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8年,刚刚平定北方叛乱的刘邦,忽然下令:从全国范围内,征调各地的官员和富人家庭,集体搬家到关中地区。
对于刘邦的这项命令,很多有钱人虽然非常不满,不愿意搬迁。但是面对强大的皇权,他们也无可奈何。毕竟,刘邦这个命令不是建议性质的,而是强制性的!如果你不搬,人家就直接派军队来把你家踏平了。
所以最后,这帮有钱人还是得硬着头皮,带着自己全部家当,浩浩荡荡的从各地搬家到关中。不过,等到他们到了关中之后,这才发现:原来刘邦大老远把他们给调过来,强行让他们搬家,竟然是为了让他们负责守陵!
对此,这些大老远搬来的有钱人,自然感到非常不满。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再想抗拒搬家,也没这个能力了。所以后来,这帮人就只能在刘邦的陵墓周围,建造了一座新城,供大家居住。因为搬来的都是各地的有钱人和大官,所以后来,这座新城反倒是变得极为繁华,成了当时中原地区最热闹的城市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刘邦去世之后,后来的几位汉朝皇帝,除了汉文帝之外,基本上也都执行了这样的策略。每一位皇帝去世之前,都会大规模从全国范围内,征调各地的有钱人和官员家庭,把他们集中到自己的陵墓周围,建一座新城,让他们给自己守陵。
就这样,从刘邦开始,接下来的汉惠帝、汉景帝、汉武帝以及汉昭帝,陆续又建立了四座守陵城市。再加上之前刘邦建立的那座,就是五座守陵城市。因为这五座守陵城市当中,居住的都是有钱人和各地的官员,所以就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繁华城市。
此后上千年里,一直到唐朝,这五座守陵城市,都是关中地区最繁华的地方。单论享受和繁华来说,丝毫不逊色于首都长安。所以后来到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才会写出‘五陵年少争缠头’的诗句。白居易笔下的五陵,指的就是这五座皇帝陵墓。而五陵少年,则是在后世泛指那些家里有钱的纨绔子弟。
刘邦的这个决定,虽然对后世影响很大,留下了五座繁华的城市。但是在当时,刘邦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引起过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那些被转移的有钱人,他们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的故乡,只为给刘邦看管坟墓,自然会很不满。
那么,刘邦当时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力气,从全国范围内征调富人守陵呢?为什么就不能找那些普通百姓来守陵呢?那样不是抵触更小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和汉朝的历史背景有关。
大概就在这次搬家事件两年之前,汉朝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汉朝刚刚开国,镇守北方的韩王谋反,直接转投了匈奴。在这之后,刘邦不得不亲自带兵,前去北方平叛,顺便击退匈奴。
也就是在这场战争当中,刘邦因为贸然突进,直接被匈奴困在了白登山上,围了整整七天。最后,因为汉军主力赶到,再加上刘邦开出了议和条件,匈奴这才打开了包围圈,让刘邦有惊无险的下了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最后虽然是有惊无险的收场了,但是这事对于刘邦,甚至对于整个汉朝来说,无疑都是一个重大冲击。在这之前,中原政权虽然对匈奴骚扰很头疼,但是从来都不认为匈奴是一个特别强大的敌人。
这还真不是中原地区盲目自信,主要是因为战国时期的那些诸侯国,实在是太能打了。而且,在战国末期之前,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基本上也都是以小部落的形式存在。虽然经常骚扰边境,但是很难威胁到中原腹地。
而到了战国后期,以及秦朝的时候,匈奴两次崛起,都被狠狠打了回去。一次是在战国后期,匈奴碰上了了那位战国顶级名将李牧。一场大战之后,匈奴直接被李牧砍掉了十多万主力。另一次是在秦朝,遇上了那位蒙恬,结果败的更惨。
这些历史,导致之前的刘邦,或者说整个汉朝高层,根本就没拿匈奴当回事。
但是白登山这一战,却让汉朝彻底清醒过来。后来汉朝也不断去探查匈奴那边的情况,这才逐渐发现:原来就在之前楚汉战争的这几年当中,匈奴人一直在大力扩张。此时的匈奴,势力范围已经扩张到了中亚那边,而且可以轻易集结出三十万骑兵大军!
