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如何才能用中国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邮好物看收藏邮票 2024-04-06 23:14:39

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之上繁衍千年,代代不息,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方式,并且影响了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形成独特的“中华文化圈”。

然而面对如此优秀的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我们在今天的中国邮票上,却久违了... ...

中华文化延绵千年,历代传承,代代不息,形成独特的文化形式,并且曾经改变了世界,然而随着进入近代,随着中国的衰微,中华文化在世界上也失去了“话语权”。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也再度复兴。无论是音乐、影视剧、文创设计等等方面都能看到“让传统再度流行”的趋势,然而作为中国国家意志体现的邮票,却几乎集体“缺席”了。

现在中国邮票发行的邮票,能够运用传统设计手法,展现传统审美意志,设计的邮票也就剩风景、名著、古典人物之类,还会用传统技法进行设计,其余的红色、建设类绝大多数基本上就是素材堆砌一下,图片美化一下,就交稿印刷了。

那么这些红色题材,建设成就题材能不能用传统技法进行展现?运用传统审美,又会有什么用呢?

首先我们说说建设类邮票的设计,先看一下1978年发行的《水乡新貌》邮票

这套是由程传理先生绘制设计,假如不告诉说这是反应当时水乡农业建设成就的,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展现烟雨朦胧的江南风光的一套邮票吧。

同年发行的《公路拱桥》邮票,是由卢天骄女士完成设计工作的,虽然桥梁是写实的,但是其背景的山川树木都是运用中国传统技法进行绘制的。

四十年后,中国造桥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上最宏伟的桥梁都从我们手上诞生,中国造桥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然而被誉为“国家名片”的邮票设计呢?

这两套邮票放在一起,哪套邮票能让人一眼就知道是“中国”呢?(看CHINA的,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之后说“红色”题材,很多人都会表示说“红色题材”要求多,设计困难是,甚至有的会说是“带着脚镣舞蹈”。

要求多,也不能“玩连连看”吧,玩“连连看”我们忍了,但是这都能玩“消消乐”的设计灵感,是不是就很过分了,确实是“带着脚镣”。

“红色题材”本来是很让人产生激情,引发感动共鸣的,换句话说就说很“燃”但是中国邮政这设计,除了题材优势,设计基本上就是不变的模式,简直就是建筑成就展一般。

同样是“五四百年”为题,小编在这里找一首歌曲,将“红色”、“国风”巧妙融合,居然还是很燃、很有朝气的一首歌曲——《燎原》。

中国邮政,不要以为多发行几套古画,多印一点文化类邮票就叫“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是滋养中国艺术设计的沃土,而不应该仅仅取其名义而已。

现代很多邮票设计的表现手法都是“江郎才尽”,为什么不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运用水墨、陶瓷、剪纸等等艺术手法来诠释一些主题。这些艺术形式,中国人看了几千年都没厌烦,为什么不能在邮票上去进行新的诠释呢?

不要奢望着美国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欧洲能够去讲中国历史(他们不搞事情就行了),中国人用中国手法去讲中国故事才是中国邮政应该去做的。

(本文转载于8090集邮)

0 阅读:0

邮好物看收藏邮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