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人脸识别」这项功能,相信大家都不再陌生。用健康码时要刷脸,安检验证时要刷脸,解锁手机时可以刷脸,在线支付可以刷脸,进站乘车也能刷脸……生活中,我们用到「脸」的场景越来越多。
让「人脸识别」变得流行起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得归功于 iPhone X 的面世,它不但让 iPhone 首次用上了全面屏,也让 iPhone 首次用上了 Face ID 面容识别功能。自 iPhone X 开始,刘海屏和 Face ID 就成为了 iPhone 标准配置。早年间相对前沿的人脸识别功能,也随着 iPhone 的流行而快速普及。
而最近,人脸识别这项功能却再度活跃于社交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原因是小米在 10 月份发布了一款搭载人脸识别的产品,只不过这次的产品并非智能手机,而是一款智能门锁。
事实上,当我回溯我脑海中的时间线,发现我最早接触到的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产品,应该是来自 TCL 的。
去年 2 月,TCL 发布了旗下首款具备 3D 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门锁 K6X,随即上架开售。而搭载了 3D 结构光技术的新款产品也在今年较早前的秋季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具体型号是 TCL X7S 3D 人脸识别猫眼锁。
TCL X7S 大概要比小米的同类产品提早了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发布,更重要的是,它 2599 元的价格看起来也更具竞争力。
2D 眼见为虚,3D 眼见为实
就像互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神经漫游者 (Neuromancer)》一样,信用卡、电视机、航天登月、仿生肢体乃至潜艇的相关概念,最早都是出自于那些著名的科幻小说,例如《海底两万里》、《星际迷航》、《哨兵》、《云之帆》以及最近大热的《沙丘》。
通过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未来科技的构想,科幻小说作家们笔下的许多情节往往能能激发工程师和科学家的灵感,让他们能够带来改变人们生活的技术创新。
人脸识别就是从科幻里步入现实生活的一项技术,只不过这项技术真正步入安全领域,也大概是近五年的事情。
在这之前,人脸识别雏形的设想,是通过摄像头捕获人脸图像,计算机来作面容比对,从而让机器辨别出镜头前的那张脸究竟属于谁。
但这样的识别方式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难以与安全挂钩。原因是基于 2D 图像的人脸识别实在是「太好骗」了,简单一点的可以用静态照片来替代识别,难度稍微高一点的,带上仿制头套或者仿妆也能蒙混过关。
归根结底,是 2D 图像识别的方式,缺少了深度信息的缘故。
著名的几何学悖论「彭罗斯阶梯」(Penrose stairs)就是利用视觉差,实现了一个始终向上或向下但却陷入无线循环的接替,我们无法在这个平面图像里找到最高的一点或最低的一点。
▲这列地铁往哪边开,完全受你控制
亦或是利用空间上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实现视觉错位摄影。这些都是 2D 图像缺乏深度信息,所带来的「错觉」。无论是人眼还是机器,仅凭一副 2D 平面视图,都很容易被欺骗到。
除此之外,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还非常依赖环境光线的影响,在照明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识别效果会大幅下降,无法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
从二维到三维的过程,其实就是「眼见为虚」到「眼见为实」的过程。3D 人脸识别技术,才是让人脸识别真正能与「安全」挂钩的关键。
为什么 3D 结构光是智能门锁的最优解?
目前主流的 3D 深度摄像解决方案,有三种可选:双目成像、结构光、TOF。
如果要用排除法去探寻智能门锁人脸识别的最优解,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双目成像」技术。
该技术的缺点在于算法非常复杂、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干扰、依赖环境光源,暗光场景表现不佳,造价成本高,体积大,微型化困难。所以不适合用于智能门锁。
其次,已经在部分智能家居产品应用的 i-TOF 和 d-TOF 技术,适用于中远距的测量场景,加上较高的功耗限制,对智能门锁本身的续航情况来说,无疑加重了负担。
最后,3D 结构光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在于近距至中距离,具有近距精度高,可输出密集激光获取可靠 3D 深度数据,较低功耗的优点。而且激光测量也可以排除环境光线的干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够正常工作。
基于此,3D 结构光能够适用于门锁场景(近距、低功耗、高精度、夜间工作),成为智能门锁的最优解。
3D 结构光方案:小米向左,TCL 向右
四年前,苹果将 3D 结构光模组塞入了 iPhone X 的额头当中,标志着 3D 结构光技术微型化步入了大规模商用的阶段。时至今日,这项技术不但进一步实现高集成度的微型化,而且经过多年的优化打磨,已经趋于成熟。
因此,TCL 和小米现在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3D 结构光来作为智能门锁的人脸识别解决方案。虽然都用 3D 结构光,但具体的硬件和算法方案上,TCL 和小米却有所不同。
在 3D 结构光的解决方案上,更早一些发布的 TCL X7S 智能门锁,明确标明了其人脸识别功能的硬件模组及算法方案均来自于知名 3D 传感及人工智能视觉技术供应商「奥比中光」。