这样的匈奴,整体实力已经和汉朝差不多了。虽说当时汉朝在武器装备方面,可能要比匈奴强上不少。但是同时,匈奴那边拥有更多的战马,汉朝在战马方面又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样算下来,汉朝在面对匈奴的时候,往往只能被动挨打。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后来刘邦才不得不和匈奴议和,并且开始通过和亲的手段,强化双边关系,尽量让双方大体上保持一种和平的状态。
从白登山上下来之后,接下来的一年里,刘邦一方面派人联系匈奴,双方开始进行和亲。另一方面,刘邦也派了不少军队北上,将那位韩王的余部彻底清理干净,重新组织了一条防线。
但即便这样,汉朝的北方防线,依然还是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
这个漏洞,就是汉朝的首都长安!
汉朝开国之后,刘邦经过反复的权衡利弊之后,终于决定,要把汉朝的首都,定在当年秦朝首都咸阳这一带。因为之前在秦末战乱当中,咸阳已经被项羽彻底毁了。所以刘邦确定要在这里定都之后,首先就要重新建城。
当时负责建造长安城的,就是那位丞相萧何。为了修造这座首都,萧何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刘邦被困白登山的时候,这座长安城其实才刚刚建造完成,很多中央官员,甚至都还没来得及搬家到长安这边。
而从地图上来看,长安虽然位于中原腹地,但是在长安正北方,却缺少大型的军事重镇,而且也没有什么天险可守。
很多人都知道,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曾经花了很大的力气,让蒙恬北击匈奴,把匈奴赶出了河套地图。为啥当年秦始皇要这么干?很大一个原因,其实就是想给首都咸阳,争取更多的战争空间。
一旦匈奴被赶出了河套地区,那么接下来,中原王朝就可以凭借黄河,阻挡匈奴南下。但问题是,秦朝亡了之后,匈奴很快就再次南下,再次占领了河套地区。当时的陕北地区,甚至都已经开始出现匈奴人的生活足迹了。
到了这个时候,汉朝想要在这个方向上,阻挡匈奴南下,其实就只剩下了一个优势,那就是北方的长城。
但这样一来,又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长城只能暂时挡住匈奴的战马,真正击退匈奴,还是得靠军队。可是陕北这一块,土地太过贫瘠。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根本就无法支持大规模驻军!
这就导致汉朝刚刚开国的时候,长安北方几乎是无险可守的状态!只要匈奴人南下,就可以轻易打到长安地区周围!而当时的长安,恰好又是刚刚建造完成,根本没多少军队!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邦采纳了麾下谋士刘敬的建议,开始大规模向关中地区移民。准确来说,是向长安地区移民。
而接下来,在移民的过程当中,汉朝高层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单纯迁移普通百姓,对长安城的保护力度提升,其实相当有限。因为老百姓一般都没什么家产,一旦战争来临,普通老百姓很快就会因为战争而逃走,到时候长安周围就又没人了。
反倒是那些有钱人,因为自己的财产,大多在长安周围。所以一旦战争来临,这些富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往往就会坚持抵抗。因为他们的财产,比如土地之类的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内打包带走。
按照这个思路,很快,汉朝高层就意识到:把富人移民到长安周围,远比普通老百姓移民,更有好处!
而且,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汉朝的统治者很快发现,这个方案似乎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
首先,当时汉朝刚刚开国,之前秦朝又太短。所以,这时候秦国之外的很多地方,有钱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六国旧贵族。当初秦末战乱的时候,就是这帮人起兵,最后一起灭了秦朝。
而如果把全国范围内的富人,都给转移到长安周围的话。那么也就是说,这些六国的旧贵族,会成为第一批转移对象。一旦这些旧贵族到了长安这边之后,虽然依旧有钱,但是却没了地方的人脉基础,很快就会失去那种社会影响力。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也就无法再威胁到汉朝的国家安全。
其次,如果全国范围内的有钱人,都被聚集到了长安周围。那么长安作为首都的地位,就会迅速凸显出来。接下来,汉朝会形成一个强干弱枝的局面。就算下面依然还存在很多诸侯国,但和汉朝中央相比,这些诸侯国的整体实力会弱很多。
一旦这个强干弱枝的局面形成,那么以后的汉朝,稳定性同样也会大大提升。
