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的后遗症:孙权和曹操暗中合作,一起玩儿死关羽

雁芙说历史 2023-06-08 06:58:00

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攻取汉中后,随即派遣刘封、孟达攻取荆州西面的东三郡,全据汉中,实力抵达巅峰。

也正是这一年7月,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只要能攻下襄、樊,就可以打通北上的通道,扫清北伐的最后地理障碍。

到时候,诸葛亮隆中对里面“跨有荆益、兵分两路北伐”的战略将彻底完成前两个重要步骤。

然而,谁也想不到,襄、樊二城久攻不下,陷入持久战当中,而南边的孙权突然背弃盟约,派吕蒙袭取了荆州,关羽被迫逃往麦城。

不久之后,关羽在转移途中,被东吴将领马忠伏击,并将关羽和他的长子关平一起斩杀,随后将关羽的人头送给了曹操。

至此,蜀汉一代名将,以身首分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事实上,关羽的败亡早在4年前已经埋下伏笔,刘备、诸葛亮进入益州后,对孙权方面的战略转变,缺乏洞察,坑了关羽一把。

而最终给予关羽致命一击的,是孙权和曹操暗中合作,一起玩儿死了关羽,而且曹操显然要更加老谋深算一些。

所谓的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不止是关羽,刘备和诸葛亮同样也大意了,孙权要搞事情,其实是有明显迹象的,只不过被刘备和诸葛亮选择性忽视了。

这种变化不仅牵扯到孙权如何看待孙刘联盟关系这件事上,还牵扯到东吴的国策转变。

孙权的转变究竟是什么?

这一切还得从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说起。

赤壁之战时,实际上是周瑜率领东吴大军击溃了曹操,刘备在这个过程中属于打酱油的角色,史书上对于刘备在赤壁之战的参与度也是一笔带过的。

曹操虽然被击败了,但荆州实际上还控制在曹操手中,所以周瑜随即率军围攻荆州重镇南郡,足足打了一年才打下来。

而刘备方面,则是趁周瑜主力大军正在南郡血战,率军攻取了荆南四郡,说是攻取,其实根本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刘备因此得到了一大片地盘,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不久之后,周瑜攻下了南郡,并占领南郡的治所江陵城,西边的夷陵地区也被周瑜拿下。

但这个时候,围绕着应该如何对待刘备这个盟友的问题,东吴内部发生了一次意见分歧。

周瑜认为刘备是个枭雄,早晚成为东吴夺取天下的障碍,所以他建议把刘备忽悠到江东,将其软禁,再接管刘备的军队。

但孙权和鲁肃认为,曹操虽然赤壁战败,但并未受到重创,实力仍然天下第一,随时都有可能再度南下,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

为了巩固联盟,孙权还把妹妹孙小妹嫁给了刘备,搞了一段政治联姻。

注意,这个时间段,东吴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天下,成就江东帝业,但鉴于曹操势大,所以也需要维系孙刘联盟关系。

而作为东吴军方一号人物的周瑜,他向孙权提出了一个成就帝业的绝佳行动方案。

就是由周瑜亲自率军攻取巴蜀,吞并汉中,再留下孙瑜镇守汉中,同时和西北的马超结盟,然后周瑜再率军回师荆州,与孙权合兵一处,向北攻取襄阳,再一路北伐,攻下中原。

此等谋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差不多一个意思,都要先夺取益州和汉中,只不过诸葛亮是主张益州和荆州兵分两路北伐,而周瑜则是集中兵力从荆州往北打。

孙权也十分赞同周瑜这个计划,当即就批准了,并且下令让周瑜立即着手准备。

也正是此时,刘备向孙权提出了“借荆州”的请求。

所谓借荆州,其实借的只是南郡和夷陵,当时这两个军事重镇控制在东吴手中,而且是战略要地,北可图襄阳,西控巴蜀,是进入川蜀的重要通道。

刘备这时候要借这两个地方,背后的逻辑自然就是要为将来夺取益州做准备。

而对于江东来说,虽然占领了这两个战略要地,但这两个地方北边就是曹操控制的襄阳、樊城,意味着东吴随时都面临着曹操的军事压力。

一旦曹操全面进犯,东吴可能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因为曹操完全可以一边从淮南进攻东吴腹地,一边从襄阳、樊城出兵进攻南郡,夹击东吴。

而刘备所在的荆南四郡,在南郡的南边,相当于一旦开战,是孙权顶在了最前沿,刘备居于相对的后方。

所以,为了应对曹操的军事威胁,避免两线作战,同时发挥刘备这个盟友的作用,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同意将南郡和夷陵借给刘备。

孙权的如意算盘是,把南郡和夷陵借给刘备,把他顶到西线去直面曹操的军事压力,这样东吴就可以减少防御压力,腾出手发展江东帝业了。

谁知,正当孙权派兵攻取巴蜀时,刘备却坏了东吴大事!

