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师将军李广利,被视为卫青接班人,屡战屡败为何深受汉武帝器重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43
李广利,才能平庸却被汉武帝扶植的外戚重臣

李广利,中山(河北省定州市)人,出生年月不详,出身于平民家庭,父母兄弟均是以歌舞为职业的艺人,关于其年轻时的经历,史上无相关记载。

李广利能够显达很大程度上与其同胞妹妹李夫人有关。

李夫人形象貌美,歌舞动人,本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妓,后被汉武帝看中,纳入宫中为妃,受到汉武帝宠幸,并生下一子,即昌邑王刘髆。

李广利凭借外戚身份扶摇直上,公元前104年,李广利奉命带领三万部队攻伐大宛,目的是到贰师城夺取良马,所以又被称为贰师将军。

在此之前李广利没有担任过任何具体职务,更没有上过前线指挥战争,如今汉武帝却让他独当一面,远征西域,这未免令人疑虑。

其实,汉武帝此举有两层意思:

一是在政治层面,当时的朝堂,以皇后卫子夫为核心的卫氏家族势力过大,卫子夫不仅握有太子刘据这一大汉国本,还有姐夫兼丞相公孙贺以及大将军卫青一门。

虽然卫青已经身故,但他的三个儿子均封侯,在军中人脉非常广,汉武帝急需新的外戚力量予以制衡。

李夫人与卫子夫同为歌妓出身,均出自平阳公主府邸,所以李广利就成为最佳人选。

二是在军事层面,李广利出征大宛的十多年前,李广、霍去病、卫青等精干良将均已去世,大汉军团青黄不接,而匈奴未灭,汉匈之争尚未结束。

汉朝军队需要有人挑起大梁,此前卫青不过是平阳公主府中的骑奴,但凭借战功成为大将军,汉武帝自然需要复制这一人才奇迹。

他相信,卫青能做到的,李广利也一定能,何况小小的大宛岂能和匈奴相比。只不过这次汉武帝看走了眼,他将为他的自负付出沉重代价。

两征大宛,尴尬的胜利

汉军兴师动众出征大宛,虽然有数万之众,但却是一群乌合之众。

在汉匈之战的十几年里,物资消耗巨大,青壮年户口减损近半,漠北决战后,汉军精锐骑兵消耗殆尽。

此次出征的士兵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品行恶劣的囚徒地痞青年,战斗力薄弱,而且路途遥远,后勤补给匮乏,只能依靠沿途郡国供给。

但西域各国无不紧闭城堡,汉军打又打不下来,军心十分涣散,等到大宛东部的郁成城,汉军兵士只有几千人,饥饿疲乏,根本打不了仗,果然一场仗下来大败,士兵死伤无数。

这个时候的李广利倒是人间清醒,一个区区郁成城都打不下来,更别提征服整个大宛了,只能带着部队撤退。

就这样,李广利两年时间往返千里回到敦煌,不仅一场像样的仗没打,士兵倒是折了十之八九。

对于李广利的“出色”表现,汉武帝雷霆震怒,派使者拦守玉门关,不让李广利回来。

一些朝廷高官建议调回出征军队,汉武帝却认为,如果连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那西域诸国将难以威慑。

征服大宛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汉武帝下令赦免囚徒步卒,增发品行恶劣的少年,抽调边境骑兵以补充李广利大军。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李广利的士兵已多达六万人,牛马十三万匹,驴、骆驼以万数计算。

兵马钱粮一应俱全,李广利也踏上第二次征程,由于队伍过于庞大,沿途各个小国无不迎接,以丰厚粮食犒劳军队,对于不听从的轮台等国,全部血洗屠城。

在抵达大宛边境后,李广利吸取上一次教训,选择绕开郁成城,直取大宛国都大宛城。

由于大宛城内没有水井,要从城外引进流水,决开他们的水源,改变其流向,包围城池,攻城四十多天,大宛城内饥困交迫。

一些高级官员发动政变杀死大宛国王,向李广利请降,并承诺献出所有良马任其挑选。

李广利听闻大宛城内已找到汉人工匠,学会穿井汲水,一旦康居援军到达,汉军将很难支撑,既然大宛给了台阶,大汉军团的脸面保住了,汉武帝这边也可以交差了。

于是李广利接受了大宛的许约,挑选好马几十匹,中等以下公马母马三千多匹,并拥立亲汉的贵族昧蔡为大宛国王,并在接受大宛餐食宴会数日后返程。

至此两征大宛历经四年宣告结束,不过虽然获取胜利,但李广利管理的军纪太差,将吏贪财成风,随意殴打士兵,侵吞军饷,致使很多士兵逃亡,非战斗性减损非常巨大。

而且汉军始终未能突破大宛内城,这场所谓的胜利不过是妥协的结果,但这一切都不影响李广利加官进爵。

在汉武帝看来,达到目的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扶植李广利,铁了心把他培养成卫青接班人。

