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自立于江东,曹操拉拢孙策等势力围攻袁术,却暗藏祸心

熠彤说历史 2024-05-17 11:47:05

(197年五月前局势图)

197年五月,吕布将袁术僭越称帝之事,举报给朝廷。

但在196年冬,袁术却曾大张旗鼓地“准备”,或者向许都朝廷上贡过。

去冬(196年冬)传有(称帝)大计,无不悚惧;旋(很快)知(袁术)供备(备办供给)贡献,万夫解惑。--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吴录》孙策劝袁术书

故而,孙策于196年冬,也派出了使者向许都朝廷上贡。

建安三年,(孙)策又遣使贡方物,倍于(建安)元年(196年)所献。--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这就使孙策,与曹操所控制的朝廷,有了名义上的归属关系。

孙策趁乱自立于江东

197年春夏,当孙策又听说袁术又准备称帝,并且将日期都定下来了,于是让张纮代笔,上书袁术苦劝其不要称帝。

袁术不听,故有了五月被吕布举报之事。

愤怒的袁术,对背叛自己的吕布,立即大起七路大军,却惨败而归,吕布甚至还反攻进入了他的大本营扬州九江郡。

孙策趁袁术被吕布打得“鼠窜寿春,不敢出战”,派表哥徐琨统兵驱逐其长江南边的丹阳太守袁胤。

然后横绝江东,断绝与袁术之间的联系而自立。(《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初,袁术遣从弟(袁)胤为丹杨(丹阳太守),(孙)策令(徐)琨讨而代之。--裴注《三国志·嫔妃传》引《江表传》

(孙策自立局势图)

徐琨做了一小段时间丹阳太守,负责防备袁术攻打事宜。

(孙)策表(徐)琨领丹杨(阳)太守,会吴景委(弃)广陵来东,复为丹杨(太)守,(徐)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三国志·嫔妃传》

然而袁术为吕布所败,元气大伤,且北面的曹操、吕布皆已为敌,不能大举南攻孙策。

(孙)策既平定江东,逐袁胤。袁术深怨(孙)策,乃阴遣间使赍印绶与丹杨宗帅陵阳祖郎等,使激动山越,大合众,图共攻(孙)策。--裴注《三国志·宗室传》引《江表传》

孙策自立的时机太好了,袁术虽然对孙策的背叛之举,也是恨得咬牙切齿,却拿他没有大办法。

(袁术对孙策的自立无可奈何)

于是悄悄派出使者过江,授予祖郎等丹阳豪族印绶,让他们策动山越势力,联合起来,以图大举攻打孙策。

曹操面临的战略局面

袁术抽调各郡国七路攻吕布,伤亡“殆尽”后,形成各郡国防守的空虚。

这本是曹操攻打袁术的好时机,但他的兵马也不敢随便动。

一是许都南边的,荆州南阳郡北部缓冲区丢了。

(197年正月)公(曹操)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张)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曹洪)还屯叶,数为(张)绣、(刘)表所侵。--《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派曹洪攻打,结果失利,只得固守在南阳盆地北面山口的叶县,还多次遭到张绣、刘表联军的攻打。

(局势暂时不允许曹操攻打袁术)

二是更主要的。

自曹操迎天子后,强大的袁绍越来越感受到了曹操的威胁,不但和刘表结为了盟友,还多次威胁曹操。

为防止袁绍策应刘表、张绣北攻,曹操看着“相对他虚弱”的袁术不能去摘桃子,但又不能给时间让袁术恢复元气,再成气候,而且还不能让其他“相对弱”的势力摘了袁术这个桃子。

于是,曹操用上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重磅武器。

曹操遣使拉拢孙策攻打袁术

因为196年孙策向朝廷上过贡,承认许都朝廷,所以孙策是可以“令”的。

曹操的动作很快,一得知孙策自立就行动了。

(曹操迅速派去使者出使江东)

197年夏,曹操以朝廷名义,派出议郎王誧出使江东,诏孙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

另诏说吕布想“还攻”袁术,让孙策与“平东将军”吕布、“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同时”征讨袁术。

