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蒜使美军丧失战斗力?

公子讲故事 2023-12-19 18:05:31

12月8日,BBC发布了一篇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标题为“美国参议员称,中国大蒜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一位叫里克·斯科特的共和党参议员,于近日致信美商务部长雷蒙多,宣称中国大蒜威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要求美国政府对此展开调查。

斯科特的理由是,他在网上看到中国农民使用粪便、污水给大蒜施肥的视频,认为中国大蒜不卫生。

与此同时,中国的大蒜产量却占据美国市场的份额第一,美国人民长期食用下去,会搞垮身体,乃至让美国军队无法捍卫国家利益。

所以,他得出结论:中国大蒜,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公众健康以及经济繁荣构成严重威胁。

里克·斯科特 图源《国会山报》

但由于理由过于牵强,连美国网友都在调侃“他是吸血鬼,所以才会害怕大蒜。”

只能说,美国政客为了炒作“中国威胁论”,已经开始抛开科学,空谈想象。

在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的背景下,现在施肥主要是靠化肥。就算用粪便施肥,我们出口的大蒜,严格遵守“出口大蒜安全技术种植规范”,无需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更何况早在191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富兰克林·海勒姆·金就认可了以粪肥为主的有机肥。

去年路透社曾报道,动物粪便在美国大受欢迎,仅在内布拉斯加州,优质动物肥料的价格就已经达到每吨11至14美元。

BBC对斯科特的指控似乎也看不下去,在报道中援引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科学与社会办公室的话,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使用污水作为种植大蒜的肥料,而且人类粪便和动物粪便安全。

那么,如此浅显的农业常识,科斯特难道真的孤陋寡闻,全然不知?

自然不是,科斯特是在美国政治环境的默许下,故意对中国露出赤裸裸的敌意。

他是一位反华立场坚定的政客,在他的个人官网上,罗列出了近百条“对抗中国”的相关事迹。

而这次,斯科特是针对中国的大蒜行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东南亚、美洲、中东、欧盟、日本等均是我国大蒜的重要出口市场。

但由于我国大蒜出口的快速成长,从上世纪90时代开始,陆续有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大蒜出台贸易壁垒及进口限制性措施。

美国商务部,于1994年应美国大蒜种植者协会的申请,对进口自中国的新鲜大蒜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将反倾销税率定为离谱的376.67%。

此后,美国又进行了多次日落复审,分别于2001年、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延长征税期限,企图让中国大蒜在美国市场上举步维艰。

但之后,疫情爆发,由于运输成本上升等原因,中国大蒜对美出口下降,导致美国蒜价飙升。同时,美国这两年陷入通货膨胀的经济危机,来自中国的大蒜,因为便宜,帮助美国平抑了蒜价。

美国老百姓能买到便宜的大蒜,很是高兴,但中国大蒜比美国大蒜更受欢迎,让一些美国政客很忧心。

今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大蒜,作出第五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

在该项裁定中,5名国际贸易委员会委员均投肯定票,让反倾销措施继续有效,来保护本土企业。

事实上,这也是美国的惯用手段。

有报告显示,近几十年来,在“美国优先”的宗旨下,制裁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从2000年开始的21年间,美国对外实施制裁的数量暴涨了933%。

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来削弱中国的竞争力,除了农产品的大蒜,还有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各种领域的发展。

然而,这样无理的制裁行为,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还会加剧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损美国的国际形象。

还是拿大蒜举例,如果美国真的质疑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正常透明的途径解决,不必强行抹黑中国大蒜。

而现在美国某些政客连一头大蒜都拿来说辞,还是如此不合理的依据,与其说反华,更像是反智,给美国文化“拖后腿”。

继藏有5G天线的口罩、窃取核心技术的华为芯片,控制美国舆论的TikTok,美国再次贡献出“逢中必反”“为反而反”的国际笑柄。

而从中,我们也能窥见一些问题,那就是美国在对抗中国战略方面,已经出现了慌乱,到了草木皆兵、急不择路的情形。

殊不知,越是如此,越是能让世界对中美博弈,以及美国体制有了更多的认知。最起码,从频出的“反中闹剧”来看,能看出美国体制的三大顽疾。

第一、内部危机。

近年来,美国陷入政治失能、党派内斗的处境,拿麦卡锡被罢免一事举例,麦卡锡保守的“鸵鸟策略”,让政治立场极端的议员很不满,从而将他踢出局,这很好体现了美国政坛的分歧。而在美国政治的混乱下,各个党派、各个政客,为了更得民心,便树立中国这一个假想敌,来掩盖自身问题。

