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列国,五次入卫,孔子为何钟情于卫国?

平民历史 2024-04-08 20:50:54

对话跨越两千年,邂逅《史记》密码。

盖棺论定,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是非,死后自有客观定论。

早在西周时期确立“谥号”制度,便是对人过往的评价。当然,这里所谓的人是特指将相王侯了。

在《卫康叔世家》中,卫灵公从出生到死亡,司马迁用了四百字概述了其一生。“灵”为贬义谥号,然而《卫康叔世家》却很难发现其荒唐胡闹、胡作非为之举。

初,襄公有贱妾,幸之,有身,梦有人谓曰:“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卫,名而子曰‘元’。”妾怪之,问孔成子。成子曰:“康叔者,卫祖也。”及生子,男也,以告襄公。襄公曰:“天所置也。”名之曰元。襄公夫人无子,于是乃立元为嗣,是为灵公。——《史记·卫康叔世家》

这是关于卫灵公出身的记录,虽然有神话色彩,但无法掩盖其出身卑微。或许这便是卫灵公荒唐的根源。

卫襄公是卫灵公的父亲,卫灵公的母亲为卫襄公的侍妾,比婢女地位稍高。卫襄公宠幸了卫灵公的母亲,便怀有身孕。

怀有身孕的灵公之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是康叔,想让你的儿子做卫君,你要给他起名叫‘元’。”灵公之母就此向孔成子求教。

这里有几处疑点:

其一,司马迁对灵公之母记叙为“妾”,看来灵公继位也未曾考虑提升母亲的地位,名讳都没有。

其二,“托梦”表示吉祥,后来汉朝有诸多类似的案例。以灵公之母的出身来看,她绝对想不出这种招数。

其三,灵公之母有此梦,竟然不是先向卫襄公汇报,而是向孔成子求教,这也值得怀疑。

孔成子对她解释说,“康叔是卫国的先祖。”等生下了一个男孩,此事才汇报给卫襄公。卫襄公说这是上天安排的,给孩子起名叫元。卫襄公正妻没有生育,叫元的孩子册封为继承人。这就是卫灵公。

而根据《左传》记载,卫灵公姬元还有一个哥哥。孔成子为废长立幼,而炮制了托梦的故事。卫襄公在位九年就挂了,年仅六岁的卫灵公姬元继位。如此,上述疑点似乎豁然开朗了。

灵公五年,朝晋昭公。六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自立,为平王。十一年,火。

三十八年,孔子来,禄之如鲁。后有隙,孔子去。后复来。——《史记·卫康叔世家》

卫灵公五年,刚刚十一二岁的姬元,祝贺晋昭公登基。当年,齐、鲁、郑、卫国君都前往晋国朝拜,鲁昭公遭拒,到了黄河岸边即返还。卫灵公六年,楚国内乱,兄弟相残,楚平王弃疾杀害楚灵王继位。卫灵公十一年,卫国发生火灾。

卫灵公三十八年,孔子来到卫国,以鲁国相等的待遇聘用了孔子。后来,孔子对卫灵公不满而离去。此后,再次返回卫国。孔子在鲁国不受重用,在卫国又遭排斥,大概卫灵公的荒唐之名由此传遍了。

孔子离开卫国的原因,在《孔子世家》中如此记叙,“居倾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

卫灵公以与鲁国相同的待遇聘用孔子,然而孔子上岗不久就被人诬告了。卫灵公于是派公孙余假,对孔子全方位跟踪监视。孔子发现有尾巴跟随,“恐获罪焉”,十个月后离开了卫国。

三十九年,太子蒯聩与灵公夫人南子有恶,欲杀南子。蒯聩与其徒戏阳遫谋,朝,使杀夫人。戏阳后悔,不果。蒯聩数目之,夫人觉之,惧,呼曰:“太子欲杀我!”灵公怒,太子蒯聩奔宋,已而之晋赵氏。——《史记·卫康叔世家》

