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卡夫卡的《城堡》: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踏入“文明”的门槛?

颜威说历史 2024-08-22 17:08:06
卡夫卡

卡夫卡是奥地利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作《变形记》《审判》《城堡》。

《城堡》

《城堡》写于1922年,这是卡夫卡生前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他创作的压轴之作,最有厚度和力度的作品。

故事的主角是K,K是一名土地的测量员,他被委派到城堡去测量。等他来到城堡所在的存在后,荒诞的故事便开始了。首先是因为没有居住许可证,所以他无法进入城堡,于是他又去找村长要居住许可证去城堡,但是村长承认说上面有安排要一名土地测量员,但是文件找不到了。

所以k要获得居住许可证必须先找到工作,但问题是,k就是来做土地测量工作的。但现在没有居住许可证,他根本无法进入城堡工作,而要获得居住许可证又必须先证明你在城堡工作。

于是悖论就开始了,荒诞就开始了,你会发现你永远都在悖论中。随后k又去找城堡的高级官员,但始终见不到。就这样,k明明发现了城堡就在眼前,但始终进不去,也无法开展工作。故事的最后,就在K决定放弃的时候,城堡却给他带来了许可通行证。

故事结束,卡夫卡的《城堡》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荒诞和悖论,而且人仿佛被某种力量所左右,你的所有努力都可能是徒劳的,就好比故事中的K一样,他在城堡附近的村子里转悠了一辈子,城堡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他既不能进入城堡,也不属于附属城堡的村子。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终也没有能够改变现状。他始终就是一个陌生的外乡人,什么目的也没有达到。

我觉得《城堡》跟《法的门前》相当类似,都是叙述的一个人来到一个地方,明明这个地方就在眼前,但是你就是进不去,都有各种原因都卡在门外,就在你绝望,生命的最后一刻,你又被通知说,可以去。

所以说,《城堡》其实是卡夫卡在隐喻,隐喻着那些被困在荒诞叙事中的人和社会,为什么我们明明看见文明就在眼前,但就是踏入不了那个门槛呢?

为什么我们无法踏入“文明”的门槛?

“城堡在这里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是整个国家机器的缩影。这个高高在上的衙门,看起来就在眼前,但对于广大的在它的统治下的人民来说,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城堡是一个清晰可见的统治制度,其目的是保证权力的稳固。在这里,每个阶层都不愿作决定,因此形成许多圆圈,让老百姓一层又一层地绕着,绕到最后又绕回原地,最后变成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城堡是一个迷宫式的机关,人们既逃不出来,也进不去,并且永远也不知道其中的秘密。每当你感觉距离文明近在咫尺的时候,就要去触摸到了,但最后你会发现,兜兜转转,我们又回去了。就跟陀螺一样,一直在打转。根本跳不出专制和奴役的命运轮回,君主梦永远都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权力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从来都没有任何的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它总是可以依赖各种国家机器、暴力工具,包括法和制度来对民众进行碾压式的控制,让人们永远困在高墙之内过着奴役式的日子。

这就好比鲁迅所说的,因为我们的国民性,所以无法改变我们的选择,我们只能选择这种熟悉的路径,即便大革命之后,还是如此。明明我们已经看到了世界,触摸了“文明”,但临门一脚被拒之门外。

就如同城堡一样,明明就在眼前,却进不去,只能在门外观看。门外观看不要紧,更可怕的是我们沉浸在这种虚假之中,洋洋得意、沾沾自喜、高高在上,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殊不知我们只不过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本文参考文献:

卡夫卡.《城堡》

曾艳兵、李爽.百年《城堡》 漫漫长路——卡夫卡《城堡》主题新论

12 阅读:68
评论列表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