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的路很长

晋瑞谈健康 2024-01-05 06:32:20

时间进入到21世纪初,抗肿瘤治疗领域出现了两项伟大的发明,即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靶向治疗药物而言,由于有了驱动基因检测的保障,靶向药物治疗也就达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效果。而免疫治疗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改善、调节和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这也开辟了抗肿瘤治疗的全新模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其目的就是要克服、改变由于肿瘤组织本身,肿瘤微环境所引起的肿瘤免疫抑制状态,从而达到利用自身的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也许正是因为肿瘤组织、细胞还具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具有着复杂性,因此,在免疫治疗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不只是直接影响了免疫治疗的疗效,还会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免疫治疗适应人群的选择,免疫治疗疗效的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反应事件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始于2011年,在治疗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免疫制剂,如CTLA-4、PD-1、PD-L1等被广泛应用于黑色素瘤、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肾细胞癌等疾病的治疗上,并且获得了满意的治疗疗效。但是,在这样的治疗过程中,除了个别肿瘤类型以外,患者的整体治疗疗效却未能超过40%以上,这也说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熟知的内容。如何进一步识别肿瘤自身的特点,肿瘤免疫的特性,找出适合实施免疫治疗的适宜人群,这些均是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为核心的免疫疗法,其诊疗的直接目标不是肿瘤细胞本身,而是克服由于肿瘤细胞的存在而导致了机体微环境发生了改变,同时还包括肿瘤及其周围微环境所导致的免疫抑制情况,通过对免疫系统的再次激活,改善免疫细胞活性,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免疫治疗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实也会表现出与其他抗肿瘤治疗相独特的反应类型,如假性进展、超进展、长时间反应,以及停药后持续的疾病消退等。这些反应模式的出现,显然有别于以往其他抗肿瘤治疗中出现的典型反应。部分患者的诊疗评价,甚至不能采用目前临床肿瘤学诊疗中通用的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实施评价,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诊疗、决策等内容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由此说来,免疫制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是机会与问题同时存在的,面对着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会很多,路很长。

2 阅读:171
评论列表

晋瑞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