卫灵公三十九年,太子蒯聩因与灵公夫人南子有仇恨,策划刺杀南子。蒯聩与同党戏阳遫谋划,一起朝见南子,并趁机杀害她。

岂料,戏阳遫见到南子之后便后悔了,并未执行刺杀计划。蒯聩多次给戏阳遫使眼色,戏阳遫迟迟不肯动手,南子发现苗头不对。惊慌失措,大喊道:“太子要杀我!”卫灵公大发雷霆,太子蒯聩逃亡宋国,不久又前往晋国投奔赵氏。

这一段仍有三个疑问:

其一,蒯聩与南子到底为何结仇,或许是南子淫行放荡;

其二,戏阳遫为何后悔,或许被南子美貌所吸引;

其三,南子夫人一句话,卫灵公便雷霆之怒,说明南子深受宠爱。

四十二年春,灵公游于郊,令子郢仆。郢,灵公少子也,字子南。灵公怨太子出奔,谓郢曰:“我将立若为后。”郢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图之。”夏,灵公卒,夫人命子郢为太子,曰:“此灵公命也。”郢曰:“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于是卫乃以辄为君,是为出公。——《史记·卫康叔世家》

卫灵公四十二年春天,灵公郊游踏春,让儿子姬郢驾车。姬郢是卫灵公的小儿子。卫灵公对太子蒯聩出逃心生怨恨,于是对姬郢说道,“我要立你为卫国继承人。”

姬郢回答说:“我能力不行,不能担此重任。请父亲另选他人。”

这年夏天,卫灵公辞世。南子安排姬郢接班,并强调这是卫灵公的遗命。

姬郢再次拒绝,“蒯聩虽然出逃了,他的儿子姬辄还在,我不能继位。”

于是,姬辄被推上了国君的宝座,这便是卫出公。

正所谓,善恶在我,毁誉由人。

从《卫康叔世家》中记叙内容很难确定卫灵公的谥号所指,荒唐可笑更是无稽之谈。然而,谥号并非随便强加,司马迁也没有必要为之避讳。拼凑一下散落的信息看看卫灵公到底何如人也。

司马迁在《史记·佞幸列传》中最后评论是这样说的,“甚哉,爱憎之时。弥子瑕之行,足以观后世。虽百世可知也。”

佞幸小人的安危祸福是万分难测的。因为受宠与否,在不同的时期君王对待同一个人或同一事件可以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以弥子瑕之为例,足够引起佞幸者警戒的。即使百年之后仍然可以借鉴。

此处弥子瑕便是卫灵公的幸臣。在《史记·韩非列传》中,司马迁从韩非所著《说难》一书摘录了弥子瑕爱憎之变,可见卫灵公之荒唐。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以前弥子瑕深受卫灵公宠爱。“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卫国法律规定,偷盗国君的车辆判罪可以砍掉双脚。弥子瑕深受卫灵公宠爱,不可能不知道此条法令条文。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不久,弥子瑕的妈妈生病了,朋友听说之后,连夜告诉了弥子瑕。弥子瑕听后着急,于是假传王命,偷偷驾着卫灵公的零号车回家了。

弥子瑕此举触犯了法律,按说应该砍去两只脚了。“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卫灵公听后不仅没有处罚,反而夸赞弥子瑕之孝。

“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在陪同卫灵公在果园里游玩时,弥子瑕摘了一个桃子,自己先咬了一口,桃子甘甜多汁,于是将剩下的桃子转手递给卫灵公吃。

带着口水又被咬过,这种桃子与谁同吃才有情调?大概只有所爱之人。

卫灵公吃了桃子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得意洋洋。“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这是多么爱我呀,自己不舍得吃却想着我。

“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等到弥子瑕容颜衰老,卫灵公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这就是那个曾经偷开我的车,还给我剩桃吃的家伙。

从“见爱”到“爱弛”,这是重大转折!

人还是那个人,事还是那些事,一切因为“色衰”而物是人非。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夜,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韩非感慨说弥子瑕所作所为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不过是卫灵公对他的爱憎有了改变。

任性!这是权力的任性。荒唐!也是君王的荒唐。

孔子周游列传,其中前后五次到卫国。为何单单对卫国情有独钟呢?

