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玄宗末年,在关中即将夏收那段时间,天空就开始整日阴雨绵绵,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渭河就在这天的夜半时分突然决堤了。
一时间,洪水泛滥,岸南岸北的不少村庄被洪水淹没,房屋倒塌,粮食家具被洪水冲走,两岸村民,亦有不少人在这次洪水中丢了性命。
庆幸的是这天晚上,王友良和老母亲都不在村里,母子俩到南原上走亲戚,为亲戚家一高龄老人过寿,酒宴之后,雨越下越大,母子俩就被亲戚劝留下多住几日,等雨停了再回去。
王友良在8岁时就没有了父亲,与父亲相依为命。
这晚仍下一夜暴雨,等到天亮时分,雨声才停息。
于是,王友良忙套上马车,带上母亲回家,可走至原坡坎边,朝原下一望,他呆了,他发现原下的渭河昨晚泛滥,河的北岸和南岸的不少村庄已变成了一片沼泽之国,水天一色,白茫茫一片,水面上只露出一棵棵大树的枝梢。
王友良吸了口冷气,明白他母子俩已无家可归了,母子俩只好调转马车再次回到原上的亲戚家。
原上的亲戚虽好客,但久住亲戚家不是办法,加上原上因地势偏高,没有河流,就没有水灌溉农作物,原上的人可以说是靠天吃饭,这年若风调雨顺了,原上的人家才勉强可维持温饱。
为此,原上的人在吃的方面,一直都比较紧张。
针对这种情况,18岁的王友良与老母亲一商量,他决定先让母亲暂时栖息原上亲戚家一些日子,他去河南安阳找自己的亲小舅借点钱和粮,准备重建家园。
王友良的小舅子是个商人,以做布匹和食盐生意为主,这些年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也算得上是个比较成功的商人。
母亲没多考虑就同意了,并对儿子说:“娃子,你吆上咱家的马车去找你小舅吧,多拉一点小麦和大米回来,你见了你小舅,就对你小舅说明咱家遭水灾了,现你和妈没吃没喝没地方住了,你小舅他不会不管咱的,你放心,你小舅是妈自小抱大的……”
王友良笑说:“妈,这你不用交待,我见了我小舅后知道咋说……”
王友良的外婆外公死的早,外婆死的时候,小舅才一岁多,母亲11岁。
此后,王友良的母亲,姐弟俩相依为命,在好心乡邻的帮助下,王友良的母亲既当姐又当妈,像娘一般照顾抚养着弟弟,直到小舅长大成人,母亲才嫁给父亲,母亲和小舅子的感情很深。
后来嫁到关中的母亲,每每提说起小舅子,盈眼都是思念,小舅子对母亲也很好,几乎每年都会抽时间到关中来看姐姐,都会带不少礼品,并叮嘱在学习上没有什么天赋的王友良到年底去安阳找他学做生意。
王友良决定再参加一次科举考试,若还是无缘考上秀才举人什么的,就跟小舅子学做生意。
原上的亲戚,知道王友良有一个颇有本事的小舅子,便让王友良放心去找他小舅子,他们会帮王友良照顾好他母亲的。
第二天一大早,王友良就赶上家里的马车从亲戚家出发了。
在路上,王友良用了差不多近10天的时间,日出赶路,日落就寻一客栈栖息。
就在他快要到安阳城的这天黄昏,天色很快暗了下来,虽已距安阳城不远,可他仍担心走夜路上不安全,因他听当地人说这段路,太阳一落山,就时常有强人出没。
于是,就找了一家客栈栖息,等翌日天亮再赶路。
在这家客栈,他登记了一间上等客房,尔后,叫了酒菜一吃一喝,就早早上床休息了。
可到了夜半时分,客栈突然冲进来了一群官兵,将客栈内所住的年轻的客人都抓了起来,然后,蒙了面押出客栈,东转西转,后将这些年轻客人,关押在几间大屋内。
