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是怎么样考量的,为什么他要劝说刘禅不战而降呢?

安布出游 2021-09-29 10:39:05

263年,邓艾逼近成都。

在谯周的力劝下,后主刘禅请降,蜀亡。

从此,谯周以“投降派”的形象受到后世的指责。

谯周何许人?为什么力主投降呢?

其实,谯周并非一开始就是“投降派”。只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他出于各种考虑,逐渐变成“投降派”的。

“拥汉”的谯周

演义中说,刘备入川时,谯周劝刘璋投降刘备。似乎谯周是一个一贯的“投降派”。

其实,这只是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而已。事实上,刘璋时期的谯周,人微言轻,降不降这种大事他根本插不上话。

谯氏是益州大姓,但谯周早年专心作学问,“家贫未尝问产业”,“州郡辟请,皆不就”,不愿出仕。

直到刘备入川后,谯周才被诸葛亮启用为劝学从事。

由此,谯周成为蜀汉的学术领袖,并培养出了陈寿等杰出学者,算是有功于历史。

早期的谯周是拥汉的。

曹丕篡汉后,正是谯周等益州人士首先上言,讲出各种祥瑞,劝刘备称帝。

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时,在家的谯周立刻赶往汉中奔丧。当时,朝廷担心奔丧者太多,严诏禁止群臣前去,但谯周行动太快,诏书下达时已经抵达汉中!

可见,当时的谯周,对诸葛亮有很深的感情,极为尊重。

后来,刘禅纵情享乐,谯周又极力劝谏,希望刘禅不应尽乐,承“先帝之志”。

可以说,在诸葛亮、蒋琬、费祎时期,谯周的言行都是以“中兴”、“先帝之志”为目标的。作为益州的“学术领袖”,他的言行也与蜀汉统治集团基本保持一致。

从《仇国论》到“亡国论”

谯周的转变,是从《仇国论》开始的。

费祎去世后,姜维北伐的规模越来越大,损耗大、效果小。

谯周遂上《仇国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谯周的大致意思是:楚汉战争时,项羽根基不固,人心不定,所以张良劝刘邦奋勇追击,一举消灭项羽;商朝末年,殷商根基稳固,因此文王不求急功,慢慢发展,等到时机成熟才灭商。当时,魏国的根基已经稳固,不可能迅速攻灭,因此“可为文王,难为高祖”,应当先专心发展,再待机而动,不必急切进攻,空耗国力。

事实上,在谯周上《仇国论》之前,费祎劝阻姜维北伐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费祎是从个人能力角度出发谈论的,表示自己不如诸葛亮,连诸葛亮都不能北伐成功,费祎、姜维应该静待局势变化再行动。

可以说,谯周的《仇国论》,是以自己对形势的判断所作的,无论是“高祖”还是“文王”,谯周都希望蜀汉能采取正确国策,实现“先帝遗志”。

可是,陈祗、姜维等人并未采纳其言,依然屡屡发起北伐。

因此,谯周对蜀汉失去信心,开始转为“亡国论”。

262年,皇宫大树无故这段,身为光禄大夫的谯周公开表示“天下将一统于魏”。

堂堂蜀汉的光禄大夫,居然公开宣扬“亡国论”!

即便如此,谯周依然能“位亚九列”,足见蜀汉形势之悲观。

《仇国论》,已经变成了“亡国论”。

投降之“锅”

邓艾进逼成都后,谯周确实是投降的主要建议人。

但是,这个“锅”全部甩给谯周是不合适的。

谯周虽官职大,但“不与政事”,只是学术领袖,没有任何实权,只能是“说说而已”。

赤壁之战前,张昭等人劝孙权投降,但由于孙权没听,所以张昭还是“名臣”。

此时,谯周劝刘禅投降,刘禅听了,谯周就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了。

历史,有时就是如此讽刺。

而且,谯周劝降,所驳斥的,只是更为低劣的建议!

当邓艾逼近时,蜀汉群臣“计无所出”。

当时,群臣没有讨论是否坚守成都的问题,只是提出了两个方向:1、南迁南中;2、东投东吴。

显然,这两个建议确实可能使蜀汉继续保持一个所谓的皇位,但都不可能改变蜀汉灭亡政权的事实!

