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2500年前一句骂学生的话,现在竟成为老师的常用语,他说了啥

开卷于甲子 2024-07-11 17:55:28

前言

“你给我出去,我没有你这样的学生!”

孔子作为千古圣贤,不仅是人们心中品行高尚的偶像和代表,还是一位很好的老师,然而有一次课上他却对同学大发雷霆,还说出了一句流传了两千年的脏话。

是什么人让孔子如此生气,他说的那句脏话又是什么呢?

一、千古圣贤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山东曲阜。在他之前,家里有九个女儿一个儿子,偏偏这个男孩天生患有足疾。孔子的祖上是贵族,先祖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他的父亲曾经官至大司马,地位没的说,如今孔父已经六十多,却还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这可把他父亲愁坏了,这偌大的家产竟然要落得个无人继承的下场吗?

没办法他只能不停的纳妾,希望她们能够自己生一个健康的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孔父的不懈努力,他的小妾颜氏终于怀上了孩子,并成功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孔子。

孔父在拥有儿子以后,高兴的出门都找不到北,他发誓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最优秀的继承人,结果孔子才三岁,他就去世了,由于母亲是小妾,没有分家产的权利,孤儿寡母过的很是艰难,为母则刚,颜氏吃遍了苦头,成功将儿子拉扯长大。

孔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各种礼教与知识,为的就是增强自己的实力,不让母亲再吃苦,只要有足够强的实力他便可以走上仕途之路,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当时的年代就算是考取功名,也只是比普通人的头衔不一样而已,并不能改变什么,孔子不甘心,他明白了没有背景在官场之中就是人言轻微,自己学了一身的本领,却不能施展,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他要自己建学校,自己当老师,创办私学教授更多的人!

孔子的知识储备在当时已经很出名,很多人都想听他教诲,如今有了学习的机会,纷纷来到他的学堂,不少有钱人家更是花重金将自己家的孩子送到他这里来,“孔学”以及他的学堂名声,也越来越响了。

二、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

孔子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他收了很多的学生,教他们圣贤书和人生的道理,他的学生们也都很争气,有不少都是后来凭一己之力,影响整个国家的佼佼者,只不过学生也分好学生和坏学生,有的老实听话,有的则是爱调皮捣蛋,即便是孔子,也难免会遇到让他头疼的“坏孩子”还有经常和他唱反调的,比如这位叫宰予的学生。

宰予的出身很高贵,家里是了不起的世家大族,脑子聪明灵活,但是家庭环境教养的他是一身反骨,什么事都爱和人对着干,父母也是为了让他改一改这个桀骜不驯的性子,才把他送到孔子这来,希望通过圣人的教导,至少让他变成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结果没想到宰予来到孔子门下受训,还是改不了自己的性子,经常在课堂上和老师唱反调,挑战他的权威。

有一次孔子正在授课的时候,他突然向老师提问,假设如果告诉一位仁者,另一位仁者掉井里了,他会选择救他吗,是跳还是不跳?

这种情况下,如果跳下去就会面临着未知的生命危险,如果不跳又会对不起自己“仁者”的名声,显得好像在见死不救一样,孔子回答“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能罔也”意思是说君子可以被欺骗但是不能被愚弄,这也在告诉宰予,看一个人是否贤德,不该用这种卑劣的手段去判定。

还有一次,孔子在讲解《大戴礼记》的时候,讲到一位皇帝,被百姓们传言活了三百年,宰予听到这里笑了,他很疑惑也很讽刺的问孔子,三百年这么久,正常人谁能活这么久,他真的是个人吗?

孔子依旧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的跟他解释“皇帝在世的时候,人们爱戴他,敬仰他,他在位的时候人们爱戴了他一百年,身死后,他所做的那些利民利国的事,被人们供奉,又是一百年;想要他的名声彻底消失,至少要等下一位皇帝死后,神迹消逝又是一百年,这加起来不就是三百年吗?”