王友良没有想到,他来安阳城找舅舅的这段时间,这里就发生了后世皆晓的安史之乱,唐朝大将郭子仪与李光弼率20万人马攻打驻守邺城的叛军安禄山(安阳),因官员腐败敛财,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士兵没有了信仰,无心而战,战斗力甚低,造成兵源严重不足,为了补充兵源,就开始抓壮丁。
一旦被抓了壮丁,那可是九死一生。
话说这天晚上的夜半时分,王友良先与一群青年人被关押在一处上下三层的木楼的地下室,由于陆续有人被抓了进来,地下室地方就显得太拥挤,于是看守他们的官兵,就将他们分开关押,一部人被关到了二楼,王友良就被押到三楼一间房子里关了起来,第一层楼住的是拿刀持剑的武装官兵,前大门口也有不少官兵把守,想逃比较难。
三楼的几间房,还没有关押几个人,估计随后抓到的壮丁就会被关到三楼。恰好关押王友良的那间房就王友良一个人。
王友良被几个官兵推进房子,那房门就上了锁,房内一片黑喑,18岁的王友良当时心里很难受,一时泪流满面。
家里有年迈的老母,他如果被抓了壮丁,日后谁照顾母亲呢,他想,不能坐以待毙噢!他得想法逃出去……
想从门里逃出去肯定不行,门外有站岗的哨兵,有几个巡逻的士兵,他们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在夜色里很响亮,怎么办呀?
王友良苦苦思索着。这间房虽开有木窗,但窗口朝着院子方向,从窗户翻出去是跑不掉的。
王友良的眼睛慢慢适应了房内的黑暗,他突然从头顶看到了几颗闪动的星光,原来屋顶装有亮瓦,随后,他也慢慢看清了这间屋内的摆的东西,东墙角放有一只半人多高大瓷缸,旁边有一张木床,床上放有纹帐和一床被单,踩着大缸,他就可以抓住房子的横木梁,踩在梁上,他伸手就可以夠到亮瓦,若从亮瓦处爬出去,就能上到房顶,就有了逃出去的希望,房子的南边不知是村道还是田野。
他虽对地形不熟,但也明白,先逃离了这间屋子,才有希望逃生,可从房顶到地面少说也有两丈多高,从这么高的地方跳下去,不被摔死,也会摔成重伤。
瞅着床上的被单,王友良急中生智,他蹑手蹑脚从床上拿起床单。
然后,将床单在床角的木棱上用力磨几下,就拉开了一个小口子,接下来他再用力轻轻地撕扯,床单就被撕扯成了一条条的布条,王友良在撕扯时,总担心房高绳短,就将床单撕裂的比较窄细,他希望绳子能长一点,距地面就会更近一点。
随后,他又将这些布条拴在一起,就有了一条比较长的布绳子。
接下来,他将绳子拴在脚上,踩着大缸,攀到了房梁上,轻轻推开了屋顶的亮瓦,虽有涮涮的落土声音,但声音不大,并未引起门外哨兵的注意,时至后半夜,正是人困马乏之时。
王友良还算比较顺利地从亮瓦的空隙处钻了出去,爬上了房顶。
黎明时分,屋外的空气清新而潮湿,从远村近屯传来雄鸡的鸣叫声,雄鸡鸣叫的声音飘飘的,高高的扬起,又轻轻的落下。
逃离心切的王友良,忙踩着瓦沟,小心翼翼对四周的环境观察了一番,屋北的下面是一条比较宽的大巷子,没有靠近房子的大树可供他从房顶上下去。
他忙将绳子拴在屋檐下的一根檐口上,试了试,就抓紧绳子朝下溜去,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下到一半时,绳子突然断了,他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右腰部一阵钻心的疼痛,让他差点喊出了声,他试图站起来,可失败了。
王友良明白,他若不迅速逃之夭夭,就会被官兵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他挣扎着朝远处爬去,这时,在他身后有一40左右,赶着毛驴车拉了一车青菜的汉子,那汉子就忙一拐一拐地加快速度赶上他,问:“小兄弟,你这是?”