孙策嫌骑都尉太小了,让人暗示王誧想升个将军号,王誧便宜行事授其为明汉将军。

(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还攻”是“再攻,又攻”的意思。

(吴)景即委郡东归,(孙)策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汉遣议郎王誧衔命南行,表(吴)景为扬武将军,领郡如故。--《三国志·嫔妃传》

王誧此次到江东,还表了取代徐琨为丹阳太守的吴景,为扬武将军。

(吴景此时已东归为丹阳太守)

这就说明王誧出使江东,是吕布打败袁术七军,虎步淮南后,或后期的事。

而诏书说吕布为“平东将军”,说明王誧离开许都前,朝廷还没诏封吕布为“左将军”,即陈登还没出使许都,还没成为广陵太守。

故,曹操让孙策与吕布、陈瑀三股势力围攻袁术,此时还没有陈登的事。

(陈登此时还没成为广陵太守)

陈瑀是故太尉陈球之子,陈珪的堂弟,陈登的堂叔,曾背叛袁术的扬州刺史。

陈珪失了沛国,与儿子陈登等,在下邳城做了吕布的谋士,但陈瑀却是在下邳陈氏的淮浦老家,还有大将陈牧等几千兵马。

董卓入洛阳时,为收买士族人心,就封陈瑀为吴郡太守,陈瑀没上任。

“安东将军”是陶谦生前军职,陶谦死于194年末,陈瑀后来继承了陶谦这个职位,地位很高。

下邳陈氏心向朝廷,陈瑀是曹操可以借助朝廷所“令”攻袁术的三大势力之一。

虽然不能肯定陈瑀的吴郡太守、安东将军是否为曹操所授,但可以肯定曹操是认可他这两个头衔的。

但陈瑀的职位头衔,却是曹操在“令”三股势力围攻袁术战略背后,故意又设的一个陷阱。

(曹操认可陈瑀的吴郡太守)

吴郡太守之争

既然陈瑀接受许都朝廷的号令,曹操能不能改动他“吴郡太守”这个虚职?当然能。

然而,他并没有。

扬州吴郡是孙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由朱治担任太守,会让给陈瑀吗?

下邳陈氏几年来,一直与孙策所在的袁术阵营为敌,其家族所扶植的原扬州刺史刘繇,就是被孙策赶走的,本就有矛盾在。

现在陈瑀屯驻海西县,所奉的徐州刺史吕布,已收复海西之南的广陵郡。

陈瑀作为没有实领吴郡的太守,除了图谋吴郡上任,还能如何发展?

所以因吴郡太守之职,陈瑀与孙策之间爆发争端,是必然的。

曹操让三股势力围攻袁术,改封陈瑀为袁术所占的九江、庐江、汝南等郡太守就好了,轻而易举。

(曹操计中包藏祸心)

他不但不改,更是在给孙策的诏书里清清楚楚地写明陈瑀是“吴郡太守”,好像生怕孙策注意不到此事一样。

这明显就是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三路围攻袁术之计的背后,还有计中计,要挑起孙策与陈瑀,及陈瑀背后的吕布之间的矛盾。

“苍生为子,天下为棋。”

总的来说,让三路攻袁术,只不过是曹操的缓兵之计,不让袁术有时间恢复元气的同时,还要让孙策、吕布、陈瑀这些棋子自相残杀。

并不想让三股势力从袁术身上,捞到实质性的好处,而是要让这四股势力都被削弱。

等曹操在西边腾出手来,再将东边的这四股势力,全部一一收入囊中。

总结

曹操利用天子,明面上让孙策、吕布、陈瑀三股势力攻打袁术,背后实质上包藏祸心,要让东边的四股势力相互残杀,以削弱他们,再全部收割。

算盘打得很好,非常高明,然而孙策等诸侯也不是待宰之辈。

孙策用自己的方法,迅速一举解决了陈瑀对他的威胁,使曹操对东方的这步盘算落空,只能另想它法。

2 阅读:63

熠彤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