涵盖了基础底层硬件、产品工艺设计、底层算法以及上层应用方案,是行业内针对智能门锁品类,非常成熟的一整套商用解决方案。
相反,小米人脸识别智能门锁 X 只标明了是「自研识别模组」 ,并未详细解析模组工艺、计算芯片、算法的相关信息。相对而言有些许仓促激进的感觉,还需经受时间的考验。
在硬件部分,位于 TCL X7S 门锁正面的人脸识别模组,提供了三个开孔,分别内置三枚传感器。
左侧的「激光散斑投射器」能投射约 3 万个激光光斑进行扫描识别(iPhone Face ID 模组约为 2.8 万个),中间和右边分别是「红外补光灯」与「红外摄像头」,用于对门锁前的人脸区域进行勘探成像,排除环境照明干扰,帮助激光投射器对人脸投射光斑。
在完成深度信息采集之后,信息会被传输到模组后方的芯片进行比对计算处理。完成这项工作的,就是来自奥比中光的 MX6000 芯片,这枚芯片是奥比中光自研的深度信息计算芯片,也曾被 OPPO Find X 手机所搭载,多年来芯片算法持续被优化升级,成熟高效且稳定。
▲ TCL X7S 人脸识别解锁实际体验
为了提升实际的解锁体验,TCL X7S 在 MX6000 之外,还配备了一块第三方算法芯片,用以协同主芯片工作,分担主芯片计算压力,从而提升解锁识别速度。最终得以做到 2 秒内的极速面容识别,识别解锁速度与指纹识别相近,进一步拉近「无感解锁体验」的距离。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对于智能门锁来说,安全性乃是重中之重。
3D 结构光的对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在前文已经有详细对比了,值得补充的是,TCL X7S 选择的这套奥比中光 3D 结构光模组,早已获得了权威检测机构银行卡检测中心(BCTC)的双认证,可有效过滤照片、视频、头套等二维和三维攻击,达到了『金融级』标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另一方面的安全性,是对生物识别信息保全的安全性。
与密码相比,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难以更改。因此,对收集、使用、存储等的安全要求更高,TCL 对此表示,包括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在内的所有生物识别信息,全过程都会在本地的硬件芯片内加密收集、存储和计算处理,确保生物信息全链路都能获得本地周全保护。
简单来说,就是让「有心之人」进不来,看不懂,带不走。
打造智能门锁「可视化安全」,「安新」同时更「安心」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智能门锁的本质诉求就是「便捷」和「安心」。
便捷,指的是不用担心忘记带钥匙的便捷,使用门槛极低的便捷等等。
而安心,指的是从下单购买到上门安装,以及后续使用与维护都没有任何烦恼的安心。
为了解决消费者的需求痛点,TCL 智能门锁提出了「可视化安全」的产品理念,功能上具体表现在「人脸识别」与「大屏猫眼」两方面。
比起传统的智能门锁,TCL 将 AI 摄像头、人脸识别、智屏猫眼、高清大屏等功能集成到智能锁内,让智能锁拥有了一双「慧眼」,在提供了多种识别解锁方式的同时,还拥有领先的「主动防御」能力。
尤其是基于 3D 结构光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让全屋全年龄段的家庭成员无忧使用,几乎消除了智能门锁的门槛,即便是儿童和老人,都可以通过 3D 人脸识别来解锁,不用担心儿童可能够不着门锁、老人指纹较浅等问题。
此外,通过电子猫眼与内锁屏幕,家庭成员能在屋内或远程查看门外情况。尤其是对于独居人群或少儿、中老年家庭成员,内锁屏幕能清晰、直观地展示门外访客的样貌信息,保障居家安全。
智能门锁不得不面对的另一难题,就是安装和售后关怀服务。但对于在家电行业深耕数十载的 TCL 来说,这反而是同行难以企及的优势。
TCL 在全国各地都布局了全方位的售后服务体系,在今年的第二季度,TCL 智能门锁售后服务层进行过两次升级,为用户提供了「直接下单,一次装好」、「安装打孔 0 收费,远程上门 0 收费」及「三年质保换新」等全新的体验,成为了行业标杆。
根据 TCL 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 TCL智能门锁的全国服务网店数量超过了 20000 个,并建了一支由 60000 名工程师组成的 7×24 小时值班服务团队,将产品全国售后覆盖率提升至 90% 以上,实现售后服务从城市到农村地区的覆盖,给予全域覆盖的关怀服务。
售后服务体系布局,恰好就是互联网品牌的一大短板。让用户「安心」地「安新」锁,还是像 TCL 这样的传统国民级企业更加擅长一些,真正做到「将安全下乡」,「哪里都能装」。
在智能门锁领域深研多年的 TCL,得益于丰富的技术储备和成熟的供应链,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如今也推出了一系列前沿新品。但与友商相比,TCL 看起来更像一个不爱说话却埋头用功的「理科生」,把心思都放在产品研制和技术创新上,在宣传上表现得十分低调。
时值双十一,消费者也用「确认付款」的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所认可的好产品。在京东双 11 开门红盛典中,TCL 智能锁在开售 1 小时内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 137.9%,全面超越去年全天销售额,获得京东智能锁品牌榜前三的成绩。
可见,进步是明显的,上升空间也同样是存在的,更重要的是,方向是正确的。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大部分得归功于 TCL 早些年对市场需求的准确预判。
在我看来,深谙细水长流之道的 TCL,怀着开放的心态和充足的经验,试图以厚积薄发之势在这个互联网品牌和传统大厂明争暗斗的智能锁市场竞争里,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未来的步子也会变得轻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