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国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承重构件之一

家人古建筑 2024-05-23 12:22:40

中国古建筑中的梁是一个重要的水平承重构件,通常呈长条形状,沿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它是中国建筑构架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主要功能是承受由上面桁檩传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传到柱上。主要的梁多支承在前后檐柱、金柱上,廓步在金柱与檐柱之间。

梁的类型主要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六架梁、四架梁、双步梁、月梁、三步梁、抱头梁、挑尖梁等三十余种。这些梁依据不同的建筑需求和设计风格,在形态、尺寸和数量上有所差异。

三架梁;清式建筑物中,上面承托三条桁(檩)的梁,叫做“三架梁”,宋代称为“平梁”。檩是与梁架正交,两端搭于梁柱上,方向和所在梁的方向垂直,分布上紧贴屋面,宋式建筑中称“榑”,一般均为圆形截面。

五架梁:上面承托五条桁的梁,就叫做“五架梁”,相当于宋代的“四椽栿”。

七架梁:而上面承托七条桁的梁,就叫做“七架梁”相当于宋代的“六椽栿”。

腰梁:为了增加结构稳定性,柱与柱之间会设置腰梁。

插梁:檐柱与金柱之间会设置插梁,当多开间的跌落廊上下错落时,相邻两者的木架要有机结合,不致使相连接处出现空隙漏雨。会采取低架梁搭在高架梁的穿枋上,来实现两者之间的结合。

月梁:“月梁”这一名称指的是两个概念。一是指清式卷棚顶建筑梁架的最上一层梁,叫“月梁”,也叫“顶梁”二是指做成“新月”形式的梁,其梁的两端(肩)呈弧形、而梁的中段微微上拱,整体形象弯曲得近似新月,所以称为“月梁”。月梁的侧面常常施以雕刻,纹样极为精美,加上梁本身柔曲的外形,显得非常的美观而精巧。宋代以前大型建筑中露明的梁多采用“月梁”做法,到了明清时期,官式建筑中已不再使用。

顺梁:指顺面阔方向的横梁。其安放的方向与一般的梁相反,或者说与一般的梁垂直。也就是说,顺梁与建筑面宽是平行的,而不是垂直的,所以称为“顺梁”。在庑殿顶和歇山顶建筑中,常设置有顺梁,它的位置在下金枋的下面。

趴梁:趴梁和顺梁的方向一致,但是趴梁的两端不是直接架在下面的柱头上,而是扣在檩上或是一般的梁的上面。扒梁既是梁,同时也起着枋的作用。

角梁:在建筑屋顶的正面和侧面相接处,从柱顶连接金柱和檐柱,最下面一架斜置并伸出柱子之外的梁,叫做“角梁”。角梁一般有上下两层,其中的下层梁在宋式建筑中称为“大角梁”,在清式建筑中称为“老角梁”。老角梁上面,即角梁的上层梁为“仔角梁”也称“子角梁”。

抹角梁:抹角梁就是斜角方向设置的趴梁。当一个开间的进深和面阔过大时,为了减轻正身檐檩和趴梁的荷载,可在正身檐檩和山面檐檩之间布置斜向趴梁,这即是抹角梁。

抱头梁:在小式大木作建筑构架中,处在檐柱和金柱间的短梁叫做“抱头梁”。它一头在檐柱之上,一头插入金柱之中。

挑尖梁:在大式带檐廊的建筑物中,主要的梁多由前后金柱承托,除了这些金桂承托的主要的梁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梁,如,连接金柱和檐柱的梁,它的形体较为短小,但单头通常都做成较为复杂的形式,这种短梁叫做“挑尖梁”。挑尖梁并不起承重作用,而主要起着连接作用,就相当于是小式大木作中的“抱头梁”。

大多数的梁的方向,都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

在中国古建筑中,梁与柱、斗拱等其他构件共同构成了建筑的骨架,通过榫卯技术等连接方式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轻巧高效的框架式承重体系,即大木作。这种结构体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能够承载较大的重量,同时又能够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感。

此外,梁在中国古建筑中还具有装饰作用。一些梁上会雕刻精美的图案或文字,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梁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

总之,梁是中国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承重构件之一,它不仅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展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文旅、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

0 阅读:0

家人古建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