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人不错,可就是人缘不好?
前几天,后台收到读者潇潇的提问,大意是她在公司内部征稿,希望收集一些员工在单位的工作反馈,拟了一份通知,给领导确认后发到了大群里。
结果,半天过去,没一个人回应!
很尴尬,第二天又发一遍,还艾特了所有人,但信息又很快被淹没了。
后来她还请同事帮忙,结果同事拒绝了。
潇潇觉得很挫败,之前别人在群里发消息,大家都嗷嗷响应,为什么她的信息就没人理会,是自己人缘太差了吗?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潇潇的不解和挫败。
自体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来说,就像每天需要呼吸一样重要,而关系的质量,也往往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指数。
因此,很多人来访者痛苦的根源就是,关系出了问题。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天然就有人际交往的能力,每个人都能跟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可是,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格外受欢迎,被喜欢,有些人的人缘却非常差呢?
这就跟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有关了。
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在小时候,跟主要养育者之间的关系,会成为他原初的客体关系模式,并被内化到心里,成为一种内部的关系相处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
电视剧《周末父母》
不同的内在关系模式构建出不同的关系脚本。
长大后,当我们进入新的关系,也会带着早已构建好的关系模式和脚本,在相处的时候,就会努力把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新关系中,让关系脚本再次上演,把关系变成符合自己的模式。
可以说,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呈现。
比如,一个人内在的父母是施虐的迫害的,内在小孩是受虐的被伤害的,那他跟别人的关系模式,往往就容易有是受虐和迫害与被迫害的成分。
那人缘差的关系模式,都是怎样的模式呢?
2
人缘差,是你的关系脚本出了问题
人缘不好的人,往往有以下几种关系脚本。
01
关系是有伤害性的
有的人在小时候有比较严重的创伤,比如遭到父母身体或者情感的虐待、忽视、冷暴力等等,他们就会内化伤害与被伤害的客体关系模式。
长大后,他们也会既渴望关系,又害怕关系,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别人是很有可能伤害他的。
图源评论区
他们几乎从不主动建立,比如一些看上去非常高冷的人,总是独来独往,给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拒人以千里之外。
哪怕有人主动示好,他们也是一脸警惕,让人难以靠近。
久而久之,他们就活成了自己的孤岛。
他们看上去非常独立、坚韧、冷酷,事实上,内心可能充满了恐惧。
我有个一直在长期进行的团体,有一位高冷的成员,直到两年后才告诉大家,其实她一直不敢说话,因为她害怕被批评,被指责。
02
我是搞不好关系的
当你问一些人,为什么不社交时,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会。
比如,一到了人多的场合,就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不会接话。
有个网友说:
我就是人缘很差,跟谁都走不到一起,可是我只是不善言辞,我其实内心是很真诚的,我觉得我是一个好人,但别人总觉得我很不好相处。
我们刚刚提到,孩子天然就拥有交际的能力。
他们是怎么失去了这种能力呢?
这往往是他们内化了挑剔的关系模式。
在小时候,面对孩子的交际,如果父母给他们设定了太多的限制,总是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做A有错,做B也有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小心翼翼,不知所措。
他们不知道在别人面前,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好的,会逐渐失去跟外界打交道的能力。
朋友G说,自己从小就被爸爸说“只会像个柱子一样杵在那儿”,他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幽默,情商低。长大后也不敢跟人主动接触。
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
03
关系是消耗的,浪费生命的
曾奇峰老师曾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买的什么东西,而是“送人”。就是给孩子找到合适的玩伴。
可惜的是,大多数父母不仅没有鼓励和帮助孩子进行同伴交往,甚至会打击他们、禁止他们跟别人玩儿。
之前跟一些孩子做沙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他们说,他们没有朋友,因为爸爸妈妈说,小孩子不需要交朋友,现在交朋友根本没用。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甚至,他们给自己没朋友找很多理由:
不是我人缘差,而是我看不上他们,不愿意跟他们玩儿。
比起跟他们玩儿,我更想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
这无疑也是一种投射,把无聊无用消耗的部分,都投射在别人身上。
04
我是不被喜欢的
人缘差的人,可能一个朋友都没有。
可能最开始的时候,也许他只跟一些人关系不好,只有几个人不喜欢他。
但慢慢地,他会不自觉地制造一些事件,让所有的人不喜欢他。
或者换句话说,他会下意识地教会别人不喜欢他,以便强迫性地重复那些痛苦的体验。
潇潇说,她一直都觉得,她是不值得被喜欢的,她是不被欢迎的。
其实,刚到这个单位的时候,大家还是挺愿意回应她,帮助她的。
但后来,大家好像都不太喜欢她了。
这就是客体关系模式的强迫性重复。
也许,从来不是你人缘差,而只是,你跟父母的关系,有点儿差。
3
从现在开始,改变你的人缘
你可能会问,那我内在就是这样的模式,能怎么办呢?
