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日历上找来一个借口,聊一本很想聊的书,和一个淤塞于心的问题。
6 月 29 日,是“世界小王子日”。
*即《小王子》作者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诞辰
先说问题:
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心一片荒芜?
后台留言最能体现心态的流转。为情所困的比例在降低,越来越多人在忧心更基本的生存问题。讨论「爱」是奢侈的。「爱」非紧急,「爱」非必要。
换到《小王子》的世界里,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表述: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被「驯养」了?
「驯养」这个词,在《小王子》里,与 3 个角色有关:
玫瑰,小王子,和狐狸。
小王子告别了自己的星球和心爱的玫瑰,在漫长的旅途中遇到了一只狐狸。在狐狸的请求下,他「驯养」了对方,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也曾被玫瑰「驯养」过。
整个故事是一场关于「爱」的寓言。「玫瑰」和「狐狸」,是关于爱的一体两面。
玫瑰像是我们第一次遭遇爱的样子。
骄傲,自恋,对爱非常紧张。为了美丽的相遇,要“仔细挑选颜色”,调整每一片花瓣的位置,越是精心打扮,越要装作是刚睡醒,爱得很用力,但力求看上去毫不费力。
也不大会表达爱,甚至会动作变形,显得有点“作”,一会要挡风隔板,一会要玻璃罩子,要拼命证明爱的存在、爱的程度、爱的特殊性,可越紧张越出错,最后只能让对方心烦,让关系破裂。
那时,我们还渴望被驯养,只是毫不得法。
狐狸的样子,则是我们年少时向往过的更成熟,更游刃有余,也更勇敢的爱人。
它主动要求小王子驯养自己,创造关系,它不会天真地等待爱从天而降,而是相信,爱是一种刻意的惯性,是“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还要预支耐心,甚至技巧,“你要在离我有点远的地方坐下,但每天都要坐得离我更近一点”。
面对分别,它会伤心,但不会崩溃。比起玫瑰,狐狸是现实生活中更少见的一类人。
《小王子》原本是个关于成长和冒险的故事,像一部公路电影。男孩告别,男孩上路,男孩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男孩长大。
82 年过去,光怪陆离的冒险沉淀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留下了一朵玫瑰的影子,和一只等待的狐狸。
它们共同回答了一个问题:
一个人应该如何确认爱,习得爱,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关系,以及,面对爱的失去。
但这次重读《小王子》,我越发感到沮丧。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曾苦恼于代入狐狸、小王子还是玫瑰,但如今我沮丧地发现:不行,谁我都代入不了。
这个爱的故事里,没有我的位置。
我不是小王子,烦心的工作太多,做不到日日给玫瑰浇水;
我不是狐狸,生活磨损了勇气,没办法甘冒“掉眼泪的风险”去爱人;
我甚至也不是玫瑰,至少玫瑰还有在爱里折腾的力气。
我连可以进入「驯养」关系的潜在对象都没有。不止是我,在问了一圈同事后,我发现:
我们能对号入座的,竟然是故事里那些“不把爱当回事”的大人。
是看到画着“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会认为“这分明是帽子”的大人;
是做着掌灯一样无聊的工作,每天的任务是开灯关灯的大人;
是忙到抬不起头来,把占有星星作为正经事的大人;
是从不外出探险,只凭他人口述勾勒世界地图的大人;
是交到新朋友,不再过问“他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他收集蝴蝶吗?”,而是问“他多少岁?他有多重?他父亲赚多少钱?”的大人;
是描述房子的漂亮,不再说“这是一座窗台摆着天竺葵的红砖房”,而会说“这是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的大人。
承认吧,我们已经变成后一种人了。
故事里有个很不起眼的隐喻,关于“猴面包树”。它是一种“坏种子”,和玫瑰幼苗长得很像,如果不被及时拔掉,猴面包树就会长出树根,入侵并覆盖整个星球,直到星球破裂。
放在现实生活里,去分辨猴面包树和玫瑰,意味着你要分辨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这很难,你必须及时打扫你的心。
我们是一群心里长满猴面包树的大人。
这里一片荒芜,没有供一朵玫瑰破土的位置。
我始终记得书里的一段情节,在狐狸“久久地凝望着小王子”,磕磕巴巴地说出那句“请你……请你驯养我”的时候
小王子回答说:
“没问题,但我没有多少时间。
我还有许多朋友要结识,还有许多事情要了解。”
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担心:
好的爱情降临了,我们是接不住的。
生活有太多优先级,爱不在前列,我们很怕在爱里当一个自私的坏人。但偏偏,在爱里被自私打败的几率是很大的。
我们害怕轻飘飘地辜负一只狐狸的勇气和决心。
这种时候我们通常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自保,建立有限度、可控的关系,或干脆不再毫无保留地进入一段关系。
另一种是正面迎接爱的不确定性。
两种选择都可以理解。前一种选择更务实,既是为了保存心力,隔绝伤害,维持对生活的掌控感,也是不想辜负他人。
更何况,我们早就习惯教育自己,人不能什么都想要。
后一种往往出于冲动,是一瞬间闪过脑海的念头,“要不试试吧”,“万一我是那个在爱里比较幸运的人呢”。
这些爱的乐观主义者,爱到最后,大多会尝到心碎、眼泪和后悔。
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个难做的选择。
回到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心一片荒芜?
