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大顺军主力兵临北京城下。
此时的京畿一带,除宁武关等少数孤城据点外,其余府县全部向李自成投降。作为大明王朝心脏的北京城,已俨然成为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
我们知道,李自成正月称帝,匆忙发动此次东征,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粮饷问题。
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做好改朝换代的准备。所谓东征,不过是转移内部矛盾罢了。
所以当看到胜券在握后,李自成并没有立即下令攻打北京。而是派人与崇祯谈判。
关于谈判的内容,正史并无记载,野史有两种说法。
一是李自成让已经投降的太监杜勋、申芝秀给崇祯带话,希望崇祯自行退位。
二是李自成给崇祯提出城下之盟:我无意取代你的位置,你只要给我几百万两银子充当军饷,同时允许我驻扎河南,在西北称王,我就替你去打满清,扫平外患。事成之后,我不朝觐,也不奉召,与你崇祯平起平坐。
这两种说法,无论哪一种,崇祯显然都没有拒绝的筹码。
可是自行退位,等于否认执政合法性?要知道,明朝在江南还有半壁江山。所以崇祯不可能同意。
至于百万军饷,此时的崇祯哪里拿得出来?别说百万两白银,十万两他都拿不出来。
他要是有百万军饷犒劳大军,李自成也打不到北京城下。
崇祯无法满足条件,所以这场谈判,最终便以破裂告终。
见崇祯拒绝自己,李自成不再抱有幻想。旋即下令攻城。
三月十八日早晨,崇祯最后一次召见阁臣。
朝会期间,崇祯情绪失控,先是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叹息通宵。后又对着群臣大骂道:“内外文武诸臣误我!误我!”
一通情绪宣泄完,崇祯精神恍惚,对着众人说道:“不如大家在奉先殿自杀吧!”
崇祯发脾气时,底下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吭声。
大臣们都是人精,早就做好了改换门庭的准备。
一朝天子一朝臣,做臣子的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将死的王朝殉国呢?
见群臣均是沉默不语,崇祯渐渐恢复理智。
恰在此时,北京外城陷落的消息传入宫内。
没办法,崇祯只好宣布散会,返回乾清宫,发出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道圣谕:“命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军事,夹辅东宫。”
所谓“夹辅东宫”,就是让朱纯臣(靖难功臣朱能的后裔)护着太子赶紧跑。
只要太子能逃出去,大明后继有人,就仍然可以在江南东山再起。
其实李自成东征之前,部分臣僚曾请求让太子南迁监国,但崇祯没有同意。
有机会南迁的时候,犹豫不决。现在也只能亡羊补牢了。
可是这时的北京,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崇祯的旨意压根出不了紫禁城。
崇祯等不来朱纯臣,只好自己想办法。
当天中午,十六岁的太子朱慈烺,十三岁的定王朱慈炯,十二岁的永王朱慈炤被崇祯紧急叫到跟前。
同时一并召见的还有太监王之心、栗宗周、王之俊三人。
崇祯对王之心说,我是走不了了,你要想办法将三位皇子送到朱纯臣家,或是送到太子的外公周奎家。
给王之心交代完任务后,崇祯见朱慈烺三兄弟仍然穿着华丽的宫服,叹了一口气:“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穿这种衣裳?”
说罢,便让太监去找了些平民的破衣烂衫,亲手给儿子们换上。
在换衣服时,崇祯向三人谆谆告诫:你们出去后,一定要谨记,自己不再是皇子。走到外头见到岁数大的要叫爷爷,见到年轻的叫叔叔伯伯。你们万不可透露自己的皇子身份,否则必有杀身之祸。记住了没有?
此时的崇祯,不再有任何皇帝的架子。在面对自己儿子的最后时刻,他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位父亲。
一个给予儿子将来人生最大忠告的父亲。
不过,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崇祯对女眷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中国历史上,任何王朝末世,女眷往往都会沦为敌方势力发泄凌辱的对象。
北宋末年,金国灭亡前夕,莫不是如此。
为了保住大明皇室的名节,崇祯决定大义灭亲。
十八日夜,崇祯与周皇后等后宫嫔妃举行最后的酒宴。
宴会上,崇祯端起酒杯,哽咽道:”大事去矣”。
说完这句话,崇祯泪如雨下,后宫妃嫔、左右内侍也都哭成一团。
哭罢之后,崇祯站起身来,又恢复了天子威仪,他宣布所有宫女可以自行逃生,但妃嫔和女儿们必须自尽。
随后,他又对周皇后说:“大明亡矣,你身为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哭着说道:“我嫁给你十八年,你从来不听我一劝,终有今日。”
说完,周皇后拿出自己的私房钱,送给身边宫女、太监,让她们赶紧跑。
然后便回到坤宁宫自缢而死。
周皇后的感情与崇祯向来很好,见到皇后先走一步,本就精神紧绷的崇祯,情绪再次失控。
他手提宝剑,前往西宫,想看看西宫之主袁贵妃死没死。
崇祯来之前,袁贵妃也知道自己活不了了,便系上白绫寻死。
但由于宫殿年久失修,袁贵妃自缢时,房梁断了,寻死未果。
估计是已经死过一回,袁贵妃害怕,不敢死了,见到崇祯后,战战兢兢跪下磕头,祈求崇祯放过自己一命。
崇祯见到这一幕,大为恼火,一怒之下,挥剑砍去。
袁贵妃也是命大,崇祯的挥剑只是将其砍伤,侥幸未死。后为清廷赡养终老。
不过,崇祯并不知道袁贵妃未死。
他此时的精神已经不太正常了,望着血泊中的袁贵妃,他头都不回的就直奔公主们生活的宫殿。
崇祯除了三个儿子外,还有两个女儿。分别是十五岁的长平公主和六岁的昭仁公主。
见到长平公主后,崇祯起先不忍心下手,将长平公主搂在怀里,哀叹道:“汝奈何生我家?”
