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索尼召开了一场简短的线上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 WH-1000XM4。
当我在线上第一眼看到 WH-1000XM4 的时候就在想:「就算在发布前就拿到 M4,并且戴着它走在路上也不会有任何人发现的吧。」
是的,WH-1000XM4 的外观看起来就跟 WH-1000XM3 一样。
这场发布会看下来,不难发现 WH-1000XM4 (以下简称 M4)是基于 WH-1000XM3 (以下简称 M3)的一次人性化革新。
可以说,这次 M4 的升级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们在发布会前所想象的 QN2 芯片、更优的无线传输、新的外观设计等重大升级的地方,都没有在 WH-1000XM4 身上出现。而索尼此次主要是基于对降噪耳机使用场景的理解加深,从而针对耳机的细节部分作出的更「舒服」的升级优化。
实际上,为了好好体验 WH-1000XM4,我已经连续一周在广州这个当下体表温度超 30 ℃ 的地方,戴着它来上下班通勤,甚至还与借回来的 M3 进行了一下对比。
除了相同的热,还有许多不戴上它就难以发现的升级点,接下来就来聊聊这款耳机吧。
站在巨人肩膀上,微乎其微的外观细节变化
正如开头所说的,无论是从图片上第一次见到,还是开箱之后用肉眼见到实物,都很难给我带来新鲜感,因为仅凭眼睛去看,还是难以看出 M4 在外观上有什么不同。
一般来说,新品开箱总是能够给我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但 WH-1000XM4 俨然是个例外,从包装到开箱,再到见到耳机本体,我都没有太多的惊喜。从图片到实物,WH-1000XM4 看起来就很 WH-1000XM3 了。(甚至新一代连配色都没有改…)但很显然索尼并不会这样草率地推出新一代型号,它的变化并没有在外观上体现出来,内在的变化我们留待下文再详细叙述。
既然 WH-1000XM4 完美地继承了 M3 极具辨识度的外观设计,那么这也侧面反映了 WH-1000XM3 的外观颜值和佩戴舒适度都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在视觉观感以及佩戴舒适度上的要求。
站在 M3 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新一代的 M4 在外观上需要作出的变化自然就会变得更少,针对性的优化都藏在了细节之处。
首先是触感,当肉眼分不清两者的时候,指尖带来的触感反馈,马上就能够让我轻易地区分出 两个耳机的型号,WH-1000XM4 改进了机身表面的涂层,用上了更加明显一些的磨砂工艺处理,摩挲手感细腻且亲肤。
在高光的照射下,有着新涂层的 M4 表面会显露出哑光的质感。
头梁部分的造型则与 M3 保持一致,旨在减少头梁与头顶间空隙,降低耳机的晃动,为耳机两侧的耳罩营造更贴耳的效果。M4 的佩戴体验与 M3 相近,而且得益于耳机重量的调整,M4 的佩戴舒适度足以让我满意。
另外, M4 耳罩上的耳棉变为了软质聚氨酯泡沫释压耳垫,增加了耳垫平面的接触表面,有效地增加了缓冲效果均分了压力,提升了长时间佩戴下的舒适体验。
当然,索尼还提到了对细节处衔接结构的改良,使其变得更加精美耐用;针对耳罩内的缝纫线也作了隐藏处理,减少了少数人佩戴时可能会因缝纫线而造成皮肤瘙痒或过敏不适的风险。
虽然机身上配备的实体按钮位置和样式都基本保持一致,但索尼 WH-1000XM4 已经将原来的「NC/AMBIENT」模式切换按钮改变为「CUSTOM」,这也就意味着这枚按钮变为了一个可自定义的按钮,通过 App 可以将其变更为唤醒智能助手(Google Assistant / Amazon Alexa)。嗯,目前就只给了这么一个「自定义」选项。
耳罩表面的布局也没有太大变化,右耳罩的平面处依然放置了触控面板,操控手势也没有变化,而且用手掌来捂住右耳罩可以激活「快速提醒」功能。
左耳罩的平面为 NFC 感应模块,但 M4 的 NFC logo 从 M3 的印刷标志,变为了更加低调的压制纹理,没有额外为其上色,隐藏于耳罩配色之中。
NFC 模块的存在,对于支持一碰即连的移动设备来说非常友好,轻轻一拍就能够让设备自动与耳机进行连接,非常方便。
真正的变化,都内蕴在机身当中
在外观上的变化较少,所以真正能够支撑起 M4 更新迭代的地方都内蕴于机身当中,而且索尼此次也把重点放在了交互体验上,让降噪耳机能够更加贴合用户的生活方式和场景。
