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旧大陆,黄白黑三大人种虽然不存在生殖隔离,但体貌差异却很大。这意味着他们在进化出独特体貌特征的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存在着地理隔离。这种地理隔离在人类只凭双脚移动的时代,是没有办法逾越的,比如说海洋和沙漠,阻碍了旧大陆与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等大陆的交流与融合,演化出不同的人种。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932万平方公里,比769万平方公里的大洋洲还要大,比欧洲的1016万平方公里只小一点点。
这种覆盖范围广阔的天然障碍,成为阻碍人类交流的天然结界。
而且撒哈拉沙漠,沙质化得很彻底,非常符合大家脑海中“漫漫黄沙”的画面感,没有为人类和动物提供一丝的生存基础。
更为致命的是,这片大沙漠从非洲西海岸一直延伸到东海岸,东西宽约4800公里,南北纵深也有1300-1900公里。对于这样广度和荒芜程度的大沙漠,不要说那些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祖先,即便在现代高科技的加持下,穿越它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也就是说,当时的撒哈拉大沙漠基本上不能穿越。
有这样一大片不适合生物生存的沙漠存在,地理隔离效应非常明显。以至于当初没有向北突破地理隔离迁入欧、亚、北非大陆的那部分智人祖先,在撒哈拉以南的南部非洲独立演化成了黑色人种,并且由于撒哈拉沙漠的存在,使南部非洲长期与旧大陆其他地区处于文明隔离状态。
因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成为黑种人的故乡。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
除了黑色人种,旧大陆还分化出黄色和白色两大人种。
作为这两大人种的代表,生活在亚欧大陆两端的中国人和欧洲人,一直遵循着各自的逻辑在进化。
没有海洋阻隔,属于同一块陆地,又是什么阻碍了亚欧大陆两端的交流呢?
看地图就会发现,阻止亚欧大陆两端交流的就是亚欧大陆腹地。在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中,这一地区被统称为“亚欧大陆心脏地带”,与撒哈拉沙漠单一的地形地貌相比,亚欧大陆心脏地带的地理结构要复杂得多,由西至东包含东欧平原、大中亚荒漠区、西伯利亚、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等地理单元。
欧亚大陆地形图
这些地理单元的共同特点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因为各种环境因素(比如太高、太冷、太旱)无法进化出强势的农耕文化,游牧和原始的渔猎是整个亚欧大陆心脏地带的主要生产方式。
由于这两种生产方式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地广人稀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客观上成为阻碍生活在大陆各边缘地区族群交流的地缘屏障。
但是这种地理屏蔽与撒哈拉沙漠不同,不是完全不能跨越,整个心脏地带存在一条适合游牧经济的欧亚草原地带,帮助人类在进入文明期后,用马作为交通工具加强大陆各边缘地带的交流。
欧亚草原地带
因此,在人类只能凭借双脚移动的时代,排开海洋因素不谈,即使同属旧大陆,撒哈拉沙漠和亚欧大陆腹地也阻碍了当时人类的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现在的黄、白、黑三大人种。
工业时代后,人类在很多强有力工具的帮助下突破了新旧大陆的地缘屏障,在这两个地理单元附近就出现了混血民族,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区域的黑白混居和大中亚地区的黄白混血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