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的崛起,从司马迁的记叙看虞舜的“逆袭

平民历史 2024-04-08 20:50:53

远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从黄帝传承到帝颛顼、帝喾、帝尧,这祖孙之间的传承是毋庸置疑了。帝颛顼为黄帝之孙而昌意(黄帝次子)之子;帝喾高辛是黄帝曾孙而玄嚣(黄帝长子)之孙;帝尧又是帝喾高辛之子。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司马迁为何要明确舜、禹均为黄帝同姓,皆属于黄帝子孙,只是采用的国号有所不同罢了。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这是战国时韩非子在《说疑》中记载的内容,其中“逼”字明确了禅让并非出于真心。

关于舜继尧位,在战国时期的《竹书》中也有类似记载,“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尧与舜之间帝位传承,究竟是禅让还是逼退?看看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是如何含蓄的记叙。

出身与血统司马迁编造的烟幕弹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史记·五帝本纪》

在虞舜的介绍部分,司马迁首先明确虞舜为黄帝子孙,从血缘上追溯了正统。

帝尧是黄帝孙子的孙子,从黄帝到帝尧传了五代;而从黄帝到虞舜竟然传了八代,虞舜是黄帝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尧与舜同祖却相差了三代,这本身就很值得怀疑。

再看帝舜之后的继位者夏禹,“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大禹又与帝尧是同辈,均为黄帝的孙子的孙子。

尧舜禹传承顺序,让人不得不对虞舜的血统出身产生怀疑。如果说虞舜确实为黄帝后代子孙,那么虞舜这一脉传承的也太快了,而且无论怎么算也不应该年长于大禹。

对于虞舜的血统,因司马迁的记叙而有所怀疑,继而格外用心品读。

“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微”解释为低微、卑下,指地位低下。穷蝉虽然是帝颛顼之子,但已沦落为普通平民了。帝喾、帝挚、帝尧并未对前帝王之后有所照顾,其中必然隐藏着秘密。

当然,司马迁这简短的话交代了虞舜出身,明确在帝喾、帝挚、帝尧三朝虞舜已然是平民了。

帝颛顼传位给侄子高辛,即帝喾。帝喾在位时对帝颛顼后代并未格外照顾,不像舜和禹对前任首领之后列土分封。

“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而且“以客见天子”,礼遇甚高。

正是这部分内容,质疑帝颛顼、帝喾“禅让”之举。如果说尧舜禹“禅让”可以理解,毕竟在尧舜之后,子嗣被照顾得很好,“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退一步来讲,从虞舜出身来看,又不像帝王之后,需要靠自己劳动致富。这或许又是司马迁追溯七八代,才上溯到黄帝的缘故吧。

炒作和勾连虞舜成功进入权力层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史记·五帝本纪》

司马迁用的“闻”字值得很好地推敲辨析:“闻”有传播、传布的意思,当然也可以解释为闻名、著称,也可以理解为“闻”字又有引申义“使听到”。

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虞舜在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远近出名,三十岁时帝尧向众臣询问可以做天子的人选,四岳一致推荐了虞舜,帝尧顺水行舟就同意了。

那么,虞舜孝顺的事迹究竟是自发性传播,还是有意识地使别人听到呢?暂时搁置,后续再议。

此处,司马迁明确是四岳联手推荐虞舜,那么对四岳是否与虞舜早有勾连?

此前,司马迁详细记叙了四岳推荐过程。在帝位继承人选上,尧询问大臣们意见。嗣子丹朱(帝尧其他儿子未曾提及)和共工让帝尧否定了,而鲧被安排去干了水利部长。由此推测帝尧虽在位七十年,仍未必真心想退位让权。

“汝能庸命,践朕位?”帝尧直接问四岳是否愿意继承帝位,四岳表示能力浅薄德行不够,不敢辱没帝位。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帝尧要求不再局限于贵戚,推荐范围扩大些。“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司马迁在此记叙为“众皆言”,但对照上下文来看实际为四岳所为。当然,正是因为扩大了推荐范围,作为平民的虞舜才进入了帝尧视野,从而进入了权力层。

“矜”当为“夸耀”,与此前“闻”字相应,说明虞舜在民间名声传播很广。

虞舜之孝,是苦心经营的舆论造势,还是水到渠成的民间美誉?

