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末下邳陈氏的内部矛盾,看其家族昙花一现的必然

熠彤说历史 2024-06-10 14:30:33

徐州下邳陈氏家族的陈瑀,在海西被孙策势力的吕范所败后,为什么没去找就近的家族堂兄陈珪父子?

也没投奔当时下邳陈氏名义上的主子吕布,及陈珪父子心仪的掌控许都朝廷的曹操,而选择了远投北方的袁绍?

(陈瑀陈珪家族发展路线有分歧)

根据之前许都派到江东的使者王誧,表“弃郡东归”的原袁术广陵太守吴景为扬武将军,认可孙策任命他的丹阳太守之位。(《三国志·嫔妃传》)

当时无论陈登是否已在海西所属的广陵郡为太守,可以确定吕布已“虎步淮南”收复了曾被袁术所占的广陵郡。

(吕布奔袭陈瑀局势图)

陈瑀完全可以在北上途中到下邳城见吕布、陈珪,为什么却舍近求远,偏偏去投奔当时与曹操矛盾越来越大的袁绍?

(陈)瑀单骑走冀州,自归袁绍,(袁)绍以为故安都尉。--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山阳公载记》

要知道陈珪、陈登父子,早已倾心于曹操,为形势所逼才归于吕布阵营,与曹操取得联系后就约定卖了吕布。

很明显,陈瑀也是不得已加入吕布阵营,但与陈珪父子对家族前途产生了路线分歧,对曹操也没好感,选择了与曹操敌对的袁绍。

两种发展路线

在下邳陈氏陷入困境的时刻,精明的家族领导者们都在为家族找寻未来出路。

不同的路线不一定有对错之分,但有成败之别。

(陈珪父子选择依附曹操和朝廷)

陈珪父子可能更忠心于汉室朝廷,也或是更看好曹操的潜力,选择了依附朝廷和曹操这棵大树的路线。

但陈瑀前期更主张割据一方,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参与群雄割据。

(陈)瑀阴图袭(孙)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孙)策军发,欲攻取(江东)诸郡。--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他派人到江东拉拢当地诸豪族,想等孙策率军攻打袁术离开后,里应外合图取江东。

可惜被孙策发现了,反被孙策派出吕范偷袭惨败。

然后陈瑀看好的依旧不是陈珪选择的曹操,而奔赴了势力更强大的袁绍。

(陈瑀看好更强大的袁绍)

接下来就看曹操、袁绍的决战,究竟谁能胜出。

虽然事实是下邳陈氏达到了两边押注的效果,但陈瑀单骑到袁绍阵营,仅得到个故安都尉,万一袁绍获胜,也只是能延续家族血脉,并不能得到显赫的发展。

陈瑀投注袁绍的筹码太少!

若是下邳陈氏有意主动两边下注,当给陈瑀配上较雄厚的资本,毕竟筹码多,赢面才会大。

所以,更应该是陈瑀不同意陈珪投靠曹操的主张,内部矛盾早已产生,在自己的资本赔光后,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只剩一个光杆司令都要投奔袁绍。而陈瑀的做法,也没得到陈珪父子的支持。

我们往往更多关注于下邳陈氏的智慧,却忽视了这个家族成员之间冷酷的一面。

陈珪对待儿子被绑架的态度

袁术绑架了陈珪的中子(排行居中的儿子)陈应,以要挟拉拢陈珪。(《三国志·袁术传》)

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三国志·袁术传》陈珪回信摘录

陈珪在回信中,反劝袁术与曹操同心协力,匡扶汉室。

并坚决地表明态度:想要我为了私情归附于你,哪怕是牺牲了儿子陈应的性命也是不可能的。

陈应的生死未知,但陈珪的态度很明显,为了家族利益,牺牲个把儿子是在所不惜的。

陈登对待三个弟弟被绑架的态度

陈珪对家族和亲情的这种态度,在长子陈登身上得到了传承。

(陈登的做法和陈珪一样)

太祖到下邳,(陈)登率郡兵为军先驱。时(陈)登诸弟在下邳城中,(吕布)布乃质执(陈)登三弟,欲求和同。(陈)登执意不挠,进围日急。--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先贤行状》

后来,作为家族新一代话事人的陈登,也碰到了同样的艰难抉择。

为了逼迫陈登退兵合作,吕布一下子绑了陈登三个弟弟,以他们的性命相要挟。

这是家族一锅端的节奏啊!

