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被击落第二架预警机,俄罗斯空军为何如此拉垮?!

田野有麦穗 2024-02-27 10:55:24

原以为俄罗斯上一次被击落预警机,击伤无线电中继机会长点教训,做好这些空军重要资产的防护。这刚过一个多月,又坐实被击落了一架A-50U空中预警机,可谓损失惨重。

一方面俄罗斯从苏联继承的数十架A-50预警机大多数已过了服役期,趴在坟场里变成了废铁。经过升级能升空执勤的A-50U也仅有八架左右。而就这8架“国宝”在被乌克兰偷袭损坏了一架,击落两架后,现在仅剩5架能战备执勤了。

对于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来说,区区5架预警机是远远不够用的。而每架A-50U预警机的造价超过3亿美元,你说这损失大不大?

另一方面,俄罗斯新一代的A100预警机仍未正式服役,即使首架有望在今年交付俄军,后续的量产也面临着严重的产能限制。A100预警机的载体为伊尔-76MD-90A型运输机。俄军截止目前采购的伊尔-76MD-90A型运输机数量仍十分有限。

这款新平台不仅要兼顾基本运输型,还要考虑空中加油型的改装,留给预警机的数量本就不多。更大的瓶颈是俄罗斯在大型飞机制造上极其有限的生产交付能力。

去年,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向俄空天军交付的伊尔-76MD-90A型运输机的数量在个位数。

所以,即便A-50U与美国和中国的战略预警机相比存在着一代,甚至是二代以上的代差,性能十分落后,但是整个俄罗斯空军的空军预警指挥与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调度在未来数年内仍得倚仗这几架“老爷机”。说这几架老爷机是俄罗斯空军重要的战略资产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重要和稀缺,怎么就会出现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击落的情况呢?

谈到俄乌战争,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是俄乌两国之间的战争。其实真正的态势是俄罗斯与整个北约作战体系的直接抗衡。

俄乌战场,乌方的武器装备和军费的来源,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与情报侦察搜集能力,直达基层连级层面的作战指挥体系等均来自北约。

特别是在以空天一体的的战略侦察态势感知能力上,北约几乎已将俄乌战场透明化,对俄罗斯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优势。

俄罗斯国防部长顾问安德烈·伊尔尼茨基在接受俄罗斯《国际事务》杂志采访时表示,在俄乌战争期间,北约国家的400多颗卫星监视俄罗斯,其中70颗是军事卫星,其余的是商业卫星。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战备执勤的预警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信号侦查与中继机等体系化的空中侦察力量从俄罗斯周边国家的机场起飞,保持着常态化的战略侦察态势。

可以说,俄罗斯本土的军事调动,前线军事部署对于北约以及乌克兰而言基本处于透明的状态。这也是北约在战争前期信心满满,认为可以一举摧垮俄罗斯的原因所在。

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斗争的艺术,并不是武器装备、军队人数、后勤保障简单的叠加。俄罗斯至今未垮,还越打越强的原因源自其继承了苏联的巨大战争资产,体系化作战能力维持完好,国内工业未受到战争的直接冲击并进入战时生产保障状态,军工体系满血复活。

当然,最重要的是俄罗斯在不利的局面下,及时调整了战争策略,包括坚固防线,以逸待劳,围点打援,逐个击破等,将北约投入在俄乌战场的大量战争资源与乌克兰的有生力量消耗在了俄罗斯构建的伏击圈之中。

正是由于正面战场作战不力,并开始出现溃散的局势,乌克兰和北约的军事主官们急于通过一些拿得上台面的战绩来稳定军心和局势。至少要在舆论上维持一定的声势,让全力援乌的欧洲与美国国内的政客们不至于太被动。

所以,每当乌克兰在正面战场吃了大败仗后,俄罗斯本土与重要的军事目标就会遭到精心策划的远程袭击。

对于俄罗斯而言,要想防住这些精心策划的偷袭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大量战争资源被调派到一线后,原有的防备被打乱和稀释。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力量与军工生产体系还不足以支撑俄罗斯军队在所有方向都面面俱到。

在极不对称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下,俄乌战争一天不停止,俄罗斯面临的精心策划的各种远程偷袭也不会停止。只不过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由正面战场决定的。

0 阅读:0

田野有麦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