《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到与孔子相关的女人,一个是其母,颜氏女;另一个是南子,卫灵公夫人。

孔子受人监视而离开卫国,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却再次返回卫国。此次卫国之行,孔子与南子私下见面,引起了子路的不满。

“去即过蒲。月余,反乎卫,主蘧伯玉家”,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经过匡、蒲。一月之后,重新返回了卫国,借住蘧伯玉家。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这句话意思有两层,其一南子为卫灵公夫人,其二卫灵公夫人不止南子一人。所以,太子蒯聩并非南子所生。

“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南子夫人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看得起我们国君,愿意与我们国君建立像兄弟一样交情的,必定会来见见我们南子夫人的。我们南子夫人也希望与您会面。”

无论是南子自谦“寡小君”,还是接待外宾,都体现了南子的权势和地位。此次南子要求会面,说明此前并未得缘一见孔子;又或者南子听闻孔子高大威猛,也想亲眼目睹“型男”。不论哪种情形,以南子淫荡传闻,不能不让人遐想。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孔子开始还推辞谢绝一番,最后不得已才去见她。这次见面让“子路不悦”,子路作为弟子为啥不喜欢老师去见南子?大概还是南子淫荡的传闻。

“夫人在絺帷中”,“絺帷”是细葛布做的帷幕,类似挂了一幕帘子。“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南子坐在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面朝北叩头行礼。“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南子在帷帐中拜了两拜,她披戴的环佩玉器首饰发出了叮当撞击的清声响。

从孔子与南子会面场景,很难看出其中端倪。这次会面没有“避讳”,大概与子路性格有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情粗朴、庸俗,好勇斗狠崇尚武力,性格刚直、倔强。子路如此性格,根本不懂得替老师“遮羞”。

在记叙完会面场景之后,司马迁紧接着写道,“孔子曰:‘吾向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悦。”孔子说:“我先前不愿见她,既然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子路不高兴。

孔子为何主动向子路解释?大概是孔子对会面记忆犹新,二十几个字却从动作、声音、视觉各方面描述了见面场景,这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子路为何不高兴?这与南子夫人的淫荡行为有很大关系,老师与淫荡的人见面,难免学生会着急。

“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发誓说道:“如果我说的不是实话,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

孔子即使遭遇强敌包围都未曾着急,但这次对子路的“不悦”,却脱口而出发誓赌咒。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呢?

“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在卫国过了一个多月,卫灵公与南子同坐一辆车子,宦官雍渠陪待车右,出宫后,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子上跟从,大摇大摆地从市上走过。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道德,像这样喜欢美色的人啊。”于是,孔子对卫灵公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就离开卫国,往曹国去了。

孔子是对宦官陪伴卫灵公不满?还是对南子陪乘感到失落呢?孔子对私下会见南子并不觉得丢人,反而为宦官陪伴卫灵公而感到伤心。

孔子再次离开了卫国。

在陈国待了三年,孔子又义无反顾地返回卫国。在路过蒲城时,遭遇公叔氏叛变,孔子被要挟签订盟约。逃出蒲城后,孔子背信,折道返回卫国。

到底有什么吸引着孔子呢?

卫灵公虽然以较高礼仪郊迎孔子,“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然而却仍未被重用。

孔子又一次离开卫国。西向赵国投奔赵鞅简子,正巧碰上赵鞅杀害了晋国两位贤大夫,这让孔子倍感失落,于是折返重回卫国。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军旅之事,孔子说没有学过。第二天,卫灵公又跟孔子谈话,但灵公心不在焉,一会儿看天,一会儿看鸟,注意力不集中。孔子心灰意冷,再次离开卫国前往陈国。当年夏天,卫灵公辞世。

如果用四个字说明卫灵公一生,乏善可陈。卫灵公稀里糊涂地一生,没有亮眼的政绩。但是卫灵公的情感生活却十分丰富。既宠爱着南子,又喜欢宦官,还深爱着弥子瑕,这独特的爱好大概便是谥号为“灵”的由来。

而卫灵公更多的历史却记叙在《孔子世家》、《韩非子列传》。把不光彩的事隐藏在其他篇章,通过对比出现,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常用的手法。

读历史,见人心,看未来。欢迎关注@七品草民,一起遇见司马迁。

0 阅读: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