三、课堂之上大发雷霆

宰予虽然桀骜不驯,但是从他跟孔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很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很跳跃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孔子对于这样的学生其实是又爱又恨的,然而这一次,两人在思想的碰撞上却发生了大矛盾。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人,三年守孝制度更是一直都被推崇的存在,家中至亲长辈去世之后,做子女的就要服孝三年,孔子对此非常认可然而宰予却不认同,他对孔子说时间太久了,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并且孔子主张礼乐可以治国安邦,宰予认为守孝期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守孝期满以后,岂不是礼乐崩坏,倒不如改成一年。

孔子听到这个想法十分的不高兴,他认为人生下来至少要在父母的怀里满三岁之后,才能实现独立下地行走,这三年对父母来说就不是耽误吗,守孝只不过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把时间还回去,报答父母的舐犊情深,他问宰予道“你不守孝三年,就和往常一样吃好的喝好的,你能心安吗?”

结果宰予也是个犟骨头,他觉得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孝,一样可以弥补,何必去世之后做这些耽误事呢,于是回答“我安。”

孔子表示心很累,于是对他说“你既然这么觉得,那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即使吃美味的食品,也感觉不到甜美,听到动听的音乐也感觉不到高兴,你这样算不得君子”宰予看到老师发火,也知道自己说的确实有点过分了,于是赶紧鞠躬道歉“先生莫气,学生知错了。”这才获得了老师的原谅。在他退出课堂之后,孔子又对身边其他人说“予之不仁也!”意思说宰予一点良心也没有。

四、朽木不可雕也

结果还没安分几天呢,这个宰予又开始闹幺蛾子了。竟然在课堂上睡起大觉来。论语中记载“宰予昼寝”,孔子在上面讲课,结果宰予却在下面睡着了,大家小时候应该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讲着课,坐下面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看来这个习惯是从古至今都有的。

宰予在课堂上睡着了,这放在老师眼里,简直就是不尊重师长,藐视课堂的行为,本来就因为上次的事情还没消气,结果现在又做出这样的事情。放在平时可能就放过他了,但是犯错的偏偏是宰予,孔子以为他还在为上次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就将上课睡觉这个行为给复杂化了,他表示自己看错了人,错信了宰予,并把他叫醒,失望的对他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这句话想必大家小时候也听说过很多次,每当我们调皮捣蛋的时候,老师也会对我们说同样的话,孔子当时在气头上,语气也非常不好,众人都吓了一跳,宰予在真切感受到老师的怒气之后,也明白自己真的做错了,这一次他郑重地向老师道歉,并表示以后不会再口头上改正,而是会通过实际行动让孔子看到他的悔过之心。

五、并非朽木

虽然孔子对宰予的行为表现的很生气,还说下“朽木”这样的重话,但实际上宰予并不是一块朽木,他的思想活跃,好学并善于思考,是孔子的学生中,少有的能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

孔子周游列国之际,带着的学生中一直都有宰予的影子,他能言善辩,一直跟随老师左右,游历期间,经常受到孔子的派遣,代替他出使齐国和楚国,可以说虽然他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学生,但是在儒家思想上却一直都是先进的,并且有自己的思想的,后来这块“朽木”更是成为了儒家先贤,名列“孔门十三贤”之一。

汉代的王充曾经为宰予被责骂这件事打抱不平,他认为宰予在课堂上睡觉不过是一件小事,古人每天的作息十分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读书人不仅白天要学习劳作,晚上也要挑灯夜读,睡得晚起得早,打个瞌睡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且王充还认为“孔子作《春秋》,不贬小以大。”那么在宰予昼寝这个小问题上却“以大恶细,文语相违,服人如何?”

尽管王充把宰予当做偶像,极力的想替他挽回颜面,甚至改变历史的看法,但是孔子是谁,王充就算反驳也没有用,只不过宰予的才华也确实在的,即使他被孔子骂了,后世依旧将他和孔子放在一起,只要是有孔子庙的地方,就有宰予的牌位,备受尊崇。

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对自家学生的一个小错下这么大的定论,也许确实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心。

而宰予的各种叛逆行为,放到今天来看,他的质疑和观点并非是无理取闹,反而能从中看到他对儒家思想的思考的深入和旺盛的求知欲。这种独立思考,绝不盲从的行为,恰巧是当代学生们最需要的品质!

0 阅读:120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