说罢,崇祯狠下心来,把长平公主一推,拔出剑,迎头就砍。
长平公主下意识的用手来挡,左臂应声而断,血流如注。疼得昏死过去。
毕竟是自己女儿,崇祯不忍心补刀。
就这样,长平公主也侥幸捡回一命。
清朝入关后,长平公主上书顺治皇帝,请求出家。顺治不同意,将其许配给了周显。后来长平公主因为过分思念父母,抑郁成疾,病死于顺治三年。
由于长平公主断了一条胳膊,加之又有申请出家的经历。因此在清朝民间便有很多传闻,说长平公主出家为尼后,学习了一身好武艺。还收了吕四娘为徒弟,进行反清复明行动。
而民间的传说又影响了现代小说作者。于是在武侠小说中,便出现了许多以长平公主为原型的虚构人物。
如《江湖三女侠》中的独臂神尼。
《碧血剑》中的阿九。
《鹿鼎记》中的九难师太。
再说回崇祯,砍伤长平公主后,他又提剑直奔昭仁公主。
昭仁公主毕竟只有六岁,未经人事,不明白为何要自缢。
见小女儿吓得哇哇大哭,崇祯一面喃喃自语道:“汝奈何生我家!”
一面左袖遮面,右手挥剑,将昭仁公主砍死。
解决了自己的后妃和女儿们,崇祯也没忘了在后宫养老的懿安太后和李康妃。
当然,崇祯这时候已经没时间亲自去处决了,于是便让身边的太监代为传旨。
懿安太后是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张嫣。
张皇后是实在人,传旨的太监还没来,她就悬梁自尽了。
李康妃为人圆滑,没有那么高的气节,拒绝自缢,后来投降了李自成。
李自成兵败后,李康妃又投降了清朝。最终病卒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
三月十九日凌晨,忙活了一天的崇祯叫来心腹太监王承恩。
两人见面后一合计,决定突围。
崇祯到王承恩的住处换上宦官衣服,手持三眼铳,带着数百名太监先后从正阳门、崇文门寻找突围机会,均告失败。
天亮时分,见突围无果,崇祯与王承恩又回到宫内,换上皇帝服饰,并亲自撞钟摇人,召集文武百官开会。
可撞了半天钟后,无一人入朝。阁臣们此时早已作鸟兽散。
摇不来人,崇祯只得与王承恩再次寻找出路。
这一次两人来到御花园。
去过故宫都知道,御花园的后面是景山公园,那时候叫煤山。又称万岁山、万寿山。
崇祯穿过御花园,出玄武门,登上煤山远眺,发现北京城已经被大顺军攻陷。
见到这一幕,他知道,大明王朝完了,自己也完了。
为了免受凌辱,崇祯和王承恩在煤山山顶的寿皇亭旁的槐树自缢而死。
据说临死之前,崇祯咬破手指,留下一道血衣遗诏:“朕自登基十七载,三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腾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文官尽行杀死,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崇祯十八岁即位,三十五岁离世,在位十七年。
他曾对廷臣说:“朕御极以来,夙夜焦劳。”
这话,并非虚言。崇祯即位后,确实是勤于政事,夙兴夜寐,以图中兴。
可是,能力方面的不足,以及多疑急躁、刻薄寡恩的性格缺陷,使得崇祯的勤于政事不仅未能拯救社稷,反而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
三月十九日上午,北京全城投降,李自成进入皇城,发现了周皇后等女眷的遗体。
崇祯托付给太监送出城的三位皇子,也被太监们出卖,送给了李自成。
由于不知道崇祯的去向,于是李自成便发出高额悬赏,搜寻崇祯下落。
三月二十日中午,有人在煤山找到崇祯遗体。
为了震慑人心,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的遗体运至东华门外,与周皇后的遗体一起暴露在室外。
投降的明朝大臣见到崇祯遗体后,“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大明养士276年,结果愿意为崇祯哭拜者才三十人。自杀者也不过二十多人。大部分人连做样子都懒得做了,只等着新政权建立,官复原职。
见到这一幕,原本没什么信心的李自成,顿时燃起了改朝换代的信念。
四月初三,考虑到舆论影响,占了人家地盘,那就要对亡国之君有起码的尊重,得让人入土为安。
于是,李自成便用较好的棺材重新收殓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并给崇祯换上冲天冠、龙袍、玉带、漆金靴,葬入两年前病故的田贵妃墓中。
原本李自成宣称要以天子礼仪为崇祯举行下葬仪式,但由于并未拨款,因而所谓的天子礼仪,不过是李自成随口一说而已。实际上是昌平地方官和当地士绅筹钱将崇祯草草下葬。
崇祯下葬时,京城内只有太监和部分百姓送行。文臣武将没有一个人到场。
早先被崇祯委以重任的成国公朱纯臣甚至还带头劝进,希望李自成尽早称帝。
不过,向大顺投降的官员也没捞到好。李自成并不想与明朝官僚同流合污。
不久后,包括朱纯臣在内的许多人受到刘宗敏的追赃拷掠,被李自成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