可是陈登为了家族的利益,宁愿做个孤家寡人,即使牺牲三个弟弟也在所不惜,反倒加强了对吕布下邳城的进攻。

作为长兄,在自己认为正确的家族利益,和兄弟之间,陈登“执意不挠”,态度很坚决,选择很明确。

(下邳陈氏人丁兴旺)

牺牲亲情的危害

幸好,陈登的三个弟弟被人救了出去(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先贤行状》)。陈应也很可能没有死。

但是,站在几个弟弟的立场,父亲和兄长随时可以牺牲自己,寒不寒心?

即使几个弟弟为了家族理想,甘愿牺牲自己,但如果一朝得势的是他们,老父亲、兄长、另外几个弟弟的性命,是不是也是随时可以牺牲的?

父子、兄弟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堂亲关系的陈瑀。

如果双方谁都认为自己的路线是正确的时候,且都有执行自己路线的实力,为了自以为的家族利益,这种家族氛围,究竟谁该作出牺牲呢?

这种不惜牺牲家人实现理想的做法,势必在有矛盾时,引发分化决裂。

(陈瑀陈珪兄弟各干各的)

吕布入主徐州时期,下邳陈氏陈瑀、陈珪兄弟的分裂已经存在,各干各的,只是整个家族正陷入低谷,并没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下邳陈氏失败的必然

陈登为广陵太守的几年,是下邳陈氏的高光时刻,但陈登一死,风云一时的下邳陈氏瞬间堙没于史籍。

汉末其家族的功绩成就,在历史长河里,也只是昙花一现。

为什么这个能人扎堆,充满智慧的家族,突然就后继无人了呢?

下邳陈氏干了不少不光彩的事,比如袁术用陈瑀为扬州刺史,陈瑀却在袁术落难到淮南时拦堵;又有陈珪出卖吕布的事儿。

他们家族为了家族利益,是不惜使用让人不齿的阴谋诡计的,其本质是为了家族目标不择手段。

其对亲情的淡薄冷酷,实质也就是这种不择手段的一种体现。

(下邳陈氏为家族利益不择手段)

我们站在陈登几个弟弟的立场看看,他们虽然没有物理上被家人牺牲,但在情感态度上,其实他们早已被牺牲。

并不是说为了家族大局,不惜牺牲亲情,就一定错。

但事物发展都是具有矛盾两面性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对亲情的牺牲,家族内部不出现矛盾还好,一出现矛盾就必然是以牺牲对方为代价。

可悲的是,下邳陈氏没有从陈瑀的分裂败亡汲取教训,陈登三个弟弟被绑架的事发生在后。

下邳陈氏三代人才辈出,陈珪的儿子至少有四个,按理说在崛起阶段下一代不应该只出陈登一个大才啊!

陈瑀、陈珪兄弟实力相当,造成的家族分裂,让家族第三代领导者陈登,不敢给予弟弟们更多的权力和培养机会,以免家族再次出现分裂情况。

(陈登的弟弟们首要考虑不被牺牲)

他的弟弟们的智商也不可能低,作为弱势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会偏重于明哲保身,不再以伟大的家族理想为己任。

所以陈登英年早逝,就造成下邳陈氏后继无人的局面。

总结

追逐成就理想难,既表现在过程艰难曲折,又表现在追逐过程中的一些牺牲,很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后遗症。

纵观历史上那些野心勃勃的家族,多是如此。

而下邳陈氏后遗症的反噬,来得尤其快!

0 阅读:17

熠彤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