最显而易见的变化,是索尼在 WH-1000XM4 的左耳罩内「开了个窗」,并在里头置入了一个距离传感器,用以检测用户的佩戴状态。配合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实现「佩戴感应」功能,当耳机取下之后音乐能够随之暂停,触控板等功能也会被禁用,直至你重新把耳机戴好,音乐和功能都会回来。
类似的「取下暂停」功能在许多真无线耳机,乃至颈挂式耳机上都已经成为了标准配置,如今在头戴式耳机上,也终于见到了这个功能。
用右手手掌捂住耳罩(触控面板)来触发的「快速提醒」功能,应该是我最爱的一个功能了,这个功能似乎被一代接一代的索尼无线降噪耳机所继承,在路上需要简短地临时与人交谈时非常实用。
而 WH-1000XM4 在新传感器和算法的驱动后,再度新增了「智能免摘对话」功能。
当我开口说话的时候,耳机能够监测到我这一行为,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音乐暂停,并滤入环境声。这样,你就能听到周遭环境的声音,并且在不摘下耳机的情况下与他人开始交谈。当然,你也可以将这个功能理解为声控激活「快速提醒」功能。
在默认设置中,音乐会在智能免摘对话结束约 30 秒后恢复播放。我觉得这个停留时间会有点久,还好用户可以在 App 中自定义这一时间间隔,又或者敲两下触控面板让耳机恢复播放。
只不过当我投入到乐曲当中,情不自禁地想要跟着乐曲里的歌手轻轻随唱的时候,WH-1000XM4 就会灵敏地识别到我在发声,误以为我要说话,立马将音乐暂停了,并开启了环境音模式。瞬间将沉浸于乐曲中的我,猛地拉回到现实中,并闭上了嘴巴,显得有那么一丝丝尴尬。但触发的频率不算高,对正常语音的识别也非常灵敏。
比较让我惊喜的是,WH-1000XM4 还支持「双设备」的多点连接功能,基于耳机端可以同时与两台蓝牙设备保持连接,轻触耳机按键就可以快速地在两个设备中切换。而在手机来电的时候,耳机也会自动切换到通话设备去使用,来电结束后也会自动切换回来。
这个功能需要通过 Headphones Connect App 去设置,对于我这种常常需要将音源在电脑和手机间来回切换的用户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而且在实际体验中,音源的切换比想象中要快得多,接近于无缝的体验。
但需要留意的是,在开启「双连接」功能的时候,WH-1000XM4 将无法打开 LDAC 功能,最高只能提供 AAC 的蓝牙解编码。
除此之外,用上蓝牙 5.0 传输方案的 WH-1000XM4 在理论上,能够提供更好的无线连接稳定性。与连接稳定性一向表现都非常优异的 WH-1000XM3 相比,M4 在这方面的提升倒是难以被感知。
反而与 M3 对比之后,感知最明显的地方,应该是 M4 的响应反馈速度变得更快,无论是新功能还是原有的功能都有更好的体验,而环境声和降噪的介入点也变得平缓柔和了一些。
「中期改款」的旗舰型号,音质和降噪仍然是标杆
既然变化的重点都集中在交互之上,那么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降噪能力和听感部分还会有变化和提升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在 M3 这一代产品已经树立起旗舰级无线降噪耳机标杆之后,新一代的 M4 则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只不过 M3 升级至 M4 所迈开的步子,就不如 M2 升级到 M3 时所迈的步子大而已。
正如文章一开头所说的,WH-1000XM4 更像是一个「中期改款」的产品。
在硬件配置部分,索尼 WH-1000XM4 依然是配备了 HD 降噪处理器 QN1,这枚处理器在 M3 身上首次出现,也是它降噪能力获得近 4 倍提升的秘密。在这枚性能看似依然过剩的芯片的基础上,索尼进一步优化了降噪的算法和多麦克风结构,在每个耳罩都配备了前后双反馈麦克风,增加了 QN1 可拾取的音频信息量。
根据索尼官方的图表以及实际体验来看,索尼 WH-1000XM4 的降噪强度相比起上一代的确有一定的提升,针对通勤时交通工具发出的低频噪音,以及日常的人声中高频噪音都有更强效的抵消降噪。
在历经一周的通勤体验后我也发现,在车厢中佩戴 M4 时的降噪强度有着明显感知的提升,在嘈杂的车厢里戴着 M4 听歌,若是再闭上眼睛的话,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当中。与 M3 相比,M4 在降噪之下的音频输出会感觉更加干净,细节表现也会更好。
