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胖只是因为多吃少动?你根本不知道,长胖的原因到底有多离谱

张先生说知识 2024-08-02 14:20:46

很多人每天都在努力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却发现体重秤上的数字依然无情地上升。

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或者运动量还不够?然而,长胖真的只是因为“多吃少动”吗?

多吃少动

简单地说,当我们的热量摄入超过了身体的日常需求时,那些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存储在身体中,导致体重逐渐上升。

根据2024年的世界肥胖报告,全球肥胖率正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自1990年以来,成人肥胖症人数翻了一番多,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人数增加了三倍。这说明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变得随处可见且价格便宜.

相比之下,健康的选择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则通常价格较高且不那么便捷。这种饮食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更容易摄入过量的热量,从而推高了肥胖率。

除了饮食之外,现代生活方式中体力活动的减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桌面工作,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

缺乏运动不仅减少了我们的能量消耗,还可能影响到身体的代谢功能,进一步增加了肥胖的风险。

基因与遗传

肥胖不仅是由“多吃少动”这样简单的生活方式引起的,遗传因素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的父母中有一方是肥胖的,那么这个人患肥胖症的概率将高达50%;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肥胖的,这个数字则飙升至80%。这表明,遗传在肥胖的发生中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基因突变,比如FTO基因,与肥胖的风险密切相关。

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人更容易增加体重,他们对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有更强烈的偏好,这正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FTO基因突变的人群中,患肥胖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1.67倍。

遗传因素还影响一个人的代谢速率和对食物的偏好,这意味着某些人即使在摄入相同热量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发胖。

例如,一些罕见的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如DIDO1、PTPRG和SLC12A5,已被发现与特定人群中较高的体重指数(BMI)相关。

这种基因对肥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体重增加,还涉及到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

日常生活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楼大厦取代了绿水青山,汽车代替了步行,快餐文化盛行,这些变化显著减少了人们的体力活动,同时增加了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共同推动了肥胖率的上升。

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尤其是久坐的工作和减少的日常活动,已被证实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缺乏运动不仅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还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使得体重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城市环境中的食品选择也对肥胖有着直接影响。快餐店和便利店的普及使得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更加容易获得,而这些正是肥胖的罪魁祸首。

在许多情况下,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体可能更容易接触并消费高热量食物,同时也可能更多参与久坐的社交和娱乐活动。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难以获得健康食品,转而选择价格更便宜但热量更高的食品。

他们可能也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资源,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肥胖的风险。

肥胖的隐形杀手

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显著影响人们的饮食行为,其中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情绪性进食”。

情绪性进食是指个体在经历负面情绪如压力、焦虑或抑郁时,通过食物来寻求心理慰藉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选择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能迅速提供能量,并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带来短暂的愉悦感。

虽然短期内可能感到满足和安慰,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

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经济问题是多数人的主要压力来源,许多人通过暴食垃圾食品来缓解压力。

科学研究发现,长时间的心理压力会提高人体内的皮质醇水平,皮质醇是一种激素,能增加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

因此,压力大的人往往更难抗拒高热量食物的诱惑,进而增加肥胖的风险。情绪性进食不仅限于成人,青少年同样易受其影响。

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中感到压力大的女性更容易通过情绪性进食来应对压力,这不仅影响了她们的饮食习惯,也增加了患肥胖症的风险。

情绪性进食背后的心理机制复杂,与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人格特质和环境因素紧密相关。

人们可能因为无法有效处理和表达情绪,而选择食物作为一种自我慰藉的方式。一旦形成这种依赖,打破它并不容易,常常需要外部的帮助和自我意识的提升。

针对情绪性进食,心理学家建议从多个角度入手管理情绪和饮食行为。增强情绪意识和管理能力是关键,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或专业咨询来帮助管理情绪。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家中存放过多高热量食物,选择健康、营养均衡的饮食。

寻求心理咨询或参加支持小组也可以帮助处理深层次的情绪问题,避免情绪问题转化为饮食问题。

睡眠不足

研究显示,那些每晚睡眠时间不足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更容易发展成肥胖症。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涉及多种生理和心理机制,影响着人们的饮食选择和能量消耗。

睡眠不足会干扰体内激素的正常平衡,特别是那些直接影响我们食欲的激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饥饿激素ghrelin水平上升,而控制饱腹感的激素leptin水平下降。

这种变化使人在缺乏睡眠的状态下感到更加饥饿,更有可能过量摄入食物,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从而增加了肥胖的风险。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大脑对食物的渴望和选择。研究发现,当人们睡眠不足时,大脑中与奖励相关的区域对高热量食物的反应会更加活跃,从而使人更倾向于选择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来满足这种激发的奖励感。

睡眠不足还被发现可以降低基础代谢率,这意味着身体在静息状态下消耗的能量更少,从而减缓了热量的消耗速度。

长期而言,这可能导致能量的摄入超过了消耗,进一步加剧体重增加。持续的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风险因素,该病状态也与肥胖紧密相关。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维持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维护健康的体重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每位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至9小时的优质睡眠,这不仅有助于调节身体内的激素水平,还能有效预防肥胖等健康问题。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是保证充足睡眠的基石。这意味着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是在周末或假期也不例外。

这样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从而更容易入睡和醒来。规律的作息时间能够稳定我们的内部时钟,让睡眠更加深入和恢复性。

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也非常关键。这包括一个安静、暗淡、凉爽的睡眠环境,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和枕头。

保持卧室的整洁也能提升睡眠质量,一个干净且有序的环境会让人感觉更放松,从而更容易入睡。

建议在睡前至少一个小时停止使用这些设备,改为阅读书籍或听轻松的音乐,这些活动更有利于放松身心,准备进入睡眠状态。

避免在晚上摄入重食或高咖啡因饮料也是促进良好睡眠的有效方法。晚餐应选择轻食,避免过分油腻或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影响睡眠质量。

应限制咖啡、茶和含糖饮料的摄入,特别是在傍晚以后,以防止咖啡因干扰正常的睡眠模式。

最后,对于经常因压力或焦虑而难以入睡的人来说,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或冥想,可以帮助平静心灵,减轻入睡前的紧张情绪。

这些技巧不仅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还能改善日常生活的整体福祉。

参考资料如下:

【1】肥胖心理学:较重的体重与心理相关的综述和循证地图

【2】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睡眠不足关系的研究进展

0 阅读:16

张先生说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