王友良忙说:“大哥,救我,我……我……”
未等王友良说完,汉子已明白了咋回事,因那段时间,官兵一直在抓壮丁,要不是他的右腿不灵便,恐怕也被抓了壮丁。
汉子四周瞅瞅,见没有人,就弯腰将王友良扶上他的驴车,再在王友良身上盖上几捆芹菜,小声说:“小兄弟,别出声,我带你去我家。”
王友良小声道:“哥,我知道。”
那汉子调转驴头,跳上车一甩鞭子,毛驴车就“得得”地跑起来,很快远离了关押壮丁的地方,毛驴车穿过一高粱地,又翻过一道小沟,后进了一个不大村庄的一户人家的院子。
这是汉子的家,汉子名叫田三喜,一家四口人,有一个温柔贤惠的老婆和一儿一女。女儿12岁,长得漂亮迷人,又温柔贤惠,儿子6岁,聪明伶俐。
田三喜平时以种菜卖菜为生,若不是兵荒马乱,田三喜一家的日子虽说不上殷实富裕,但还是马马虎虎维持的下去。
田三喜将王友良扶到他家前院的一间厦房的床上躺了下来,先用浓盐水给王友良清洗了伤口,然后悄悄到邻村请来一个乡村老郎中为王友良诊治。
当时,全国各地的普通百姓,都比较仇视腐败的官府,只要不让村里的里长等几个人知道,乡民一般是不会向官府通风报信的。
老郎中也是个明白人,答应为田三喜救了壮丁王友良一事守口如瓶。
一晃,半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王友良在田三喜家养伤期间,俩人以兄弟相称,田三喜对村里人称王友良是他的一个远房表弟,在这半个多月的日子里,并不富裕的田三喜想尽办法让王友良吃好喝好。
同时,田三喜在王友良养伤期间,也多次到安阳城帮王友良打听王友良他小舅的消息,田三喜找到了王友良他小舅的家,但他小舅家是铁将军把门,人去屋空,邻家告知,王友良他小舅在唐朝大将郭子仪率兵围城之前,就带着家人和财物离开了安阳城,去了哪里,没人清楚。
也就是说,面对这种情况,王友良一时三刻也是无法在安阳城见到自己的小舅。
投亲不遇的王友良恢复的不错,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王友良可以行走了。
这天,王友良终于要回家,田三喜给王友良拿了2两银子做盘缠,又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以及路上要吃的干粮,并送了一把拐杖这将王友良送到村外的官路上,千叮万嘱王友良在返回关中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田三喜道:“兄弟呀!遇到官兵,你就装成拐子,这样官兵就不会抓他的壮丁。”
王友良点点头,说他明白。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临分手,王友良泪流满面地说:“三喜哥,大恩不言谢,来日你兄弟我会看来你的……”
田三喜也潮红着眼,抬手在王友良的肩膀上拍了拍,道:“兄弟,路上珍重,归返后,写信给大哥,以免大哥牵肠挂肚,借天凉快赶路……”
王友良哽咽着声点点头,挥泪而别。
大约在半个多月后的一天,王友良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老家关中,令王友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碾转千里没有找到的小舅一家人,竟然在老家关中等着他,洪水已退,他家在一片地势高的地方,已建起了一座高房大屋。
母亲和小舅看着归来的王友良,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原来事情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王友良他小舅的宅基地和房产不止河南安阳那一处,在咸阳城等地也有房产,消息比较灵通的他小舅在获悉郭子仪率20万人马围巢叛军安禄山的前二天,就率家人和财物赶往咸阳宅邸定居,一回到咸阳,就获悉了大姐家被泛滥的洪水淹没的一事,立即骑马坐轿赶往大姐家。
可遗憾的是,他的外男甥王友良已在前三天去河南安阳城去找他了。
王友良他小舅心想,已长大成人的王友良若到安阳城寻亲不遇,会迅速返回的。