由于进攻巴蜀必须经过南郡和夷陵,但这些地盘已经借给了刘备了,孙权天真地以为自己都把地盘借给刘备了,如今东吴从南郡和夷陵借道伐蜀,刘备肯定不会阻拦。

可他没想到的是,刘备一听东吴大军要伐蜀,当即派兵封锁了交通要道,同时义正言辞地向孙权表示:

益州的刘章和自己都是汉室宗亲,也都是对抗曹操的重要力量,属于朋友,东吴却要攻打人家,这是没有道义的,所以坚决不让东吴大军通过。

孙权知道后,顿时大怒,但考虑到维系孙刘联盟的关系,不得不退兵,攻蜀计划职能暂时搁置。

不久后,周瑜英年早逝,攻取益州的计划再度被暂停。

然而,没过多久,刘璋为了对付占据汉中的张鲁,主动邀请刘备入川帮忙,这是攻取川蜀的好机会啊!

刘备顿时大喜过望,随后亲率一支军队进入蜀中。

入川之后,刘备并未跟张鲁干架,而是赖着不走了,紧接着就和刘璋彻底反目,率军攻打蜀中,同时调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带兵入川,不久便攻占整个益州。

而孙权这边收到消息后,勃然大怒,他真没想到,刘备竟然如此狡诈,如此无耻!

当初东吴要攻取益州,他刘备是大义凛然地表示刘璋是汉室宗亲,属于反曹阵营的朋友,坚决不能进攻,如今他却自己去把人家给灭了。

一想到这里,孙权就气不打一处来,随即便气愤地说道:猾虏,乃敢挟诈如此!

刘备成功地迫使孙权无法染指益州,最后自己成功得到了这块地盘,但同时也失去了孙权的信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孙权是越想越气,食不甘味,当初还是自己将南郡和夷陵借给他刘备作为栖身之所,如今这老小子倒是和自己耍起心眼来了。

他开始反思自己在与刘备联盟的这段关系中,究竟得到了什么?

几年的联盟下来,似乎自己什么好处也没捞到,曹操的军事进攻却一点也没减少,光是西线,曹操就大举进攻了东吴3次。

反观刘备,曹操基本上没怎么打过他,刘备反而夺取了益州,地盘扩张了好几倍,短短几年间,实力直接飙升到和东吴同一水准。

这说明,即使和刘备结成同盟,东吴依然要面对曹操的大举进犯,而作为盟友的刘备,却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不仅没有给东吴分担军事压力,反而得到了扩张。

换句话说,孙刘联盟带来的结果是,孙权一无所得,刘备却获得了巨大收益,赚的盆满钵满。

既然如此,那还要维系这个联盟干什么呢?

而且,赤壁之战都是东吴出力最大,几乎是东吴凭一己之力打败了曹操,他刘备凭什么能分走这么多地盘?

于是,孙权决定收回当初借给刘备的地盘,不,是收回整个荆州,因为他刘备根本没出力,没资格拿到荆州。

但是荆州已经被刘备吃到肚子里,他还能吐出来吗?显然是不会的,面对孙权派来讨还荆州的使者时,刘备又耍了一回无赖,表示等攻取凉州,就归还荆州。

而此时的孙权已经是愤怒交加,根本不想听刘备的花言巧语,你不给,那我就自己去拿回来,于是派兵袭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也不甘示弱,当即亲率五万大军出公安,派关羽为大将,意图夺回三郡,双方在荆州布下重兵,大战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曹操的出现,改变了剧情发展方向。

曹操知道刘备攻取益州后,为了争取主动权,出兵攻打汉中,张鲁败逃。

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刘备本来就想夺取,现在曹操突然占领了汉中,那益州可就危险了,于是在谈判桌上做出妥协,与东吴平分荆州六郡,双方各自占三郡,史称湘水划界。

由于曹操依然实力强大,并且经常想着进犯东吴,所以孙权冷静下来后,在鲁肃的周旋下,也只能暂时接受这种妥协,重新遣使入益州与刘备交好。

这件事情是一个关键节点!