因为在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就做好了选择。
狐狸也选了。它选了后者。
但狐狸并不是个乐观的人。在小王子出现以前,它对生活早已厌倦。
“我的生活很单调。我猎杀鸡,人猎杀我。所有的鸡都是相同的,所有的人也是相同的。我已经有点厌倦。”
它早已明白,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不是为自己设计的。它接受遗憾,知道不完美和不圆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你的)那个星球上有猎人吗?”
“没有。”
“那太好啦!有鸡吗?”
“没有。”
“毕竟没有完美的事,”狐狸叹气说。
它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从“我”出发的,只分“有用”和“无用”。
比如小麦。它不吃面包,小麦便是无用的。望着麦田,它什么也不会想起。
这样一个悲观的狐狸,却选择了后者,选择了主动抛出那句:
“请你驯养我。”
它明明知道,在驯养的关系中,雀跃的另一面是焦灼。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
比如说你定在下午四点来,
那么到了三点我就会开始很高兴。
等到四点,我会很焦躁,坐立不安;
我已经发现了幸福的代价。”
它明明知道,驯养关系可能会走向终结和分离。分离令人伤感,但分离无可避免。
《小王子》的结局我们都很清楚,小王子离开了狐狸,被蛇咬了一口后,踏上了寻找玫瑰的返程。
它早就预知到了这个结局。
然后,甘心付出一切早已知晓的代价,甘心把自己放在不利的位置,甘心独自迎接一段关系的终结。
选择了开始。
这是一个内心原本一片荒芜的人,对爱的决心。
然后呢?它获得了什么?
生活依然是单调的。人猎杀它,它猎杀鸡。
世界依然是不完美的。鸡总是与猎人同在。
但荒芜的世界总归变得有一点不同了。和小王子金色头发一样颜色的小麦,风吹过麦穗的声音,甚至被遗落在地球上的五千朵玫瑰,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这份存在过的爱下注脚。
老实讲,我们很难证明爱的必要性。这不是一道步骤清晰的证明题,尤其爱这件事,本来就不公平。
可如果还有任何事,还能撼动我们那颗荒芜的心,去在两个理所当然的选择之间摇摆,那就是:
一个悲观者的决心。
或许狐狸做的不是少数的选择。
而是我们内心渴望,却无法坚决做下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如果自我保全是你此刻人生的最优先级,那就抓紧一切能抓紧的,保住眼下的生活,不必苛责自己。
但如果你只是担心和犹豫,害怕心碎,害怕爱的代价,害怕无法走到爱的结局,那么我想说,放轻松。
哪怕这份爱后来面目全非,都没关系。
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爱情的结局:
是我确认,在某一刻,你温暖过我,我温暖过你,爱不会凭空消失,爱会在两个人身上都留下痕迹。
你不会一无所获,
你拥有麦田的颜色。
撰稿:王雪琴
然而生活已经发生。去爱总比不去爱要好,去爱一个人总比什么人都不爱要好,我在这里,活在这世上,没有一刻不希望自己活着。
——萨莉·鲁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