正是出于这几个目的,那一年,刘邦明知道这项搬家政策,会引起整个西汉富裕阶层的抵触,依然坚持要执行下去。当然,想要让大家搬家,总得有一个比较好的借口。所以这个时候的刘邦,找出来的借口,就是需要这帮有钱人,去给自己守陵。
在刘邦的胁迫之下,很快,齐国的田家,楚国屈景昭怀四家,就上了第一批搬家的名单。这些家族,当年在战国时期,都是齐楚两国的中坚力量。而当刘邦把这些家族,全部迁移到关中之后,接下来,齐楚两国国境内部,当地的旧贵族自然就很难再叛乱了。
再之后,随着这些有钱人集体搬到关中,搬到了刘邦陵墓周围。为了生活,他们就开始营造一座新的城市。很快,一座中等城市就拔地而起。因为生活在这座城市内的人,都是各地转移来的有钱人。所以这座新城,自然也就特别繁华,成了一座典型的消费城市。
因为刘邦的这项政策,确实效果不错。所以自从刘邦这一代人开始,接下来几代的汉朝皇帝,几乎都会照搬这项制度。所以后来,随着汉惠帝、汉景帝、汉武帝以及汉昭帝先后去世,又有四座陵邑城市被建造出来,因为这五座城市距离不远,后来大家也就将这一带并称为五陵。
在这期间,唯一例外的是汉文帝。汉文帝作为刘邦的儿子,死后的墓地却距离刘邦很远。后世有人分析,或许是因为汉文帝早年并不受刘邦宠爱,觉得自己和父亲感情一般。再加上汉惠帝是他哥哥,已经埋在了刘邦旁边,所以他就索性埋的远了一点。但实际上,汉文帝去世的时候,其实也建造了一座陵邑,只不过离其他几座陵邑城市稍远而已。
以上这些,就是汉朝陵邑制度的由来。不得不说,这项制度对汉朝确实很管用。随着几座陵邑城市先后出现,汉朝确实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而且抵抗匈奴入侵的力量,也大大增强。
但这两条,其实并不是陵邑制度对汉朝最大的影响。
陵邑制度最深远的影响,其实是消除汉朝的贫富差距,抑制土地兼并!而这一条,绝对是当年刘邦怎么都没想到的!属于是误打误撞带来的结果。
因为从刘邦开始,接下来每一代皇帝去世的时候,都会从全国各地,转移一群有钱人来守陵。所以在汉朝初期和中期,地方郡县上的那些有钱人,其实很难积累财富。
这帮有钱人,不管是通过什么手段赚钱,经商也好,做官也好,种地也好,只要他们有钱了之后,用不了几十年,马上就会被转移到关中去生活。而这帮有钱人去了关中之后,他们留在原籍的赚钱渠道,比如土地或者商铺,自然也就被其他人逐渐占领。这些有钱人能带走的,仅仅只是一些钱而已。
对此,后来汉朝的那些有钱人,也曾经想过各种办法,想要去躲避搬家。比如说虚报自己的财产数量,或者给高层官员送钱,避免搬家等等。但是这些手段,最多只能延缓搬家。一旦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还是必须得搬家,因为这是汉朝的国策。
比如说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侠郭解。这位大侠,虽然不像武侠小说里那么武功高超,不会飞来飞去。但是在人脉关系上,绝对是一个超级牛人。据说洛阳地区两个家族大家,当地郡守去了都不好使,他去了之后,一句话就解决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牛人,最后到了该搬家的时候,还是得搬家。后来郭解不想搬家,直接托关系找到了那位大将军卫青,让卫青替他跟汉武帝求情。可是结果卫青开口之后,汉武帝反倒是更加坚定决心,一定要让他搬家,不搬就直接杀头。
正是这种特殊的陵邑制度,让西汉的那些有钱人,始终无法在地方上连续有钱超过三代人。超过三代人之后,基本上都被搬到关中去守陵了。而这个结果,无形中就遏制了地方上的土地兼并,减缓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同时也减小了贫富差距。
而到了西汉中后期,到了汉元帝在位时期,因为当时北方的匈奴已经被彻底打残,汉朝已经不需要再转移那些有钱人了。同时,汉元帝考虑到大范围让有钱人搬家,会导致大量财富浪费,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所以就废除了陵邑制度。
但是接下来,随着陵邑制度被废除,地方上的土地兼并速度,开始迅速加快,底层百姓很快就没有土地了。所以等到汉元帝去世之后,仅仅只过了二十多年,西汉底层就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再之后,西汉高层权力动荡,王莽就篡位了,西汉也就亡了。
这就是陵邑制度的真正影响力。
如果汉元帝没有废除陵邑制度,说不定西汉还能多撑几十年。当然,这种陵邑制度,最多也就只能抑制土地兼并,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至于到了东汉之后,东汉从刘秀开国算起,就采取了皇帝和世家共治天下的策略。就算东汉皇帝想要施行陵邑制度,也没能力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转移那些有钱人了。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地方郡县的那些有钱人,已经不是单纯的有钱人了,人家已经演变成所谓的‘世家大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