孙权虽然也接受了平分荆州六郡的方案,但这只是迫于曹操军事压力下的一种暂时的妥协。

在他的内心深处,不管是对于刘备的信任,还是对孙刘联盟能为东吴带来多大好处,孙权还是持有怀疑态度。

这里面有个关键人物——鲁肃,他是一个坚定主张维系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的人,鲁肃在这个过程中也极力主张维护好和刘备的关系。

所以,孙刘联盟暂时度过了一场危机,但裂痕并未修复,联盟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就注定了荆州早晚还得出事。

此后,刘备返回益州,不久之后,开启了汉中之战,与曹操在汉中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

但是,鲁肃在这期间病逝了,这直接影响了孙刘联盟的关系。

湘水划界是在215年,鲁肃是在217年去世,吕蒙在这一年的冬天接任了鲁肃的位置,调到荆州防线。

吕蒙和周瑜一样,都认为刘备不值得信任,和他结盟没什么意义,但此时刘备已经夺取益州,东吴是很难撼动了。

不过吕蒙提出了他对西线战略规划的见解:

刘备、关羽君臣是属于那种狡诈、反复无常的人,不能以腹心对待,假以时日,他们早晚会对东吴起窥测之心,把东吴西线的安全寄托在关羽身上,其实并不安全。

只有将荆州纳入东吴版图,由东吴自己部署防御,才是最安全的,也只有全据荆州,才能构筑起完整的长江天堑。

吕蒙的建议是,东吴应该择机攻取荆州,到时候,派证虏将军孙皎镇守南郡,潘璋镇守白帝城,以此向西防御刘备。

再由吕蒙本人率军攻取襄阳,并镇守襄阳重镇,以拒曹操,再令蒋钦率领一支万余人的水师在长江各处巡游,作为机动兵力。

在这种严密的部署下,根本不需要靠关羽来保证西线的安全,东吴自己就能做得更好。

不过,孙权听完后,还是有个疑虑,他问吕蒙,东吴是否应该全力在西线北伐,攻取徐州。

吕蒙的回答十分关键!

他说,徐州一带靠近中原,曹操经营已久,而且是北方战略要地,即使东吴付出巨大代价攻下来,那么曹操肯定会派兵再夺回来。

这么一来,如果打下徐州,即使在那部署七八万重兵,也未必守得住。

倒不如突袭关羽,夺取荆州,全据长江,构筑起完整的长江天堑,可保江东无忧。

孙权听完之后,十分赞同,随后密令吕蒙,让他开始谋划一切,从这一年算起,到袭取荆州结束,吕蒙实际上为此准备了两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表示赞同呢?因为这么年下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孙权对天下大势的认知以及对孙刘联盟的反思已经有了结果。

孙权对孙刘联盟的认识主要有几点:

其一,这么多年的联盟下来,东吴照样要经常独自面对曹操的大举进攻,光是在西线,曹操就大举进犯四次,东吴反攻两次。

作为盟友,刘备在东吴遭到进攻时,根本没有发挥作用,没有为东吴分担军事压力,而且刘备也几乎没有受到曹操的大规模军事打击,反而地盘越来越大。

联盟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以及联盟无法为东吴缓解曹操的军事压力,使得孙权开始认为这个联盟有没有都无所谓。

其二,孙权对刘备已经没有太多信任,按照刘备发迹之前,投靠过公孙瓒,又投靠袁绍,后来又投奔曹操等履历来看,有点反复无常,确实很难让人信任。

再加上刘备欺骗孙权,自己夺取益州,也使得孙权对他有了新的看法,所以,吕蒙说,把西线的安全寄托在刘备和关羽身上,是不合适的,孙权才会表示赞同。

其三,孙权在和曹操多番交手后,根本无法前进一步,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早已磨灭,加上天下三分已成定局,孙权自知江东很难再一统天下,成就帝业。

所以,东吴的战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以前是要成就帝业,现在要转变为,全据荆州,构筑完整的长江天堑,以确保江东可以长期武装割据,守住江东基业。

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就是在216年冬季,曹操在西线大举进攻东吴的濡须坞,战斗一直打到217年春。

孙权却主动遣使向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了,于是引兵北还,但还是在西线留下了重兵集团,继续保持对东吴的军事压力。

只不过,曹操对此的反应要冷淡些,双方只是说要结为姻亲,实际上是因为曹操想让孙权派个儿子去做人质,孙权方面不同意,所以曹操怀疑孙权投降的诚意,因而反应冷淡。

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三国志》

但是,孙权既然是刘备的盟友,为什么突然投降曹操了呢?