没想到,这一来一回,就是一个多用的时间,一家人整天为音讯全无的外甥王友良泪流满面,今天终于团聚,自然高兴万分。
随后,家里大摆宴席,祝贺王友良的安全归来,王友良讲了他找小舅时,路上所遭遇的事儿,并在当天夜里,提笔草书,回函告知他结拜大哥田三喜……
接下来,王友良没有再继续读书,而是跟着小舅走南闯北学做生意。
颇有经商的天赋的王友良有小舅的引领,很快上路了,渐渐就和小舅一样,可独当一面,亦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成为富申一方的大户人家。
一晃,三年过去了。
在忙碌生意的这三年里,曾救他一命的恩人田三喜那憨厚诚实,古道热心肠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他的梦中,有几次他想抽暇拜访,可因兵荒马乱,以及他在生意上的忙碌,加上战事频繁,前往安阳城的道路不畅,导致他拜访恩人的事一拖再拖。
这段时间,中原地带的兵荒马乱有所好转,于是,王友良和几个手下,以及8个高薪聘请的保镖,分剩5辆马车,拉着礼品赶往安阳。
几天后,一行人来到了田三喜他们村,王友良上前叩响了田三喜家的院大门。
田三喜的妻子黄桂燕出来开了院大门,王友良瞅着嫂子,声音颤抖着说:“嫂子,你还认得我吗?我就是三年前在你家养了半个多月伤的王友良啊!”
黄桂蒸有泪涌出眼帘,点点头。
王友良忙问:“嫂子,我三喜哥呢?他可在家?”
黄桂蒸和身后的一儿一女一听,立时泣不成声。王友良心一沉,预感不妙,忙上前问:“嫂子莫哭,告诉兄弟我哥他……他……”
母子女三人将王友良请进家里,讲了这三年家里遭遇的事儿……原来,在王友良回家的第三个月,他们收到了王友良安然无恙返家的信函,田三喜当时甚是高兴,就让妻子黄桂蒸给他凉拌了个下酒的猪耳朵,边饮酒边说:
“我这干弟是个仁义的人,也是个胆识过人的人,他敢从那么高的楼上跳下逃生,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
在此后的一年多,田三喜依然是种菜卖菜,但隔三差五就会对妻子儿女提说起王友良,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友良在这天一大早再次赶着毛驴车进城卖菜时,突然患上了脑溢血倒地不起,被发现时已停止呼吸多时……
其实,此事并突然,此前多日,田三喜曾多次头晕眼花,田三喜认为是自己过度劳累所致,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没有及时寻医诊治。
就这样,为人善良侠义的田三喜英年早逝。
王友良一听,立时泣不成声,哽咽着说:“嫂子,带我去看我哥吧……”
王友良一行的5辆马车上,其中的一辆马车装有半马车的各种颜色的高级绸缎,他令人用剪刀剪了一条白绸缎,绑在自己的头上,随行的人和田三喜的妻儿,亦仿效他,皆在头上绑了白绸缎,尔后来到村外田三喜坟墓前,摆好祀奠品,王友良走上前,扑通跪了下去,身后的随从,也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王友良抚碑大放悲声,边哭边说:“三喜哥,你兄弟我来晚了,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再让我嫂子和你的两个娃受苦了……”
接下来,王友良将田三喜的妻子和一儿一女接到咸阳,在距自己咸阳城住宅不远处,买了一处宽大豪华的住宅,让母子女三人住了进去,并为比较擅长经营蔬菜生意的黄桂燕开了一家专经营各款时菜的店铺。
让田三喜的女儿田文清跟一个才女学女红,学文化知识,王友良之所以这么做,是唐代对女孩的文化教育,相对古代其他朝代来说还算是比较重视的,当时出现的才女也比较多,如鱼玄机、薛涛、武则天等……
同时王友良也将田三喜聪明伶俐的儿子田贵州送到一家私塾读书,这田贵州不负重托,学习刻苦认真,在若干年后,金榜题名,考上了举人。王友良善待恩人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