第二、舆论把戏。

虽然斯科特的反华主张很是奇葩,但只有几家媒体对此简单报道,对他的批评更像是隔靴搔痒。这说明,西方舆论纵容美国政客用“反华”立人设,想让美国群众对中国反感。正如当初大肆炒作流浪气球事件,企图往中国脸面上抹灰。

第三、战略焦虑。

前面提到,当美国用反智的手段反华,就已经暴露出美国面对中国的无力。在霸权思维下,美国下意识想要对盟国或是敌国“只手遮天”,但事实却是,随着中国等国家的崛起,美国陷入了病态的焦虑,害怕多级世界,从而没有是非观念,甚至去污蔑中国的一头大蒜。

但正所谓,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己,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直言:

“美国正试图组织一个由志同道合国家组成的联盟,以此来制衡中国并向中国施压,但这种战略没有奏效。它伤害了中国,同时也伤害了美国,从长远来看,对美国人的伤害很可能超过对中国人的伤害。”

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如果不去正视根源问题,而是单纯被意识形态左右,那么其泼出去的脏水,最终也会淋湿自己。

但换个角度思考,这种不理智的现象只出现在美国吗,他国家有没有?自然也有。

往近了说,今年印度媒体疯狂传播一个假消息:英国的BBC,实则是“中国资助”的反印度媒体。

起因是BBC在一则纪录片中抨击了印度总理莫迪,莫迪政府便将这部纪录片视为“殖民主义的政治宣言”,以“查税”为名抄了BBC在印度的几处办公室。由于英国右翼杂志《旁观者》曾宣称BBC一直从华为公司赚取广告费,印度媒体便罔顾华为被西方制裁的事实,蹭中国热点,挑起印度民众的怒火。

往远了说,这让我想到了已逝的卡扎菲,作为前任利比亚最高领导人,他的外交行为堪称狂妄。

在2009年的联大会议上,本该演讲15分钟的卡扎菲,硬是出言不逊了一个半小时,最后还得罪五常,把《联合国宪章》扔在地上。卡扎菲的鲁莽,加速了他的倒台。2011年,利比亚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同年3月,联合国介入,在北约战机的协助下,利比亚人民推翻“卡式统治”,卡扎菲死亡。

而在我们的舆论场,类似情况也不少见。

2016年,菲律宾自导自演了中国南海仲裁案,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国内出现抵制菲律宾和美国的声音。“爱国人士”上街游行,围堵肯德基;还有一些网民呼吁大家“砸烂苹果手机”“拒买菲律宾水果”。

这又何尝不是偏激?看似正义,实则影响到的是个人。人民时评对此表示,用不恰当的方式爱国,最终会“害国”,盲目抵制“洋货”只会导致双输,变相砸了很多中国人的饭碗,使中国的大国形象蒙污。

事实上,大国崛起难免磕磕碰碰,网民应有更强的承受力,别对手一挖坑,就血性方刚,被煽动情绪。

当地缘战略发生冲突时,应该要摆好心态,以免陷入简单化的思维。

这不妨可以借鉴前人的智慧。伟人曾提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谁?美国和苏联,两国意识形态完全不同,但中国不站队,而是以反霸权为主线,团结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千差万别。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跟着美国搞认同政治,而是持有“天下大同”的大局观念,意识到国家之间不光是对抗,还有交易。而交易的前提,需要足够的筹码,以及足够的智慧。

可见,凡事真不能学美国,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甚至是反面教材,他们想要称霸,会去塑造敌人,并对此打压,但我们不走美国的霸权路线,而是想要更平衡的国际秩序,且多极化的国际格局也更符合中国的利益。

所以在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中国提出了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用行动践行这个理念,比如扎实推行“一带一路”政策,促使沙特和伊朗走向和解,在巴以冲突当口提出推动全面停火止战。

政治学者刘瑜表示:“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战争是常态,和平是例外。但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和平是常态,战争才是例外。”

国际关系是一场复杂的博弈,很多时候,如何避免战争,比挑起冲突更有意义。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