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被逼退位后,姚崇痛哭流涕,张柬之:恐怕您要大祸临头了

尚宫说女史 2024-06-07 22:20:51

长安四年(704年)七月,宰相韦安石弹劾张易之、张昌宗,武则天下令让另一宰相唐休璟调查此事。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案件还没有审理完,武则天就在八月初一任命韦安石兼任检校扬州刺史,初七又任命唐休璟兼任幽营都督、安东都护。

唐休璟在赴任之前曾秘密拜见了太子李显,他对李显说:

“二张恃宠不臣,必将之乱。殿下宜备之。”(出自《资治通鉴》)

唐休璟的担忧是当时很多臣子心中都有的隐忧,尤其是当武则天进入暮年且疾病缠身的时候,对朝政的控制力明显下降了很多。

她为养病长时间不上朝,甚至有时候好几个月不见宰相们,那么在这段时间里,武则天是通过谁来控制朝廷呢?

按理来说,作为皇帝的武则天病重,太子李显应当暂理朝政,如果不放心太子,武则天还有相王李旦这个儿子和太平公主这个女儿,也是可以让三个子女来共同处理朝政的。

但武则天根本没有用他们,甚至都不用他们侍疾,因为武则天还有更好的选择,即二张兄弟。

武则天卧病在床的时候,只让二张兄弟在她身旁侍候,还要负责与群臣沟通,这其实就是给了二张兄弟干政的机会。

这显然是很危险的,试想,宰相们好几个月见不到生病的皇帝,只能见到替皇帝传达政令的二张兄弟,群臣如何能不惊慌?

二张兄弟什么德行,大家有目共睹,长此以往,两人能做出什么事情来谁也不知道,这是最让群臣恐慌的地方。

所以当武则天的病情稍微好转愿意见宰相们的时候,宰相崔玄暐上奏说:

“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出自《资治通鉴》)

这话其实说的已经很直白了,但武则天并没有听从,只是淡淡的对崔玄暐表示了感激,然后依旧最信任二张兄弟。

而且不管二张兄弟做多少不法的事情,武则天都愿意纵容,也一直没有动过杀了二张兄弟的心思。

这让臣子们心中明白,只要二张兄弟在一天,朝廷就会一直乌烟瘴气,甚至还可能会有动乱。

所以,二张兄弟必须死,且必须尽快死。但谁都知道武则天有多喜欢二张兄弟,想要除掉二张兄弟显然并不容易,须得好好谋划。

对此,很多人都是有心无力,最后还是宰相张柬之站了出来,他说动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一起谋划此事,又联合李唐皇室成员共同参与诛杀二张兄弟,以确保太子李显能够顺利继位。

时间很快就到了705年正月,所有的细节都已经商量好,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诛杀二张兄弟。

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于迎仙宫诛杀了二张兄弟,然后进入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

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问:“是谁作乱?”

张柬之站出来将诛杀二张兄弟的事情说了出来,武则天并未责怪张柬之等人,事情到这里似乎就该结束了,至少已经达到了预期。

但武则天看到了人群中的李显,这让她感觉到了不妙,她对李显说:“乃汝邪?小子既诛,可还东宫!”

不等李显说话,桓彦范抢先一步为李显说话,并表示:“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这显然是一种顺势而为,于武则天来说却是天塌了。

彼时的武则天既老且病又失了臣心,根本无力对抗,只能传位于太子李显。

正月二十五日,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第二天,武则天就被迁至上阳宫居住,

皇位重回李唐皇室,一切尘埃落定,对此群臣无不拍手称快,但当武则天落寞的迁至上阳宫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反应和大家都不同,这个人就是姚崇。

很多人知道姚崇是因为他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救时宰相,曾提出《十事要说》,他为相期间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其实,姚崇早在武周时期就已经是宰相。

姚崇真正步入仕途是在唐高宗时期,但官职不高,一直到武则天时期,因为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步步高升,于698年成为宰相。

704年,姚崇一度因为母亲年迈而辞官,但武则天只是免去了他的宰相之职,结果没过多久又接过了宰相之职,后期曾因为得罪张易之而被贬官,但宰相的头衔依旧还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武则天对姚崇很是看重,704年九月,姚崇出镇灵武,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安抚大使。

神龙政变发生之前,姚崇刚好从灵武回来,张柬之和桓彦范一商量,觉得事情就要成功了,于是就将谋划好的事情告诉了姚崇,姚崇也支持此事,并参与其中。

但当事情成功了,姚崇看到狼狈不堪的武则天的时候,内心还是有很大的触动,忍不住就痛哭流涕,张柬之和桓彦范说:

“今日岂公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出自《资治通鉴》)

什么意思呢?大意就是:“今天是您哭的时候吗?恐怕您要大祸临头了。”

可不就是大祸临头,武则天已经退位了,唐中宗也复位了,群臣在拍手称快的时候,你偏偏痛哭流涕,是在为旧主鸣不平吗?是对新皇不满吗?

张柬之这样说其实是善意的提醒,而他之所以说这话,也算是报答姚崇德推荐之恩。

张柬之为什么能成为宰相?这其中姚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张柬之属于真正的大器晚成,他的官场生涯真正开始于武周时期,后来狄仁杰两度推荐张柬之,说张柬之可做宰相,但或许是为了考察张柬之,武则天也只是升张柬之为秋官侍郎。

张柬之做了好几年的秋官侍郎,直到704年,姚崇在去灵武赴任之时,向武则天推荐了张柬之,他说:

“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出自《资治通鉴》》

于是张柬之就成了宰相,这一年,张柬之80岁,所以说,姚崇算是张柬之的一个贵人。

对于贵人,张柬之愿意提醒一二,但姚崇既然敢哭,就不怕什么祸患,他说:

“元之事则天皇帝久,乍此辞违,悲不能忍。且元之前日从公诛奸逆,人臣之义也;今日别旧君,亦人臣之义也,虽获罪,实所甘心。”(出自《资治通鉴》)

元之是姚崇的字,他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

“元之侍奉则天皇帝的时间很长,现在突然要分开,感到悲痛难忍。况且前几天追随诸公诛杀奸佞,这是为人臣子的本分,而今天辞别旧主,也是为人臣子的本分,即便会因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宰相,在当时显得很是格格不入。

很快,姚崇就为这件事付出了代价,被外放为亳州刺史,终唐中宗一朝,姚崇没能回京做官,直到唐睿宗李旦复位,姚崇才被征召回朝。

0 阅读:15

尚宫说女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