很明显,他已经反思出了结果,刘备不值得信任,孙刘联盟也无法获得好处,不要也罢,所以孙权开始寻求和曹操缓和关系,为袭取荆州做准备。

足足准备了两年后,东吴方面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大好良机。

孙权与曹操合谋玩儿死关羽

219年5月,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并攻下荆州西面的东三郡,自称汉中王,随即派关羽攻打襄、樊,为北伐扫清障碍。

但关羽虽然围困了襄、樊,却遭到了曹军守将曹仁最猛烈的抵抗,以至于长期无法攻下。

曹操方面收到襄、樊被围后,也是十分着急,当即就派出于禁、庞德率军三万前去增援。

这时,关羽利用雨水天气、河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一举歼灭了曹操的援兵,但几番激战过后,关羽在前线的兵力已经不足。

他本来是命令驻守上庸的刘封、孟达派兵支援的,可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关羽开始纠结于到底要不要把荆州用来防备东吴的后备军也调往前线。

关键时刻,吕蒙开始实施他的计策,先是让陆逊给关羽写信拍马屁,接着又装病,大张旗鼓地回东吴养病,并且调走了荆州边境的东吴军队。

关羽侦测到消息属实后,断定吕蒙无法趁机搞事情,于是调走了荆州后备军驰援襄樊前线,直接导致荆州后方空虚。

与此同时,襄、樊也遭到了更加猛烈的攻击。

曹老板显然是急眼了,一听于禁、庞德所部被歼灭后,当即就想着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

不过,司马懿提出了不同见解,他建议曹操派人到东吴,让孙权在背后捅关羽一刀,你孙权不是已经归降我了吗,现在就看你表现了啊。

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三国志》》

就这样,曹操做了两手准备,一面联系孙权,一面派遣驻扎在宛城的徐晃立即驰援襄樊,徐晃率部抵达前线后,迅速进逼到距离关羽包围圈三丈远的地方扎营。

不久之后,孙权方面给曹操回了信,表示自己即将袭击关羽的后方,还让曹操替他保密。

孙权为笺与魏王操,请以讨羽自效,及乞不漏,令羽有备。——《资治通鉴》

可曹老板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不准备听孙权,但是配合一下孙权还是可以的。

所以,曹操亲自从洛阳率领大军南下,扬言要跟关羽拼个你死我活,但实际上却进军至襄阳以北400里的摩陂就停了下来。

最重要的是,曹老板以救援关羽的名义,将部署在淮南东吴边境的重兵也一并调到了摩陂,像张辽、夏侯惇等原本驻扎淮南的大将统统到了摩陂与曹操汇合。

而接下来,曹操的举动十分诡异!

他扬言要亲率大军驰援襄樊,却停留在摩陂,迟迟不肯行动,各路大军到了之后,他干脆在这搞了一次阅兵。

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三国志》

襄樊情势危急,曹操这是唱的哪一出呢?

其实这是曹老板故意的,他这是在告诉孙权,我已经把东吴边境的重兵调走了,你可以放心地去捅关羽一刀,不用担心曹军会在西线进攻东吴。

还有,曹操手握数十万大军,名将云集,却迟迟不肯派大军南下,原因也很简单,曹老板希望把关羽继续吸引在襄樊前线。

如果派大军南下,关羽一看攻城无望,势必提前撤军回荆州,一旦关羽及时回去,那孙权就没办法动手了。

所以,曹操这是在故意给孙权制造机会,只要徐晃能在前线支援襄阳,但徐晃手里的部队又不多,关羽一看还有机会破城,势必继续猛攻,那孙权偷袭的机会就来了。

曹操谋算好一切之后,又采纳了董昭的建议,把孙权要偷袭荆州的那封密信抄录两份,一份故意泄露给关羽,一份传递给守卫襄、樊的曹仁。

关羽一旦知道孙权要偷袭他的后方,必然撤军回去跟孙权拼个你死我活,到时候,曹操可坐收渔翁之利。

而襄阳城内的曹仁知道孙权要袭击关羽后,眼见胜利在望,必然更加奋勇抵抗。

而另一边的孙权,早已部署好一切,在确认西线的曹军调走之后,当即采取了行动。

吕蒙派兵伪装成商队,骗过了关羽在荆州江边的警卫部队,使得荆州军的预警失效,接着兵临城下,驻守在公安和江陵的傅士仁、糜芳一枪没放,当场投降。

身在前线的关羽,在收到曹操送来的孙权密信后,根本不相信孙权会袭击他的后方,认为是曹操守不住襄樊,故意放的烟雾弹。

而且他认为自己再努力一把就可以攻破襄、樊了,决不能半途放弃,于是加强了对襄樊的猛攻。

董昭曰:“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敝。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操曰:“善!”——《资治通鉴》