虞舜的家庭变故是在生母死后,父亲瞽叟娶了后妈,生了弟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弟弟象傲慢,而父亲偏爱后房,以至于多次想杀害虞舜,虞舜又能次次逃生。

二十岁虞舜以孝出名,与象相差几岁?瞽叟何时打算杀舜,采用什么方式?虞舜孝名广为流传,而瞽叟杀子之毒却未遭声讨?

这一系列疑问都值得在读书时认真思考。

考察和试用内外监视下通过考验

“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许配给虞舜两个女儿,而且九个儿子还陪伴左右。乍看好像虞舜时来运转,福利不错,竟得到了帝尧赐婚。

司马迁两次用了“观”字,解释为细看、观察。然而,这实际上等于帝尧对虞舜由内到外的监视,可想而知虞舜有多郁闷和压抑。“舜居妫汭,内行弥谨”,虞舜言行更加恭敬谨慎。

“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最终,女儿被感化,儿子也被征服。

说这明帝舜具备领袖气质和人格魅力。当然,无论是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都已经证明此点。“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虞舜的凝聚力、号召力就是人格魅力。

所以,“尧善之”。

帝尧称赞后又提拔重用,这不过是考察的延续,岗位试用而已。

“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舜被安排根据五典进行管理,执行比较到位。而后,又继续“入(参与)百官”,“宾四门”,“入山林川泽”,虞舜均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汝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汝登帝位。”帝尧对虞舜说,你思虑谋划事情比较周到,而且说到做到,三年了。你可以继承为帝了。

这个考察期,究竟是三年还是二十年?从后文来看应该是二十年,“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此处三年可能仅仅是某一职位的考察期吧。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三十岁提拔,五十岁代理天子,其中恰好二十年。与“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相符。

二十年的考察期证明帝尧不甘心让位。但是,虞舜在二十年里,不仅仅经受了考察,关键是积蓄了自己的势力。

“尧以为圣”,帝尧无奈之下,最终传位给舜。

拉拢和打压培植自己亲信和势力

“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举八元……”——《史记·五帝本纪》

这十六族分别为八恺、八元,都是帝王之后。“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阳氏为帝颛顼的后人,有才子为有才能的人。而八元则是帝喾高辛的后人。

两位前帝王的后人中有才能的帝尧未有任用,说明帝尧有私心,毕竟对帝位传承是潜在威胁。虞舜在考察试用期竟然启用八恺、八元。这些贵戚可以重新进入政坛,自然会主动向虞舜靠拢。

“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同时虞舜流放惩戒四“凶族”。浑沌、穷奇、檮杌、饕餮,虽然都是帝王之后,但都是“不才子”,引起了天下人的厌恶憎恨。“四罪而天下咸服”,流放凶族对于虞舜顺利继承帝位奠定了民心基础。

虞舜对贵戚的启用和流放,拉拢了一部分优秀人才,又打压了民众痛恨的凶恶之徒。虞舜不仅获得贵戚的支持,也得到了民众的拥护。所以,“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

在虞舜提拔试用之前,司马迁还记叙了两个流传千古的小故事。

涂粮仓舜差点被火烧;挖井舜差点被活埋……这两起暗杀均为瞽叟与象所为,但舜都能够顺利逃生。

暗杀事件发生在虞舜被帝尧赐婚之后。暗杀事件之后,“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暗杀事件幕后策划者究竟是谁呢?虞舜怎么可能两次逃生?

再看从孝顺出名到暗杀逃生,最终受益者均为虞舜,所以有理由相信虞舜才是策划者。“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维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虞舜登上帝位,没有忘记利益均沾,瞽叟尊贵起来,而弟弟象被封为诸侯。

“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虞舜认为天命所归,于是登基为帝。

然而,虞舜从平民“逆袭”为帝果真是天命吗?未必。

0 阅读: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