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平台向我推送了作者为的一则微头条。作者在文中简要概述了上世纪60年代那个特殊的三年时期加拿大以卖方信贷的方式向中国出售小麦的事情,作者认为当时两国尚未建交,加拿大向中国以卖方信贷的方式向中国出口小麦是对中国的雪中送炭般的援助,中国人应该感恩加拿大。
作者持感恩加拿大观点所依据的信源为一张来历不明的文字截图,截图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跟加拿大也做不成朋友,大概和谁都做不成朋友”。如果说诗有诗眼的话,那么这句话就是所写的这则微头条的文眼,在中加两国关系极为微妙的现实情况下,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般,无非是在暗示中国人忘恩负义!
对于中加两国关系现状的成因我不想去讨论,因为我不懂国际关系。我只想就文中所说的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对中国出口小麦一事是雪中送炭般的援助还是正常国际贸易进行一下探讨。
不用查资料,年龄奔六的我知道上世纪60、70年代加拿大确实向中国出售过小麦,因为我父亲是铁路工人,我父亲生前就曾多次对我说他和工友们经常装卸来自加拿大的小麦。但是文中有个大BUG,例如文中所说加拿大贷款3.6亿美金出口给中国12亿斤小麦一事,我简单计算了一下,12亿斤小麦等于60万吨,折合每吨小麦当时售价为600美元。我的天啊,当下每吨小麦国际市场售价仅为400到500美元一吨,考虑到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因素,上世纪60年代以每吨600美元出售小麦的话就等于是敲诈与抢劫。
那么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向中国出口小麦一事的真相是什么呢?互联网的时代没有秘密,我仅通过输入关键词简单搜索就从中国国史网上搜索到一篇题为《1960年秋至1961年中国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粮食进口》的文章。
这篇文章披露了当时中加小麦贸易的历史背景如下。
首先,要注意,两国没有建交不等于两国没有没有贸易关系。早在1958年中国即从加拿大进口小麦,当时国际市场售价为每吨70美元左右。彼时特殊的三年历史时期尚未开始。
其次,1960年进入了特殊三年的历史时期,中国开始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小麦。中国为了避免出现一棵树上吊死人的现象,小麦的进口国为澳大利亚、法国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从卖方角度上说,为了卖个好价钱,加拿大与澳大利亚还就向中国出口小麦一事达成了同盟关系,即加、澳两国的对华粮食出口设立信贷限制;双方还同意,此后一旦两国的信贷政策有任何变动,都会通知对方。但是无奈加拿大粮食过剩导致了加、澳两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以时任加拿大农业部部长阿尔文·汉密尔顿为首的一批加拿大官员为了消化国内的粮食过剩和维护本国农场主的利益,于是推动了向中国以卖方信贷的方式销售小麦。截至1961年2月,加拿大共向中国出口了近80万吨小麦。而这期间,中国也从澳大利亚进口了100多万吨小麦。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时中国进口小麦的渠道并非只有加拿大一个国家,中国是以国际市场价格从加拿大进口的小麦,这是一种正常的国际贸易行为,并非是人道主义援助。如果出口商品就是属于援助和做慈善的话,那么全球都应该感谢中国,因为我们是世界上第一大商品出口国。
中国人不缺乏感恩的心,真正援助过我们的人与国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白求恩的名字早已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最后谈谈那句所谓英语世界的谚语——“如果跟加拿大也做不成朋友,大概和谁都做不成朋友”,我不知道这句谚语的出处和流行程度,即便是这句谚语真的存在,也要看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语境,单靠这句谚语无法为加拿大的品格背书,看看加拿大是怎样对待原住民的吧!
互联网上碎片化的信息往往表现为九句真话掺杂一句假话后通篇都成了谎言了,的这篇微头条就有这样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