然而,曹操给关羽送信的同时,还派出了12营大约2万余人的生力军投入战场。

这支增援部队抵达前线后,交由徐晃指挥,很明显,襄樊越来越难打了。

不久之后,关羽的大军在前线被徐晃击破,这时关羽才意识到攻城无望了,于是下令撤军回荆州。

谁知,刚没走多远,关羽就收到了荆州被吕蒙攻占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随即一面加快南撤,一面派使者去吕蒙那里探听虚实。

另一边的曹操,看到关羽撤兵后,当即下令前线部队禁止追击关羽。

他的意图很简单,孙权偷袭了关羽的老巢,关羽是不会罢休的,他手里这支部队将成为复仇之师,会和孙权血拼的。

这正是曹操想要达到的效果,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让孙权和关羽打一个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曹操高估了关羽的能力。

吕蒙攻占荆州之后,抚恤百姓,善待投降的士卒,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关羽的使者看到这一幕后,十分惊讶,于是又带着士兵家属的平安信回到关羽这边。

关羽的士兵们原本以为荆州丢了,家人、财产可就危险了,所以人人抱定要和东吴血战到底的决心,要回去复仇,战意旺盛。

可当他们从使者口中得知自己的家人得到善待之后,士兵们顿时战意全无,纷纷自行逃散,回去和家人团聚,关羽的部队直接原地解散。

这一刻,已经注定了关羽必将败亡!

随后,关羽十分无奈,只好率领仅剩下的少数残兵退守麦城,不久之后,关羽逃出麦城,被潘璋部将马忠打了埋伏,他和长子关平一起被当场斩杀。

就这样,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刘备丢了荆州,关羽战死,不久之后,上庸的孟达也叛变,东三郡也被曹魏攻占。

一时间,刘备集团陷入发展的最低谷!

一年后,刘备起兵伐吴,发动夷陵之战,誓要收复荆州,这无疑给了曹魏一统天下的绝好良机。

可惜此时曹操已死,曹丕能力不行,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烟郭说

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孙权袭取荆州,其实早在215年,刘备夺取益州时就已经埋下伏笔。

孙权对刘备欺骗自己,自行夺取益州十分不满,对刘备失去了信任,认为刘备是个反复无常的人。

与此同时,孙权对这段联盟关系进行了反思之后,认为东吴并未从联盟关系中获得更多好处,反而养肥了刘备。

于是,孙权开始对联盟产生质疑,并发兵夺取了荆州三个郡,最后引起刘备率领五万大军与之对峙。

虽然双方都妥协了,通过湘水划界重新划分了地盘。

但孙权的这种变化是十分明显的,刘备和诸葛亮显然是缺少洞察,对东吴少了几分防备,导致最后关羽被袭击身亡。

如果刘备集团能够及时洞察孙权的野心,那么从湘水划界之后,要么就是对孙权严防死守,要么让出一部分利益,稳住孙权,维护好联盟关系。

但刘备集团显然是没有这么做,在攻取汉中之后,一口气也没歇着,直接就让关羽围攻襄樊去了,而益州大本营刚刚打完汉中之战,根本无法派兵给关羽支持。

实际导致了关羽以一支孤军与曹操、孙权周旋,最终兵败身亡。

哪怕刘备集团能缓个一两年,再发兵攻打襄樊,到那时候,益州大本营完全有能力出兵策应关羽,甚至在荆州部署重兵,绝不至于被孙权偷袭。

他们自始至终,都忽视了孙权的变化和动作,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却把关羽推上了风口浪尖,刘备和诸葛亮是有责任的。

其次,站在东吴的角度,这场战争,其实是东吴基本战略转变的结果。

孙权方面在结盟之初的战略是,攻取益州,再夺取天下,成就江东帝业。

到后来发现这个战略几乎不可能完成,因为东吴与曹操之间交手无数,并未讨到什么便宜,加上三分天下格局已定,东吴的战略转变为“保据江东,武装割据”。

如果要武装割据,保住江东基业,那么西线的安全放在刘备身上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刘备不值得信任。

东吴必须全据荆州,构筑起完整的长江天堑,才能实现保据江东、割据一方的战略意图。

这就是孙权偷袭关羽背后的逻辑。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来自电视剧《新三国》、《三国演义》视频截图。

1 阅读:5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