州,遭到拒绝后直接杀戍兵而据之,但此时李存勖正面临内部叛乱,无暇顾及,白白让他得了便宜。
这还不算,李嗣源继位后下令将前蜀的财宝运回中原,途中经过江陵的时候被高季兴抢个干净,甚至还杀了押运官,气得李嗣源当场想要发兵灭了荆南。但李嗣源也知道,荆南是个缓冲区,真要灭了荆南,势必导致自己对南方战略的失衡,荆南容易灭,但南楚一旦起了疑心,投靠南吴自己的压力更大。
而为了试探南楚,李嗣源借口粮食不足,让南楚押送点粮食过来,南楚一听李嗣源要灭了荆南这个缓冲区,立即表示不即奉诏,李嗣源一看这个态度就知道荆南不能灭。更何况高季兴表示要向杨吴称臣以求庇佑,这更不能动他了,李嗣源即便对这个无赖恨得牙痒痒,但只能罢兵。
但恨高季兴岂止李嗣源一个,南边南楚的马殷也恨不得撕了高季兴,只不过一直忍着罢了。
自从和南楚成为邻国后,高季兴仗着占据要道之利,动不动就劫掠南北来的商客,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南楚,也让南楚损失了大笔钱,气得马殷派人打了一顿就不再过问,毕竟真拿他没办法。“荆南节度使高季昌遣兵屯汉口,绝楚朝贡之路。楚王殷遣其将许德勋将水军击之,至沙头,季昌惧而请和。”
马殷
但钱还是要赚的,但高季兴占领江陵这个先天之利实在斗不过了,最终马殷来了一个杀手锏:不征商税。这样一来,的确吸引了不少商人前往南楚进行商业活动,但马殷规定,来楚地经商必须用楚地的货币,而楚币又不能在其他地方使用,商人们只好在楚地买货物带回其他地方卖钱。
如此一来,南楚既吸引了商人又拉动本土货物的销售,勉强挽回了损失,但大把的商税却收不回来,但即便如此,马殷宁愿少赚点钱,也要留着荆南这个缓冲带,就是避免和中原王朝正面接壤。
只是这次高季兴做得太过分了,马殷能忍,李嗣源不能忍,虽然自己不能打,但不代表不能拱火,让南楚和荆南自己打起来。这件事没多久,李嗣源心血来潮,表示愿意送十匹好马和两位美女给马殷,一下子就击中了两个人的软肋。
高季兴的爱马是出了名的,动辄千金购买良马,也是第一个提出骟马才能方便骑行的行家。但高季兴爱马,马殷可不感兴趣,他只对美女感兴趣,马殷这一生生了三十五个儿子,李嗣源送美女正中他的下怀。但不管高季兴爱马还是爱美女,这一切都和他没关系,这些都是李嗣源送给马殷的。问题在于送货,想要去南楚,江陵是必经之地,李嗣源大张旗鼓地送东西安的什么心?
果然,经过江陵后高季兴照单全收,不出所料,马殷中了李嗣源借刀杀人之计,得知高季兴抢了自己美人,气的亲率三军直奔荆南,新仇旧恨打算彻底灭了荆南。
五代形势图
荆南哪里是对手,高季兴被迫交出了美女和良马,但马殷不管不顾发誓要灭了荆南,最终被部将王环劝住:“江陵在中朝及吴、蜀之间,四战之地也,宜存之以为吾捍蔽,安可徒快一时心而自失唇齿之形乎?”一句话浇灭了马殷的怒火,最终鸣金收兵。
从这里可以看出,哪怕高季兴如何作死,但守着江陵这个重要的地方,各个邻居们也得捏着鼻子认了,可以说荆南日后能屹立不倒六十年,就是因为独特的缓冲作用。
后唐天成四年(929年),无赖一辈子的高季兴去世了,荆南交给儿子高从诲。
和老爹肆意妄为相比,高从诲明显懂得安分守己,虽然也眼红南楚国的富有和疆域,但碍于现实,他放低了姿态,立马向李嗣源请罪,后和其他政权交好,对内更是礼贤下士,保境安民,尽量发挥荆南这个缓冲带的作用。
当然老高家喜欢劫掠商人的传统没有放下,高从诲也时不时劫掠一下商人,高赖子落在他的头上,当然,仅此而已。
从高从诲时代开始,荆南的核心江陵俨然成为天下商业中心。
五代形势图
建立在南吴上的南唐将荆南视为自己经销商,让荆南代替自己销售两淮茶叶,后蜀则在荆南设立商馆,让蜀地的锦绢、青麻、茶叶、药材在中原大放异彩,南汉独特的犀角象牙、珠宝翡翠、香药金银等奢侈品也在江陵远销其他地方,至于中原王朝,也将江陵视为采购之地,柴荣当年就是拉着河北定州所产高档瓷器在江陵贩卖,然后购买茶叶回到北方牟利。
可以说到了五代末期,江陵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茶市和南北贸易枢纽,而依靠江陵,荆南也变得相当富有,加上后来的高家子弟延续安分守己的政策,让荆南人口得以迅速增长。
北宋初年,仅仅三州十七县的荆南居然拥有14万户的人口,远超当初的南楚和南汉这两个大国,就连一向挑剔的司马光都对高从诲高看了一眼,将高从诲治理下的荆南视为典范。
荆南疆域图
当然,随着中原的一统,荆南这样的缓冲带已经没必要存在了。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脱胎于南楚的武平陷入内乱,赵匡胤假道伐虢,出兵灭了武平,但在班师途中选择驻扎在荆南,荆南末代君主高继冲岂能不知道赵匡胤的想法,直接选择投降。至此存在五十多年的荆南彻底灭亡。
所以说荆南可以延续这么久,除了地缘的重要性之外还有几位君主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大势,借着大势发挥小国应有的作用,在诸多二代喜欢胡搞的五代十国里,高从诲算是一个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