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位博主晒出聊天截图,表示自己不明白妈妈为何生气。
看完聊天内容,评论区都在批判博主,责怪她没素质、没良心,说父母养了个白眼狼。
而我,更多的看到了博主作为女儿,说出的那句“他天天开这种不好笑的玩笑”。
不说究竟谁错的更多,只因为一个家庭里,没有一个人能好好沟通、好好说话。
父母说话也不对,为什么错的就必须是孩子?
1
冷嘲热讽,给了孩子无形的伤害
言语是具有情感色彩的,每个字所组成的句子不只可以传递温暖,也可能造成伤害。
之前看综艺《向往的生活》,有一期嘉宾是宋丹丹和她的儿子巴图,镜头前,宋丹丹一直在贬低调侃儿子。
“给我儿子找点活干,他太胖了。”
“我生了一个废物。”
“他小时候就爱咬脚趾头。”
……
完全不顾及儿子的尊严。
综艺《向往的生活》
事实上,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他们很少表扬和肯定孩子。
取笑、挖苦、打击,是他们惯用的教育手段。
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专用名词,称为“打击式教育”,常见的术语有许多:
“看看别人多懂事啊,你呢,能有人家十分之一我都感激涕零了!”
“你还想做XX?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钟的热度。”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还有什么用?太笨了……”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言语虐待”。
言语虐待不像肉体伤害那样,易于察觉和引起别人注意,毕竟它不留下可见的痕迹。
但是,这种精神上的创伤往往比肉体损害,更为深远和持久。
根据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著作《中毒的父母》中的观点,她指出,孩子们无法准确区分事实和玩笑,他们会信任父母对他们的所有评价,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在社交媒体上有一位用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小时候在家庭聚会上,被妈妈当众嘲笑唱歌难听,从那时起她再也不敢在公众场合唱歌了。
当她试图与妈妈沟通这件事时,表达了自己受伤的感受,但妈妈却责备她:
“你怎么这么脆弱,连这点批评都受不了,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生存!”
有网友评论道,这种逻辑就像是我刺了你一刀你疼,然后我说,没事,我再多刺几刀你就习惯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为我已经死了。”
打击就是打击,用“教育”的名义掩盖,只是为不当行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而父母常常在言语上打击子女,却又不明白为什么子女总是缺乏自信。
我有一个朋友,即使房间已经整洁,他总觉得还需更好;即使做得很出色,他依然觉得不够;一旦犯错就会感到慌乱……
是因为在小时候,无论取得何等成就,父母总是告诉他,还有许多人做得更好,你的成就只是微不足道的。
任何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创伤。
那些童年缺爱、受伤、受虐、缺乏安全感和尊严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变得自闭、抑郁、焦虑、有暴力倾向等问题。
成长不易,父母期待我们道谢,而我们在等他们的道歉。
2
父母好好说话,教育才能起效果
一个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大概率也不会养出一个好好说话的孩子,前文提到的博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一句名言说:“许多父母一辈子都没能走进孩子心里,因为他始终没有找到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却一直怪罪孩子不好沟通。”
沟通是一门技巧,我总结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5种亲子沟通策略,与大家分享:
01
认可的话,赞扬着说
很多父母从来就不会赞美孩子,而是更喜欢给孩子泼冷水,担心一表扬孩子就会变得自负。
宋丹丹对儿子巴图就是如此,节目中巴图的尴尬回应,不正是节目外的,常被父母泼冷水的我们吗?
在巴图准备搭鸡窝的时候,作为母亲明明想鼓励儿子,结果说出口的话却变成了“你要能把鸡窝做起来,妈妈这个孩子就真的没白养。”
综艺《向往的生活》
但事实上,人类最深层的需求之一,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赞和认可。
而父母的肯定,对孩子建立自信和塑造自我意识至关重要。
因此,当孩子取得成就时,我们应该真诚地称赞:
“孩子,你太棒了,我为你感到骄傲!”
父母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也把爱和自信的种子埋进了孩子的心中。
02
批评的话,鼓励着说
许多父母总通过批评来打击和嘲讽孩子:
“我怎么会生下了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刚才讲的东西你都忘了吗?你脑子怎么这么笨!”
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伤害孩子自尊心,破坏亲子关系。
要真正帮助孩子进步,或许可以尝试“批评的话,鼓励着说”。
尹建莉的女儿有一次数学考得不理想,老师在家长会后特意找她说这个事儿。
回到家后,尹建莉没有责备女儿,而是说:
“老师告诉我,虽然你最近数学考得不太好,但她认为你在数学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女儿因此受到鼓励,自信心也被激发,之后她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
家长的信任和鼓励,是激励孩进步的强大动力。
03
请求的话,商量着说
之前,我跟儿子说话,总喜欢用命令的口吻:“你的房间怎么这么乱,快去收拾一下!”
每次我说老半天,儿子都没有动静,甚至还顶嘴说:“如果你想整理,那就你自己去,别来烦我!”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终于意识到,发号施令的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自尊,激起叛逆情绪。
所以,当我再想让孩子做某事时,就试着用商量的语气:
“儿子,乱丢衣服可不是好习惯哦,你愿意和妈妈整理一下吗?”
儿子犹豫了片刻,最终走过来开始收拾房间。
当我放下强硬的态度,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以柔抑刚时,孩子自然也愿意放下抵触情绪,愉快地解决问题。
电影《清洁》
04
质疑的话,温柔着说
在《非暴力亲子沟通》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乐乐一个月花掉了1000多元的零用钱,妈妈感到很生气,但她选择了温和地询问孩子:
“这个月你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零花钱呢?”
乐乐坦诚地回答妈妈:妹妹想要什么就得到了,而自己却总是被忽视,但当妈妈愿意为自己花钱时,会让他感到被关心。
妈妈这时才意识到,原来是自己过于关注妹妹,而忽略了对哥哥的关爱。
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应该直截了当地质问孩子。
父母以平和的态度和柔和的语气,就像是给孩子的一颗定心丸,让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信任父母,敢于打开心扉。
05
反对的话,尊重着说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形成,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意识会变得更加明显。
当孩子表达不同的观点和需求时,不要认为他是任性的,也不要与他对抗或粗暴地反驳。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整天沉迷于手机和上网,你可以尝试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他沟通,而不是直接生气地说:“不准玩手机!”或者“再玩就没收!”
你可以说:“手机确实很吸引人,但长时间玩手机不仅伤害眼睛,还会影响学习。作为大孩子,妈妈相信你有自律的能力。”
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更有可能接纳你的建议。
养育孩子不是在训练动物,只有当你尊重孩子时,他才会尊重你。
父母是人,不是神,也会有情绪失控、言语冲动的时候。
关键在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用温和、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对待孩子,还是充满怨言、抱怨和不信任。
也许有些家长感到困惑:难道作为父母,对孩子说话也要谨小慎微?
没错,毕竟来自最亲的人的伤害,才最是致命。
- End -
大小王嘞 一切为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