第一、看到你的内部关系模式
我们刚刚提到,所有外面的人际关系,都是内部关系模式的呈现。
当我们发现了外部的关系模式时,就可以去觉察和看到自己的内部关系模式了。
来访K在单位没有朋友,因为她觉得所有的人都在挑剔她,指责她。
这些都反应了,在她内心深处,关系模式就是:挑剔与被挑剔,指责与被指责。
她的心里就有一个挑剔的高要求的永远不满足的内在父母,和一个委屈的愤怒的总是做不好的内在小孩。
而K平时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对自己高要求,不断挑剔批评指责。
一旦出去跟人接触,K就会觉得特别累,因为,她很容易从别人的脸上捕捉到对自己的不满意,这些都让K感到格外内耗。
潇潇也说,没有人会喜欢她——因为,她也不喜欢自己。
电视剧《许愿》
看到自己的关系模式,是帮助我们走出来的第一步。
第二、检验你的想法
当你发现你的模式以后,你就可以去做真实性的检验了,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是,对自己觉察出的模式进行思考和梳理。
每个人都是这样吗?你呢?为什么一样/不一样?
怎么证明你说的话?
除了你认为的,有没有别的可能性?
比如,K觉得别人都是挑剔的,不满足的,自己总是做不好的。
大多数人都这样吧,但我不是,因为我比较包容。因为……好像不是这样。
我做的工作,领导总是不满意。
也许是这个工作太难了,也许是领导有些追求完美,他对别人也不太满意。
思考到这里,K就发现,其实只是她把自己的内在父母投射到了领导身上。这让K放松了很多。
这一步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可能不小心就会陷入,他们就是这样的不讲理、指责,我就是一个小可怜的循环里。
所以,你也可以找你信赖的朋友和家人,跟你一起思考这些问题。
当然,你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组,跟你一起梳理你的想法。
第二个是,直接找对方进行验证。
来访康康,总是频繁换工作,因为她总觉得自己没有胜任感,如果她不走,老板可能就会很快开除她。
在又一次想离职时,我鼓励娜娜跟老板谈一谈,询问老板对自己的看法。
没想到,老板对娜娜大加赞扬,并表示自己正打算给娜娜升职加薪。
这样的回应,让娜娜无比震惊。
这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
第三、改写关系脚本
怎样改写自己的关系脚本呢?
那就是先调整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你可以轮流扮演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角色,让他们在你的内心里进行对话。
比如,让内在父母对内在小孩说:
我爱你,你做的很好,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真的很棒。你很优秀,你很漂亮,你既聪明又努力,我为你感到骄傲,做错了没关系。
让内在小孩对内在父母说:
谢谢你,你也是一个好爸爸/好妈妈,我爱你,你是宽容的理智的负责的可靠的爸爸/妈妈,我尊重你,你很努力也很辛苦。我知道你不是故意想伤害我的,做错了也没关系。
这样不断重复,可以逐渐修复你内在的关系,让他们逐渐从分裂变得整合,从争执变得和解,从互相指责,到互相欣赏,互相喜欢。
当你带着这样的内部模式时,你会发现,外面的人,也都开始喜欢你了。
4
人缘不好,一定要改吗?
有人可能会说,我干嘛非要别人喜欢我呢?我就愿意自己待着不行吗?
我们当然可以不改,就按照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来生活。
哪怕,别人认为是退缩,是防御,也没关系,当你独处舒服的时候,也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最和谐的状态。
曾奇峰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人对他说,担心曾老师不喜欢自己。
曾老师想了一下,说,我没有时间不喜欢你,因为我在忙着想别人是不是喜欢我。
如果,你感到别扭和不舒服,感到需要他人,那你不妨走到人群中去。
要知道,在你期待被喜欢的时候,别人也在期待,被你喜欢。
- End -
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