在谯周批驳两个低劣建议后,刘禅采纳其言,出降。

所以,把蜀汉投降的锅全部甩给谯周,是不客观的。

当然,谯周主张投降,与其个人的政治立场、知识结构是相关的。

益州本土派的立场

谯周,是益州大姓,也是蜀汉政权中益州本土派的代表。

刘璋时期,“智能之士,思得明主”,益州人士积极寻找明主。

他们首先选择了曹操。

但是,曹操初时还作封赏,但在长坂击败刘备后,态度冷淡,张松等益州代表认为曹操不能尊重益州人士的利益,遂选择了刘备。

刘备入川后,诸葛亮等人治蜀有方,益州稳定,益州人士积极支持刘备。

汉中之战时,刘备征发蜀郡兵粮,连诸葛亮都认为征发太重了,会损害益州人士的利益,反倒是益州人士杨洪表态“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坚决支持刘备!

诸葛亮治蜀时期,虽然“威之以法”,限制豪强,又屡屡北伐,但“恩荣并济”、社会稳定,益州本地派基本上支持蜀汉政权。

蒋琬、费祎时期,二十年没有大举北伐,基本上处得也不错。

总体上,诸葛亮、蒋琬、费祎时期,尽管政权主要领导人为荆州派人士,但益州派的经济特权仍然得到保障。

可是,费祎去世后,外则姜维常年大举用兵,内则黄皓等人弄权,“朝无正言,民有菜色”,严重影响了益州本地派的利益。

因此,益州本地派先是上《仇国论》建议做出改变,后又在劝告无效后心灰意冷,转为“亡国论”。

邓艾攻破绵竹后,“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止”,蜀地的社会秩序完全崩溃!

战火已经烧到益州本地派的庄园,早已经对蜀汉政权失望的益州本地派当然力主投降!

迷信

同时,谯周主张投降,与他对谶维之学的信奉也有莫大关系。

诸葛亮还在世时,谯周就向杜琼请教“当涂高者魏也”的含义,认为天下归魏或许是天意。

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

谯周更是疑虑:刘备,“备”,准备好作皇帝,刘禅,“禅”,将来要把皇位禅出来···

到262年,皇宫大树自折后,谯周已经笃定“天下必统一于魏”!

谶维之学,也是当时的主流文化。谯周不是一般人,是蜀汉的“学术领袖”。

因此,蜀汉必然灭亡,天下将统一于魏,已经在蜀汉朝野传播开了。

这种情况下,投降论,由谯周提出,由群臣支持,由刘禅采纳,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知道他们最后会不会为自己的“失算”后悔。

天下并没有归于魏,魏比蜀也就多活了2年而已···

谶维的威力确实大,一句“当涂高者代汉”,忽悠完袁术,又忽悠了蜀中名士们!

总的来说,谯周劝刘禅投降,只是一个大事件的缩影:益州本土派,已经不再支持蜀汉政权!

平心而论,主张投降,总是不好的事情,谯周被人诟病也属正常。

只是,魏蜀战争,毕竟只是内战,不是亡国灭种的战争,在大局已定时,不把蜀中子弟拼个精光,“全国”而降,也似乎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不必过度指摘。

0 阅读:673
评论列表
  • 2021-11-20 19:06

    投降之事,真的很难判定是与非,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

  • 2021-10-18 21:17

    谯周通晓天文,望星座而知天下大势,知蜀汉必亡,不作无所谓牺牲,百姓受苦,故劝阿斗投降。

    夜乘以 回复:
    臭不要脸的话都信,而且这还是第二次干了脸都不要了!古代稍微有点气节文人都干不出来,徒弟后来在晋被歧视不是没有原因的!
    Sanada Yukimura 回复: 夜乘以
    [得瑟][得瑟]笑死了,姜维拆汉中防御引狼入室,诸葛瞻以强打弱被邓艾孤军翻盘[得瑟],但凡有机会打,谯周说话有人听?合着刘禅和众大臣都是摆设是吧[得瑟]

安布出游

简介:最精彩的资讯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