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这场战役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日军司令称它日军奇耻大辱

长江有大中 2024-02-04 02:27:23

在江西省德安城的西北有一座山,常年被云雾笼罩,名为万家岭,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它的位置,但是这座山上却流传着一句佳话,山不在高,歼敌则名,在一九三八年的万家岭上,发生过一次震惊世界的战役,日军的一个师团被中国军队全歼,数万日军丧身于此,指挥这场战役的中国将军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后来他发明的战术令侵华日军闻风丧胆。

1937年,首都南京沦陷后,日军为了快速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将下一步的目标放在了临时陪都—武汉的身上,武汉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武汉是南北铁路的交通枢纽,长江河运的中转站,日军企图快速攻占武汉,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赣北地区是日军进攻武汉的必经之地,于是,万家岭战役爆发了。

指挥万家岭战役的是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日军的主力是106师团,薛岳采用的战术是利用有利地形,层层阻击,诱敌深入,四面合围,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原因,使日军的飞机、运输机都无法正常工作,上天助华不助日,高喊"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两万日军在万家岭,被薛岳送进了地狱,106师团在这场战役中建制被彻底打散,消息传回日本,朝野震惊。

冈村宁次在其回忆录中提到:106师团,受到了全军覆灭的严重打击,蒙受弱兵的污名,成了日本第一的软弱师团,共计19091人的106师团,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丧命于此,这是一场抗日战争中彻头彻尾的大胜。

薛岳将军使用利用有利地形,层层阻击,诱敌深入,四面合围的战术,被称为天炉战法,后来也被应用到长沙会战之中,屡次将日军挡在长沙城之外,给予日军以重创。

“天炉战法”的战术。这种战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层层阻击,诱敌深入,然后四面合围,从而达到消灭敌军的目的。

具体来说,“天炉战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在预定的作战区域,布置成网状据点,配置必要的守备部队;

其次,通过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逐次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

最后,将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实施反击及反包围,从而达到歼灭敌军的目标。

在长沙会战中,薛岳将军成功运用了这一战术。

例如,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设置了三道防线,通过第一道防线诱敌深入,然后在第二道防线进行消耗,最后在第三道防线进行决战,成功阻止了日军。

纵观整个“天炉战法”,其实简单理解就是“诱敌深入,层层抗击,争取外线,后退决战”。

其实就是诱敌围歼,在战前布阵时,薛岳将军将部队分成左右下三股力量,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状态,不仅能多方牵制住敌人,快速支援友军,还可以很好的运用伏击战术,当敌人一旦进入“围炉”地带,即中心地带,就能一举将其包围歼灭。

听到这儿是不是觉得此战术和“口袋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确如此,但两者和而不同的是,“天炉战法”就好比一个炉子,下面不变,两边不断烘烤,不断地消耗敌人的精力和兵力,待时机成熟,围而歼之。

打又打不起来,防又不得不防,简直让日军难受至极,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不断的袭扰中,日军兵力被分散了。

与此同时,薛岳将军就让佯装“被突破”的左右两条防线的国军,顺势往日军后方靠拢,逐渐将他们包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天炉战法”的下方防线必须足够坚固,能抵御住敌方进攻,这样才能形成包围之势。

就这样,日军被逐渐包围,等到有所察觉却为时已晚。被包围的日军正面几次突围都未能成功,整个部队更是损失惨重,参战的六万多日军竟有五万多伤亡,三次长沙会战总共造成日军十多万伤亡,可见战法多么成功。

1 阅读:371

长江有大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