祸起立储,李广利出局

公元前99年,李广利领三万骑兵出酒泉攻打匈奴,结果被匈奴大军围困,汉军将士舍命突围,战死者十之六七,李广利本人差点未能逃脱。

但即便如此,李广利也未受到太大责罚,如果按照汉武帝年轻时的性格,不将他正法,也得罢官免职了。

前97年,李广利率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朔方,第二次北击匈奴。

此次作战除了他本人率领的十三万军队,还有其他各路配合汉军六七万之众,参战数量规模远远超过卫青、霍去病在二十年前的漠北决战。

也许汉武帝执着的相信,李广利只要有足够的兵力就会创造战胜大宛的奇迹。

只可惜事与愿违,匈奴单于且鞮侯闻听汉军主力北上,率部后撤至余吾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土拉河)北岸,待汉军深入战线拉长,便亲率十万军队与李广利交战。

双方交战十余日,李广利大军不敌,突围而归,其余各路汉军亦无功而返。但这并不影响李广利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加官进爵一样不落。

公元前91年,汉朝爆发巫蛊之乱,太子刘据被诬陷杀害,皇后卫子夫自裁,丞相公孙贺被腰斩示众,牵连者达到数万之众。

太子之位悬空,国本动摇,李广利有些蠢蠢欲动,因为他的妹妹李夫人受宠于武帝,其子昌邑王刘髆自然是太子热门人选。

一旦昌邑王继位,那自己就将是国舅,地位将更尊贵,权势也更大。

公元前90年初,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掠杀边民,三月,武帝命李广利率七万人出五原攻打匈奴,丞相刘屈氂为李广利饯行。

李广利的女儿是刘屈氂的儿媳,两人是儿女亲家,同时刘屈氂又是汉武帝的侄子,颇受信任,此前李广利就太子问题曾与刘屈氂暗通款曲。

临行前,又拉住刘屈氂,劝他在汉武帝面前建言,早日立昌邑王为太子,刘屈氂满口答应。

此次也是李广利第三次出征匈奴,虽然前两次发挥糟糕,但这次开局非常顺利,接连击败匈奴骑兵主力,乘胜追击至范夫人城,匈奴四散奔逃,不敢与汉军对抗。

可就在这关键时期,长安城传出了天大的坏消息,极大的扰乱了李广利的心思。

原来,就在李广利在前线激战正酣时,长安一内者令郭穰密告丞相刘屈氂的妻子请巫祈祷神灵,诅咒汉武帝早死,同时密告刘屈氂与李广利密谋立昌邑王为帝。

汉武帝最忌讳外戚干政,尤其是立太子问题,去年的巫蛊之祸就是因为他忌惮卫家势力过大,才猜忌太子,最终酿造血案。

如今李广利又来这么一招,着实触犯了武帝的逆鳞,汉武帝一怒之下下令廷尉查办,将刘屈氂处以腰斩,其妻儿也全部斩首示众,同时将李广利的妻儿也逮捕囚禁。

李广利得知消息后如五雷轰顶,汉武帝的手段他太了解了,别看自己之前受宠,但朝夕之间就会粉身碎骨,如今他考虑的已不是争太子的问题,而是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七万汉家儿郎战死沙场,李广利叛变投敌

此时的李广利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可谓进退两难,如果投降匈奴,将加速妻儿老小的死亡,情况会更惨,思来想去,还是立功赎罪,博取一线生机吧!

情急之下,李广利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打算冒险一路北上,直捣匈奴老巢,一举灭了匈奴。

于是李广利不根据实际情况,在不了解双方军事形势的情况下,不布置战略战术,以七万汉家儿郎的生命为赌注,盲目进军。

他深入匈奴腹地,直至郅居水,击溃匈奴左贤王先锋部队,继续冒进深入。

李广利如此疯狂的行军引起下属军官的不满,主将为了一己之私,置全军将士安危于不顾,一些将领开始带头哗变。

李广利虽及时处决了闹事的官兵,但军心不稳,李广利害怕发生骚乱,又带兵南撤至燕然山(蒙古共和国杭爱山)。

李广利反复折腾汉军折返上千里,军队疲惫不堪,狐鹿姑单于抓住机会,亲率五万骑兵追击,大败汉军。

李广利原想立功赎罪,却遭此大败,再加上指挥才能平庸,汉军阵脚大乱,丧失斗志。

匈奴军趁机再次发动突袭,经过一昼夜激战,汉军七万儿郎战死沙场,李广利走投无路,选择投降。

狐鹿姑单于秉持着优待降将的原则,不仅给他高官厚禄,还将女儿嫁给他,这样一来,李广利不仅什么都没损失,反倒通过改换门庭,继续大红大紫。

只可惜七万汉家儿郎全被他送葬,李广利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帝非常愤怒,这是他执政五十年来遭遇的最沉重的政治挫折,只能夷灭其家族以泄愤。

同时,李广利兵败不仅扭转了卫青、霍去病时期打下的优势地位,使西汉军力走向衰退。

而且由于耗资巨大,造成民怨沸腾,加深社会矛盾,起义暴乱四起,以至于汉武帝不得不停止用兵,并颁发罪己诏,向天下检讨。

而李广利投降匈奴虽换来一时富贵,但也好景不长,不久便被投降匈奴的汉朝将军卫律与单于母亲联合诬陷害死。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