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国军在正面战场上都是败多胜少,除了日军战斗力比国军强之外,很大原因在于国军内部的腐败,指挥官之间相互猜忌,部队之间缺乏合作,派系林立等,导致在对日作战时很难团结起来。从全面抗战八年国军对日作战的各场战役来看,很多战绩都不乐观。今天,我们只要讲国军打得最糟糕的几场战役。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与吕梁山、太行山相连,与陕西相望,山上关隘重重,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虽然中条山位于山西,但并不属于阎锡山第二战区,而属于卫立煌第一战区的管辖。当时山西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八路军,南面的黄河两岸有卫立煌第一战区的部队活动。这样的情况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个威胁,而且在华北的日军占领区内,山西南部是第一战区在山西唯一活动的地方。要想确保日军当前的占领区,日军就很有必要在山西南部发动一场消灭第一战区部队的战役,即中条山战役。值得一提的是,自1938年以来,日军曾13次进攻中条山都未得逞。在1941年5月7日,日军在航空部队的配合下,从东、北、西三个方面再次向中条山进攻。
面对日军的进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应该指挥部队作战。可是,由于他之前反对国民党反共,导致被胡宗南等人排挤,也不受蒋介石待见,所以他在1941年春到重庆述职时被软禁在峨眉山,第一战区群龙无首了。虽然此时何应钦在第一战区视察,但没有多大效果。此前,国军在中条山拥有优势兵力,可蒋介石把精锐部队调去反共了,导致在中条山兵力减少了许多,加上补给困难,事前准备不足,所以日军有着压倒性优势。这场战役持续了一个多月,国军被俘35000多人,阵亡42000多人,而日军仅阵亡673人,伤2292人。虽然日军一向有缩减伤亡数字的习惯,但阵亡最多不超过一万人。中条山战役结束后,日军长期围困中条山的三个师团开始对付敌后抗日根据地了,敌后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随之到来。
第二次长沙会战
很多朋友应该都了解过,中日之间在长沙进行了四次会战,薛岳将军在四次会战中歼敌10万多人,所以很多朋友认为前三次长沙会战都打赢了。其实并不是。四次长沙会战只有第三次打赢了,第一次打了个平手,第二次和第四次都败了。1941年8月13日,重庆军委会给薛岳发过一份电报,明确说了日军在湘北集结,同时调集了各式重型装备,但薛岳认为日军是准备扰乱我军秋收,并无攻击企图。这个判断导致薛岳轻敌了,甚至一线很多部队长也轻敌了,从而使日军二打长沙时,第九战区的部队仓促应战。
因为是仓促应战,所以第九战区准备不足,导致到几个军全部被打残,失去了战斗能力,这其中就包括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和衡阳保卫战中成名的第10军。不光是这些军,就连刚刚成名不久的王牌部队第74军也被重创,日军一度攻占了长沙。由于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目的是在于打击第九战区主力、并没有占领长沙的计划,加上此时陈诚第六战区正在反攻宜昌,所以日军又撤了回去。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军伤亡不到七千人,而中国军队战死、受伤、失踪的接近六万多人。毫无疑问,只是一场失败的战役。
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会战在日军那边叫“一号作战”,是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次作战任务。这场会战发生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944年,此时的日军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但他们偏要垂死挣扎,集结了50多万的部队、1500门火炮和1500辆汽车,这成为明治维新后日本现代陆军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也可以称之为人之将死前的“回光返照”。此时整个二战形势十分明朗,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军在东欧节节败退,但在中国战场,国军却经历了豫湘桂溃败。
1944年4月17日,日军15万人突破黄河防线,郑州、新郑、虎牢关、许昌、洛阳接连失守,第一战区基本全部沦陷。在第九战区,坚守了五年的长沙在短短的三小时被日军攻破,日军开始南下衡阳(整个豫湘桂会战只有衡阳保卫战相对好一点),随之攻入广西,陈牧农第93军在广西一枪没放就逃之夭夭。整个豫湘桂会战最后以日军从贵州撤军才宣告结束。此战,国民政府失去了江西遂川、赣州等地的机场,50多万国军被击溃,十个优良征兵地区和粮区丧失,丢失四个省会和146座城市,就连美国人也对国民政府失去了信心,并没有邀请中国参加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会议,也就在这个会议上,英美两国出卖中国的利益换取了苏联对日出兵的承诺。
除此之外,国军最糟糕的战役还有枣宜会战、南昌会战、浙赣会战等。如果说是中日间实力差距所造成的,那么几年后的抗美援朝又怎么说呢?当时美军实力远超日本,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一穷二白,虽然伤亡较大,这是无法避免的,但照样能取得胜利,所以,实力差距并不是绝对理由。
关注我,带你走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