在噪音相对更低的办公室中佩戴 M4 时,空调以及机械键盘的敲击声都能够完全阻隔在双耳之外,针对偶发的高频噪音,M4 也能更好地抑制掉。
所以当我在工作时佩戴它,播放 Spotify 里的工作歌单,思绪也会随着环境声的消失而集中在面前的工作中,沉浸式的工作状态有效地提升我的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身边的同事喊我的时候我也同样听不见,最终变成了微信的线上交流……(温馨提示:当别人佩戴降噪耳机的时候,电脑弹出消息提醒会比喊名字来得更加有效哦)
在软件中,索尼提供了 20 级的可控降噪供用户选择,以及「风噪降低」模式。若觉得降噪强度过高的时候,咱们就可以手动去对这个强度进行调节,也可以调节周遭环境声音的滤入,甚至是只关注人声的语音。
环境声的滤入相较于 M3 会自然一点,响应和时延速度都有所提升,但与 AirPods Pro 那种仿佛没有佩戴耳机的舒适感相比,依然会有着差距。简单来说,即便将环境音全开,环境音滤入耳罩内还是比较有限,除非你打开了「快速提醒」,直接将音乐暂停并放大环境(噪)音。
在声音表现方面,M4 配备了熟悉的的 40mm 驱动单元,采用了镀铝液晶高分子(LCP)振膜, 从硬件角度来看,与 M3 的综合表现应该是不相上下的,估计都会有着相近的听感。
然而在实际试听后会发现,虽然 WH-1000XM4 调音倾向与 M3 保持一致,声音处理依旧细腻,但明显可以感觉到 M4 的声底会更暖一点,低频保持富有弹性的同时还提供了圆润的包裹,同样三频的衔接也足够自然顺滑,均衡且靠前的声音表现能给到我一种很通透耐听的感觉,所以乐曲的整体质感相较于 M3 会有一个「更好」的还原。
例如试听王嘉尔的《100 Ways》时,M4 的鼓点量感显然要更足一些,而且也没有了以前那少许干涩的感觉,当人声开始介入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人声会在鼓点的前方传出,衔接非常自然。简单而言,当你戴着 WH-1000XM4 ,而后当音乐响起,你就知道这个东西是好的东西。
当然,上面说的「更好」,实际上也只是好上一些,毕竟硬件规格上,两代耳机都是相近的。而早已经过近一年使用时间的 M3 ,在高频部分的延展我觉得会比手里还有着「工厂味」的 M4 要更明显一些。
可能在屏幕前看文章的你比较难去体会到音质间的差异,这里可以去看一看爱范儿拍摄的 WH-1000XM4 听感对比视频(使用3dio麦克风录制),虽然看视频时你听到的仍然是你的设备(或耳机)的扬声器表现,但相信你都能够发现两代耳机在声音表现上的差异。
我也试过将这两款耳机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去对比试听,在没有明确指出哪款是新款耳机的时候,有少数人认为 M3 的表现会好一些,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 M4。其中也有一个 M3 用户认为,M4 的表现确实比 M3 好,但他的口味更偏爱于 M3。千人千面,听感这种主观的东西,还是需要亲耳听过才知道。
而新增的 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功能,需要通过 App 来激活打开,这对于 iOS 用户来说比较友好。对了,M4 还增加了 Hi-res Wireless 的认证。
在我这里,WH-1000XM4 依然能被冠上「最好的无线降噪耳机」的称号,无论是降噪还是音质表现,都能够站稳原来 M3 所在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索尼要提供的加分项,也落在了全新的交互方式上。对于还没有购买降噪耳机的用户来说,M4 应该是市面上目前能买到的最好的头戴式降噪耳机;而对于正在使用 M3 的用户来说,M4 的升级可能难以唤起他们换新的欲望。
在去年的 WH-1000XM3 评测文章里,我认为 M3 在当时是几乎没有对手的,而对于刚刚发布的 WH-1000XM4 来说,它首要面对的,也应该是其产品周期里需要面对的最大的一个对手,就是正在售卖渠道中缓缓降价的 WH-1000XM3 了吧。
若你在两个耳机型号里存在一定纠结的话,我还是非常建议你到 Sony Store 或者顺电等地方去听听真机再决定。
非要在两者之间二选一的话,我个人还是坚持「买新不买旧」的原则咯,毕竟 WH-1000XM3 已经是巅峰,而在巅峰之上的 WH-1000XM4,谁不想拥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