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自称为“朕”有什么含义?

弱电干货 2021-03-10 23:50:24

在中国古代,最早是没有“皇帝”这个称呼的,这个称呼最早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功绩,让大家称呼他为“皇帝”。就像“皇帝”这个称呼一样,中国古代的皇帝一般都不是称呼自己为“朕”,这是后面才发展出来的。

在中国古代更早的时候,皇帝都不是自称为“朕”,而是自称为“寡人”,因为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谦虚的传统,所以皇帝这样称呼自己,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一个才学和能力都不足的人。但是这一切都被秦始皇给改变了,秦始皇对当时的社会作出了很多的改变,比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等等,其中将“孤”、“寡人”改为“朕”,也是其中的一种改变。

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一来秦始皇就变成了周武王以后又一个统一全国的人。这个时候秦始皇为了表现出自己的不同之处,就命令丞相李斯想出一个新的称号,这样才有了皇帝自称为“朕”这种情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为什么李斯会想到“朕”这个称号,这是因为在古代最早的文字实际上并不是汉字,而是甲骨文,在秦代的时候,虽然人们已经发展到用小篆进行书写了,但是在小篆里,还是有很多甲骨文的痕迹。而“朕”字并不是像现在写的这般,把“朕”这个字拆开,这样就变成了汉字中的“月”和“关”两个字组成。而在甲骨文里,这两个字和“舟”和“灷”(zhuan)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其中“灷(zhuan)”在甲骨文中的意思是火或者是能够引火的东西。而“舟”的意思就是船。

其实这个字在先秦时代,就是指“我”的意思,而这个字是全天下人都能用,所有人都可以用“朕”来自称。很多文献中都能够看到在先秦时代,古人会用“朕”来自称。

比如屈原的《离骚》中有“回朕车以复路兮”这一句,《尔雅·释诂》中也说道:“朕,身也。”蔡邕则在《独断·卷上》中说: “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

由此可见,这“朕”字在先秦时代的确是代称“我”,而且很可能是一种书面语,类似于后世的“吾”、“余”。那么为什么秦始皇要用这么一个字呢?

我们前面说过,“朕”字的组合体是“舟”和“灷”,而它们一个代表着船,一个代表着火种,船是水上工具,需要用船的水一般都很深,那么连起来这寓意就深刻了:水深火热。

很多人说秦始皇取“朕”这个字,是为了贴近民意,靠近大众,低调,谦虚。但秦始皇自认其丰功伟绩自古以来无人能比,取个名字都要把三皇五帝结合在一起,绝无可能在自称这件事上谦虚,也没有这个必要。而且他肯定不会让自己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朕”这个字除了“水深火热”这个解释之外,那就只有一种意思了,意思是将水、火都涵盖在内,意思是他就是“水”、“火”。

古代是小农经济,一年的收成好坏完全是看老天爷的脾气,无论是旱是涝,都对农业有着非常大的破坏,所以在古代,“旱”、“涝”一直都是老天爷的代言词,换句话说,就是“水”和“火”。

另外,在古代人们都把小船看成是祭祀用的物品,而在祭祀时会点燃小船中的火种,寓意天下太平,社稷平安。所以在古代,朕这个字有对皇帝的表扬,也有对天下太平的向往。

在古代,“水”和“火”结合起来,就是老天爷的化身,而秦始皇用了这个“朕”字,刚好就是代表了老天爷,这也隐喻出他就是天子。所以自秦始皇开始,皇帝们再也不用“孤”、“寡人”了,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

0 阅读:10

弱电干货

简介:弱电技术干货。弱电系统集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